郑大考研网育博书店
标题: 最新药剂学导师简介 [打印本页]
作者: DUDU120 时间: 2008-9-14 10:44
标题: 最新药剂学导师简介
药剂学导师简介
刘
伟,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校骨干教师,药剂系副主任,药学院学位委员会秘书。1993年本科毕业于郑州大学化学系,2000年硕士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药剂专业。主要从事药剂学、药学文献检索和药事管理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主要学术研究方向为新制剂与新型给药系统和药事管理方向。获郑州大学2002-2003和2003-2004两学年教学优秀二等奖,郑州大学第二届中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一等奖,多次获得校级“三育人”。曾获河南省科学进步二等奖,主持省教育厅项目,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国内外期刊发表文章二十余篇。先后主编《药学文献检索》郑州大学出版社和《药剂》中国人事出版社;副主编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药事管理》科学出版社、《药剂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和《药工》中国人事出版社;参编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工业药剂学》高等教育版社 10万字及多本专著。
张正全, 1965年出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9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物化学专业,同年分配到第三军医大学成都军医学院工作,1998年华西医科大学药剂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2001年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药剂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2001 07-2002 07永信药品工业公司药剂课负责药剂研发工作,2003 01-2004 10上海海尼药业有限公司负责新品研发工作,2004年被评为副教授,2005年7月到郑州大学药学院工作至今。在教学与科研的实践过程中,参与和完成多个药物新剂型的研发,参与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共发表论文多篇,如在药学学报、中国药学杂志等多个核心期刊发表研究学术论文,参与两部药学专著的编写,现主要从事新型给药系统研究。
胡玉荣,副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1992年毕业于沈阳药科大学药物制剂专业,曾从事车间管理和新药研发,其间参加完成四类新药氧氟沙星的中试和申报工作,完成黄连素及乙酰螺旋酶素包衣片的工艺研究; 1994年进入郑州大学药学院从事药学教学和科研工作,同年在中国药科大学平其能教授的指导下进修药剂专业一年,回校后,组建药剂学、生物药剂与药动学理论课和实验课,1999年药剂学被评为校优秀课程; 2006年9月-2007年8月在北京大学药学院做访问学者,在张强教授的指导下进行了质粒DNA的载体给药系统研究。近年来参编了《药剂学》、《生物药剂学》、《药剂学实验指导》等全国统编教材,并参编2部专著。现从事药物新剂型和靶向给药系统的分子药剂学研究,参加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或参与多项横向和纵向科研课题,曾获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先后在国际国内著名刊物《Eur J Clin Pharmacol》、《Act Pharmacol Sin》、《中国现代应用药学》、《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和《药物分析杂志》等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一篇。
王艳芝,博士,讲师,硕士研究生导师,1994-2001年毕业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先后获得中药学本科及药剂学硕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药剂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2005年12月到郑州大学药学院工作至今。主要从事本科《药剂学》、《现代给药系统专论》,研究生《中药制剂专论》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主持或参与多项横向和纵向科研课题,近年在SCI收录期刊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二十篇。主要研究方向为胶体型给药系统的研制、抗肿瘤药物新剂型的研究与开发等。
赵永星,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郑州大学青年骨干教师。2001年毕业于郑州大学,获硕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药物制剂研究所,获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药剂学、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物理药剂学和新型给药系统专论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水包油包纳米粒亚微乳的设计及其细胞内动力学研究”(No.30672553)和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课题“抗癌药物纳米制剂的细胞内动力学研究”(No.20050335044)各一项、省厅级课题多项。目前主持河南省科技攻关课题“具有长循环和肿瘤靶向特点的抗癌药物亚微乳研究”一项,厅级课题两项;参与河南省重大公益科研课题“新型抗脑缺血药物丁基苯酞衍生物研发”一项。曾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厅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三项,浙江省优秀科技论文奖一项。申请发明专利两项。在《J Pharm Pharm Sci》、《J Pharm Biomed Anal》、《Acta Pharmacol Sin》、《Chin Med J》、《中国抗生素杂志》《中国医药工业杂志》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5篇。主编《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材,参编五部。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制剂与新型药物传递系统及药物动力学等。
郭新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91-1995年在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获得精细化工专业本科学士学位,毕业时被推荐免试攻读物理化学硕士研究生,1998年毕业并获硕士学位。毕业至今到郑州大学药学院工作,2006年9月至今正在职师从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崔福德教授攻读药剂学专业博士学位。主要讲授《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制药工程学》和《物理化学》等课程,参与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编专著一部,近年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主要研究方向为抗肿瘤药物新剂型的研究与开发等。
付晓丽,在读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05年7月毕业于郑州大学,获法学硕士学位。2006年至今,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攻读社会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药事管理与社会药学。2005年8月到郑州大学药学院工作,先后获得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三育人等荣誉称号,并于2007年12月被评为河南省文明教师。近三年来,在核心期刊或学报杂志上发表论文十二篇,独译28万字的英文原著一部,主持并参与四项省部级科研项目。
张壮丽,1978年生,博士,硕士生导师,1999年河南中医学院毕业,2001年~2004年在云南中医学院攻读中药学硕士研究生,2004年~2007年在上海中医药大学攻读中药学博士研究生,于2007年7月到郑州大学医药科学研究院工作。参与过上海市科技攻关项目、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研究工作。目前开展的研究工作:微囊掩味技术研究(院博士科研启动金)。近几年来在《中国医院药学杂志》、《中成药》、《时珍国医国药》、《华西药学杂志》、《中国新药杂志》、《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7篇。
作者: 琥珀仙子 时间: 2008-9-14 11:08
药学院各专业学科带头人介绍----药物制剂学科带头人
http://www.zzuedu.com/thread-13285-1-1.html
作者: yaoxueyuan 时间: 2012-9-23 11:38
这是最新最全面的导师介绍:
药物制剂学科带头人
郭旻彤,1986年9月-1991年7月;北京大学药学院本科毕业,药学学士学位;1991年9月-1994年6月;北京大学药学院硕士毕业;药学硕士学位;1997年9月-2002年3月;美国马里兰大学博士毕业;药学博士学位;工作经历:1994年7月-1997年7月;北京大学药学院;助教。2002年3月-至今;美国诺华公司(Novartis),高级研究员。郭旻彤博士目前已在药学领域学习工作20多年,博士期间研究工作取得多项成果,其中在国际著名的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篇,同时在主要国际会议上(美国药学家协会年会,美洲药学大会年会等)发表论文8篇。由于博士期间的优异表现,2001年被Rho-Chi药学荣誉协会接纳为会员 (Rho - Chi Pharmacy Honor Society)。 在美国诺华公司(Novartis)主要负责新药的研究和产品开发,尤其是药物制剂体内体外相关性及药物制剂生物利用度和其他新型制剂的研究。迄今已在国际著名药学期刊和国际大型会议发表17篇论文;完成9项美国专利的申请,6项专利已经授权,其中1项专利已经在欧洲,中国,日本和俄国等多国申报。
张云,河南省特聘教授,中国药科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1999年10月-2002年6月:在美国加州大学医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2002年7月至2006年7月:任美国加州大学医学院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并兼任美国Armagen Technologies 公司药理部主任,高级科学家。2006年7月至今,河南省特聘教授。主要从事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脑部药物及基因转运(brain drug and gene delivery) 方面的研究工作。现已在著名国际刊物上发表40余篇论文, 其中37篇被SCI 收录,最高影响因子10.6,被国内外同行引用500余次。承担了美国NIH研究项目4项,资助金额100余万美元,2007年至今已获得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胡玉荣,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从事药物新剂型和靶向给药系统的分子药剂学研究。1992年毕业于沈阳药科大学药物制剂专业,曾从事车间管理和新药研发,其间参加完成四类新药氧氟沙星的中试和申报工作,完成黄连素及乙酰螺旋酶素包衣片的工艺研究; 1994年进入郑州大学药学院从事药学教学和科研工作,同年在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原院长平其能教授的指导下进修药剂专业一年,回校后,组建药剂学、生物药剂与药动学理论课和实验课,1999年药剂学被评为校优秀课程; 2006年9月-2007年8月在北京大学药学院做访问学者,在副院长张强教授的指导下进行了质粒DNA的载体给药系统研究;2011年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药学院,美国NSF 纳米科学和工程中心做研究学者,从事靶向制剂的研究。近年来参编了《药剂学》、《生物药剂学》、《药剂学实验指导》等全国统编教材,参编专著2部。参加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或参与多项横向和纵向省级科研课题,曾获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先后在国内外学术期刊《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 and Biopharmaceutic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中国现代应用药学》、《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和《药物分析杂志》等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7篇,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一篇。2012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资助金额65万元。
付晓丽,在读博士,副教授。2005年7月毕业于郑州大学,获法学硕士学位。现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攻读社会学博士学位,从事药事管理与社会药学研究。近几年,在核心期刊或学报杂志上发表论文20余篇,独译英文原著一部,主持并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获厅级科研成果2项。
刘伟,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南省教学标兵,河南省教育系统优秀教师,校骨干教师,药学院院长助理,药剂系副主任,药学院学位委员会秘书。1993年本科毕业于郑州大学化学系,2000年硕士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药剂专业。主要从事药剂学、药学文献检索和药事管理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主要学术研究方向为新制剂与新型给药系统和药事管理方向。曾获河南省科学进步二等奖,主持省教育厅项目,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国内外期刊发表文章二十余篇。先后主编《药学文献检索》郑州大学出版社和《药剂》中国人事出版社;副主编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药事管理》科学出版社、《药剂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和《药工》中国人事出版社;参编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工业药剂学》高等教育版社 10万字及多本专著。
赵永星,1971年10月出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药剂系副主任,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国际控释协会中国分会会员。2007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药学院,获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药剂学、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物理药剂学和新型给药系统等课程的教学工作。研究方向为药物控制释放和靶向递药系统。现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15万元)1项,河南省科技攻关课题及厅局级课题各2项;参与国家“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项目和河南省重大公益科研项目各1项。曾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优秀科技论文6篇,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0项(授权3项)。在Int J Pharm、J Pharm Biomed Anal、J Pharm Pharm Sci、J Pharm Pharmacol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录11篇。主编和参编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科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郑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药剂学》和《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等8部教材。
张正全,理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具有药物制剂研发、生产及中试经验。1989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药物化学专业本科,1998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理学(药剂学)硕士,2001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理学(药剂学)博士,曾先后工作于第三军医大学成都医学院,台湾永信药品(昆山)有限公司,扬子江上海海尼药业有限公司。主要研究方向为药物新剂型新技术、及药物新剂型的产业化研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省部级课题二项、主持省级课题一项;参与新药项目二项、主持新药项目七项;发表文章近十篇;参与专著编写二项;申请发明专利三项。
郭新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郑州大学校级青年骨干教师。1991-1995年在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获得精细化工专业本科学士学位,毕业时被推荐免试攻读物理化学硕士研究生,1998年毕业并获硕士学位。毕业至今到郑州大学药学院工作,现为在职沈阳药科大学药剂学专业博士。主要讲授《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和《物理化学》等课程,主持国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项,参编专著一部,获得国家授权专利三项,近年来在国际和国内药学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其中SCI收录5篇。主要研究方向为抗肿瘤药物新剂型的研究与开发等。
王艳芝,博士,讲师,硕士研究生导师,1994-2001年毕业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先后获得中药学学士及药剂学硕士学位(导师为李永吉教授),2005年毕业于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药剂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导师为毕殿洲教授和邓意辉教授。2005年12月到郑州大学药学院药剂系工作至今。主要从事本专科《药剂学》、《现代给药系统专论》、《药剂学实验》,研究生《中药制剂专论》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主持或参与多项横向和纵向科研课题,其中参与项目有国家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 “抗肿瘤新药JD27的临床前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具有a-glucosidase抑制活性的新型穿心莲内酯衍生物抗细胞黏附和血管生成作用及机理研究”、郑州市重大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中药新药创制与评价研究”等,获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一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三项,其中“葫芦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制剂及其制备”已获国家发明专利证书。目前已在SCI收录期刊及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三十篇。参编专业著作四部,包括《现代给药系统专论》、《中药药剂学实验教程》等。自2007年被聘为硕士研究生导师,已指导三届毕业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胶体型给药系统(纳米粒、乳剂、脂质体等)的研制、抗肿瘤药物新剂型的研究与开发等。
张壮丽,博士,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1999年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中药制药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云南中医学院中药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获医学博士学位;2007年7月至今,于郑州大学医药科学研究院工作,主要从事中药或天然药物药剂学和新药研发方面的科研工作。主持省级科研项目4项,参与过上海市科技攻关项目、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研究工作。近年发表学术论文12篇,作为副主编合著著作1部,参编教材1部,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
欢迎光临 郑大考研网育博书店 (http://bbs.zzuedu.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