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学院儿童少年卫生学教研室的前身是卫生系儿童少年卫生学教研室,简称儿少卫生学教研室。于1979年随着卫生系的成立而诞生,曾培养了大批高级公共卫生专业人才,享誉省内外。 儿少卫生以促进儿童少年健康成长为目的主要研究儿童少年的身心发育、常见病防治、学校及托幼机构卫生。本教研室是河南省本专业最高的教学科研机构,主要承担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儿少卫生教学工作,目前与营养教研室联合培养研究生。2005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硕士学科点,2007年将独立招收本专业的研究生。在科研方面现承担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课题3项;厅级科研课题2项。先后获省部级科研成果2项;厅局级科研成果7项,解决了河南省儿少卫生工作中的许多实际问题。参编了全国高等院校规划教材2部;主持编写河南省妇幼保健与卫生防疫培训教材2部;编写有关专著10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协助省教育厅指导并完成了历次河南省中小学生体质调研、全球基金的预防艾滋病师资培训、预防疟疾师资培训。 本教研室的第一任主任由全国的儿少卫生元老、当时的卫生系主任、当时卫生系唯一的教授朱秋林担任。现有教授、副教授、讲师各1人(其中博士2人),高级实验师2人,与全国兄弟院校存在着广泛的联系。 郑州大学的妇幼保健科目仍隶属于第三附属医院。根据国家学科划分规定,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应融合为一体。展望未来,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的实力将大大加强,其前程似锦,灿烂辉煌。 |
电话:0371-67781795 |
环境卫生学教研室创建于1978年,是我省环境卫生学领域教学、科研的龙头单位。现有教授2名,副教授2名,高级实验师2名,中级人员2名;中青年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2名,硕士学位者2名,现有1人正在攻读博士学位。 我室自创建以来,在教学方面强化管理、注重质量;承担并完成历年来各层次(硕士生、本科生、专科生)教学任务,为社会培养输送一批又一批预防医学高级人才,对我省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和人才梯队的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教研室首任主任刘华莲教授是我院资深教授,她治学严谨,具较高的学术造诣,为教研室建设和学科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曾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教授、全国妇女环保百佳、河南省劳动模范等殊荣,并多次被评为省、市、校级优秀教师及“三育人”先进。在刘华莲教授带领下,环境卫生学教研室的教学、科研及学科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该室先后获得“国家教委实验室管理先进单位”、“河南省教委先进教学单位”等;自90年以来,环境卫生学连续4次被评为校级优秀课程。 坚持“三个面向”的教育宗旨,我室将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三位一体。在教学活动中,带领学生走向社会,研究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存在且急待解决的课题。九十年代以来,承担并完成了“食管癌高发区人群环境流行病学调查”、“环境中氟水平对人群健康效应的影响”、“河南省14万吨/年乙烯工程环境影响(健康)评价”、“黑河污染对沿岸居民健康的影响”、“黄金生产区汞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平顶山矿区高放射性饮水的健康效应研究”、“莽河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河南省地氟病流行区降氟改水效果评价”、“氟、硒、碘联合生物学效应研究”等课题。其中“黑河污染对沿岸居民健康影响”研究,经中央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对黑河、淮河治理工作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通过以上课题研究,先后获得化学工业部、省科委、教委、卫生厅及横向协作经费资助80余万;获省、厅、局级科研成果8项;撰写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并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 经过20余年的发展,我室在人才梯队和研究方向上已形成了环境流行病学和环境毒理学两个学术团队。利用生物化学、免疫毒理、分子毒理、分子生物学等先进手段结合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深入研究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探索对我省人民健康影响较大的恶性肿瘤(食管癌、肝癌、肺癌)、地方病(地氟病、地甲病)、传染病等疾病的病因、流行规律及防治措施。另外,我室根据公共需求,可以向社会提供以下服务:①环境因素:空气、水、土壤、粮食中污染成份的分析监测;②生活饮用水水质分析;③.毛发、血、尿等人体生物材料中微量元素及有关成份分析;④化妆品、保健用品、消毒剂等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毒性、致畸作用、致癌作用、致突变作用、对生殖能力等的影响评价等;⑤居室建筑及装修材料中放射性强度测定;⑥环境与健康咨询;⑦环境医学影响评价。 根据学科建设要求,每年招收2~3名硕士研究生,其研究方向为环境毒理学、环境与肿瘤。 21世纪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是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人才是关键,基础在教育。为此,环境卫生学教研室全体同仁将以教书育人为己任、以传道授业为天职,加快人才培养的步伐、提高培养人才质量,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更好的预防医学新生力量。 |
电话:0371-67781796 |
E-MAIL: hjwsh@zzu.edu.cn |
卫生化学教研室成立于1983年,现有教学科研人员7人,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2名,高级实验师2名,讲师1名。硕士生导师2名,中青年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1名,具有硕士学位者3名。 教研室主要承担预防医学、医学检验、药学、药剂专业本科生的卫生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等专业基础课,医学各专业的理化实验设计,预防医学函授本科、专科等成教班的医用化学、卫生化学、仪器分析、理化检验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教研室依托学院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实验中心配套齐全、功能完善的实验室,利用进口及国产的先进的分析仪器如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荧光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自动定氮仪、脂肪测定仪、酸度计、电子分析天平、多种样品处理设备等开展教学科研工作。 教研室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和卫生毒理学专业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微量元素与疾病、环境化学污染物的检测及毒理学研究、药物合成、药物及食品分析、生物材料中微量物质的快速检验等。合作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省级及厅级攻关和基础研究项目20多项。获省级科研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11项,厅级教学成果奖4项、校级教学成果奖4项,通过省级鉴定20多项,发表论文300余篇。参编卫生部规划教材3部、主编和参编协编教材、专著10余部,主要有:卫生化学、现代卫生化学、分析化学、分析化学实验、微量元素与相关疾病、现代药物分析选论、分析化学学习与解题指南、毒理学词典等。 |
电话:0371-67781794 |
E-MAIL:wshx@zzu.edu.cn |
郑州大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教研室成立于1983年,为硕士点专业。历近2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现已成为专业门类齐全的学科。教研室共有教职工5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1名,讲师1名,实验技术人员1名。教职工中拥有博士学位者1人,硕士学位者2人,学士1人。有多人在国内外学术团体兼职。中华预防学会社会医学会理事1人,全国全科医学培训网络理事1人,河南省预防医学会全科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秘书1人。 教研室承担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临床医学专业、口腔医学专业、医学检验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以及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社会医学、卫生事业管理学、全科医学概论、健康教育、医院管理学、卫生经济学等6门主干课程的教学。主要研究方向有:卫生事业管理研究、社会因素与健康、卫生服务研究、医疗保健制度研究、卫生经济研究、医院管理研究、医学人口学研究等。 近年来,共承担国家卫生部、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卫生厅、及横向联合等科研项目10余项,共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论著20余部。获得各种科研成果奖励10余项,为我省卫生事业管理和全科医学,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科学依据,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
电话:0371-67781961 |
E-MAIL:social-medicine@zzu.edu.cn |
我校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源自原河南医学院基础部卫生学教研室。1978年在成立河南医科大学卫生系的同时组建了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1985年第一任教研室主任李皓副教授获得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并开始招收首届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硕士生,2003年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学科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该学科被评为河南省重点学科。 教研室现有教学科研人员10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讲师2人,高级实验师和实验师各1人。师资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5人,硕士学位的2人,在读博士2人;曾赴美从事博士后工作的1人、访问学者工作1人;在国内从事博士后工作的1人、已出站1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5人。主要承担各层次各专业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卫生学》、《预防医学》和《医学营养学》的教学工作,主要科研方向有:营养与疾病、微量营养素与健康、公共营养。获部级成果奖2项,省厅级成果奖10余项。完成科研课题30余项,发表论文280余篇,撰写专著15余部。 |
联系方式 地址: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 邮编:450001 电话:+86 371 67781928 E-mail:yw999@zzu.edu.cn |
E_MAIL:yw999@zzu.edu.cn |
郑州大学毒理学教研室成立于1978年,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并于2004年正式招收硕士研究生。包括此前与其他相关专业联合培养,共招收硕士研究生5届,培养硕士研究生9人。教研室共有教职工6人,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1名、高级实验师1名、讲师2名。教职工中具有博士学位者2人、硕士2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2人。 本学科主要学术研究方向包括分子与遗传毒理学、生殖与发育毒理学及化学品毒理学。各学科从河南省环境与职业危害的实际情况出发,自1980年,先后进行了铅、汞、苯、锰、铬酸盐、农药、煤焦沥青等毒物毒效应、中毒机制、早期诊断及防治措施的研究,形成了较高水平的学术队伍。目前承担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河南省和郑州市科技攻关等多项科研项目。“伏杀磷农药的毒性实验研究”、“煤焦沥青致癌性及癌前监护指标的研究” 、“金属汞经人体胎盘转运和乳汁传递及对生殖(子代)危害的研究”分别于1984年、1989年、1997年获河南省科技成果三等奖;“职业性肺癌高危人群生物监测指标和大蒜的干预实验研究”、“河南东亚钳蝎蝎毒的质量标准、生产及药用开发”和“金属汞的生殖毒性及其对子代智力发育影响的研究”分别于1996年、1999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无机汞的雄(男)性生殖毒性及其机制研究”获2005年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二等奖。近年来,课题组将细胞与分子生物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外源化学物所致毒性效应、DNA损伤、基因突变、加合物形成、蛋白标志物的检测等研究,逐渐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学术优势。在以往对重金属毒物生殖功能损伤和子代发育毒性研究的基础上,应用受体分析、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技术,从分子水平研究金属及类金属对人体自身激素信号传导过程的影响、对生殖机能和内分泌的干扰作用,尤其是拟雌激素样作用及抗雄激素样作用的分子机制,并探讨相应的干预措施。研究结果能为进一步深入认识重金属毒物的生殖危害提供科学依据,为改善和保护环境、提高人类生存质量作出贡献。研究论文先后在“Clinical Chimica Acta”等SCI收录期刊发表。本学科近年来共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出版论著20余部,并获得各种成果奖励20余项。预计本学科在今后3~5年,可在国内外发表20篇以上中英文核心期刊论文,计划培养博士生3~6名,硕士生20~30名。 |
电话:0371-67781798 |
E-MAIL:zhangqiao@zzu.edu.cn |
我校自1975年起开设流行病学课程,由河南医学院基础部卫生学教研室承担。1978年在成立河南医科大学卫生系的同时组建了流行病学教研室。 1985年乔唤民教授、周元方教授获得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并开始招收首届流行病学专业硕士生。自此,该教研室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相继建立了病毒学、细菌学、生化及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导师、课题组成员及研究生形成了较固定的科研方向。先后承担了国家、省、厅(局)级科研课题项目,同时选派人员到国家级科研、教学机构进修或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现有在职教学及科研人员11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人,讲师4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5人,具有硕士学位人员4人,博士研究生导师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具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为学科发展奠定了基础。 1997年被评预防专业的流行病学课程被评为郑州大学优秀课程。2000年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科被评为河南省重点学科,2004年进入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行列;2004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教研室主要承担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的流行病学,临床、口腔、检验、麻醉等专业的临床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医学本科的实验设计与原理;医科硕士生的医学科研方法,预防医学硕士研究生流行病学原理与方法、统计软件(SAS)应用SAS等课程。 近年教研室承担或参与国家级科研课题10余项,省、厅(局)级科研课题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编写专著20部,获奖13项,获国家专利3项。主要研究方向有:分子流行病学、传染病流行病学、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医院感染控制研究、消毒剂研制与鉴定、伤害预防与控制等。 |
电话:67781964 |
E-MAIL:epidemiology@zzu.edu.cn |
欢迎光临 郑大考研网育博书店 (http://bbs.zzuedu.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