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考研网育博书店

标题: 化学系博士生导师介绍 [打印本页]

作者: 郑大考研网    时间: 2007-5-28 10:03
标题: 化学系博士生导师介绍
郑州大学化学系博士生导师介绍
  化学系在职教职工154人。其中专职教师106人,教辅人员28人,党政管理人员20人。教授38人,副教授46人,工程及实验系列副高职称9人。院士1人,工作院士1人,外籍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21人,硕士生导师47名。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66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4人,省管优秀专家8人。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河南省科技功臣1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国家“千百万人才工程”入选1人,河南省优秀教师2人,河南省劳动模范6人,河南省十大科技女杰2人,120人被确定为河南省跨世纪学术骨干、中青年骨干教师或带头人培养对象。


博士生导师名录(按姓氏笔划排序)
王向宇
刘宏民
刘寿长
冶保献
吴养洁
宋毛平
张书胜
张鸿云
李中军
李利民
杨长春
杜晨霞
常俊标
侯红卫
赵玉芬
唐明生
屈凌波
樊耀亭
陶京朝
教  授  名  录(按姓氏笔划排序,后增教师未按排序)
陈晓岚
牛云垠
王向宇
王敏灿
石  杰
石秋芝
任翠萍
关新新
刘  蒲
刘红霞
刘宏民
刘寿长
刘金霞
何占航
冶保献
吴养洁
宋毛平
张书胜
张建民
张淑媛
张鸿云
张瑞芹
李中军
李利民
李铁生
李建军
李 纲
杨长春
杨贯羽
苏运来
邹大鹏
杜晨霞
段征
屈凌波
林  琳
侯红卫
胡建立
赵玉芬
唐明生
徐  顺
徐  琰
贾汉东
郭宪吉
郭彦春
郭益群
崔秀灵
韩  巧
廖新成
樊耀亭
陶京朝
龚军芳
韩华云
王红明  
韩润平
孙爱玲



由于郑大化学系的网站有很多朋友打不开,对大家的考研信息获取造成了一定的不便,因此网站决定把化学系的老师介绍都在咱们网站列出,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作者: 郑大考研网    时间: 2007-5-28 10:05
王向宇教授
1958年2月生,博士,郑州大学化学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工业催化专业和物理化学专业),郑州大学工业催化研究所所长,兼物理化学学科副主任,郑州大学化学系学术委员会委员。从事催化基础及相关催化过程的开发研究。负责或主持过多项科学研究课题,曾取得了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河南省教育厅科研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鉴定成果4项。申请中国发明专利2项,发表各类研究论文20余篇。



专业学科方向:

绿色催化技术

精细化学品催化合成技术

环境保护催化剂开发

催化氧化及相关基础研究

工业催化剂设计和催化剂数据库的开发研究

 

联系地址:

郑州大学工业催化研究所,郑州市大学路75号

邮政编码: 450052

电 话: 0371-7766076或0371-7761927

Fax:    0371-7763200

E-mail:   gychs@263.net
作者: 郑大考研网    时间: 2007-5-28 10:06
刘宏民教授

刘宏民,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郑州大学药学院院长,郑州大学新药研究开发中心主任,有机化学及药物化学学科带头人,郑州大学“211工程” 二期重点建设项目——“药物化学与化学生物学”项目负责人。主要从事有机合成化学、天然药物化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1979年9月至1983年7月,河南中医学院药学系(学士);1983年8月至1986年8月,河南化学研究所工作(实习研究员);1986年9月至1987年9月,中国科技大学及东北师大进修学习;1987年10月至1990年3月,日本金泽大学药学部(硕士);1990年3月至1993年3月,日本金泽大学自然科学研究科(博士);1993年3月至1994年5月,日本东京大学药学部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别研究员(博士后);1994年7月至1995年10月,郑州大学化学系(副教授);1995年11月至今,郑州大学化学系(教授);其间1999年1月至2001年4月,日本国立医药品食品卫生研究所(客座研究员);2000年至2001年,任郑州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副主任;2001年至今,任郑州大学化学系主任;1997年至2003年,任郑州大学药物研究所所长;2003年至今,任郑州大学新药研究开发中心主任。2004年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并被评为“河南省特聘教授”。

主要学术和社会兼职:中国药学会理事,中国化学会理事,中国药学会药物化学委员会委员,河南省药学会药物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抗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化学会常务理事,河南省药学会常务理事。任《Current Organic Chemistry》特邀编委,《中国药物化学杂志》编委,《河南化工》、《化学研究》副主任编委,《中国科学》、《中国化学》、《有机化学》、《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B》、《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 Letters》审稿人等。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

主要科研经历:1983年大学毕业后在河南化学研究所从事有机结构分析工作,1987—1993年在日本金泽大学(Kanazawa University)攻读硕士和博士期间,从事天然药物、药物合成和糖化学研究。1993—1994年在日本东京大学(Tokyo University)从事药物合成和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研究。1994年回国后于郑州大学任教,讲授有机立体化学、光谱解析、药物化学等多门课程和主持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重大项目。承担国家“863” 高新技术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等多项重要研究项目,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或阶段性成果。已申请发明专利5项,获科研成果7项,西替利嗪、都可喜等获新药证书3项,抗高血压药倍他洛尔等获临床批文2项。部分研究成果在企业应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培养硕士研究生30名,博士研究生及博士后18人。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在《Chem.Commun.》、《Eur.Org.Chem.》、《Org.Biomol.Chem.》、《Carbohydr.Res.》

等国际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获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3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在药物合成与设计、天然有机化合物结构研究、糖化学研究、新药研究与开发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主持的在研项目有:

1.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D?D抗癌新药OGP46的研究开发,编号:2002AA2Z3242,资助金额60万元,2002.11~2005.6,正在进行中。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D?D糖为原料的新型手性砌块、手性助剂的合成及应用研究,编号:20272054,资助金额24万元,2003.1~2005.12,正在进行中。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新型糖苷酶抑制剂的设计、合成方法及生物活性研究,编号:20472075, 资助金额8万元,2005.1-2005.12,进行中。

4. 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项目——一类抗癌新药OGP46的临床前研究,编号:0521002300,资助金额35万元,2005.1-2007.12,进行中。

5. 河南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基金项目,资助金额55万元,2001.1~2005.12,正在进行中。

6. 河南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新型甜味剂三氯蔗糖合成新工艺研究,资助金额8万元,2003-2005,正在进行中。

主持已完成项目有: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氧化糖及其在糖苷酶抑制剂合成中的应用研究。编号:296772030,资助金额10万元,1997.1~1999.12月,已完成。

2. 国家科委重点攻关项目(博士创新项目)?D?D十个创新药的研究与产业化开发,编号:98-B-09,资助金额10万元,1999.1~2001.2月,已完成。

3. 教育部高校骨干教师基金项目?D?D生物与化学合成法在糖化学研究中的配合与新展开,资助金额12万元,2001.1~2002.12,已完成。

4. 国家教委优秀年青教师基金项目?D?D氧化糖及其在吡嗪类药物合成中的应用,资助金额6万元,1997.1~1999.12,已完成。

5. 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D?Dα-亚甲基环戊酮二萜衍生物的合成及抗癌活性研究,编号:981170701,资助金额10万元,1999.1~2001.12,已完成。

6. 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D?D脂肪偕胺基糖的设计合成与构效关系的研究,编号:0111030300,资助金额5万元,2001.1~2003.12,已完成。

7. 河南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D?D以冬凌草甲素为先导化合物的国家一类新药产业化开发。资助金额10万元,2002~2004,已完成。

8. 国家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资助金额20万元,2002-2003,已完成。
作者: 郑大考研网    时间: 2007-5-28 10:07
刘寿长教授

刘寿长,男,汉族,河南兰考人。1949 年 7 月生。中共党员。博士学位,教授,硕士生导师。
教学:主讲《物理化学》、《高等物理化学》、负责物理化学实验。主编并正式出版高等学校教材《物理化学实验》;近年完成的“改革教学内容,实行全方位管理,不断提高物理化学实验课质量”获郑州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物理化学实验课教学的创新与实践”,98年通过省教委鉴定;“面向二十一世纪物理化学实验课教学的改革与创新”,2000年通过省教委鉴定,获河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获99年郑州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郑州市先进教育工作者”,在全教育系统教学竞赛中获一等奖“。

科研方向:多相催化,有机加氢,工业催化剂的开发研究工作。论文三十余篇,多篇为美、英、日、俄等权威刊物摘录。97年以来12篇被收录到国家级权威科技文献库中,5篇被国际“四大检索”EI、SCI、 ISTP、ISR收录。成果“高活性电极材料氢氧化亚镍制备技术”,95年荣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由天然油脂制备高级脂肪醇的研究”,99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省重点攻关项目,“苯选择加氢制环己烯工业催化剂的研究” 2001年6月29日通过省级鉴定,国际先进水平,并申报了国家专利,申请号,01122208.5。

Tel:  0371-7763706  Fax:. 0371-7763220  E-mail:  Liushouchang@371.net

作者: 郑大考研网    时间: 2007-5-28 10:08
冶保献教授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58, 7  

最后学历: 博  士

职称: 教  授    博士生导师

工作单位: 郑州大学化学系

研究方向: 生物电化学和生物电分析化学

电话: 0371-67766159(O)      传真: 0371-67763220   

Email: yebx@zzu.edu.cn   

冶保献教授.jpg

学  历 :

B.S. 郑州大学 1982

M.S. 郑州大学 1989

Ph.D. 武汉大学 1997



社会兼职

河南省化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分析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



荣誉称号

1998年: 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

1988年: 郑州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

1999年: 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

1999年: 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研究方向 :

1. 生物分子电化学研究

导和推大脑神经中枢的活动机理历来是生命科学研究的重大课题,人们一直期待着彻底揭示神经活动的奥秘,并在当前高新技术、医学、药学等领域中加以应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整个中枢神经系统中有多种化学物质参与和影响着人类和动物复杂的神经活动,如脑神经传导过程由神经末梢释放出化学物质并进入突触间隙。由于这些化合物直接影响人体的行为和活动,参与体内的循环和调控,并与多种功能性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忧郁症等)和器质性病变(如巴金森氏综合症等)息息相关,因此,研究神经传导物质-神经递质的电子传递机理、建立快速、灵敏、可靠的检测方法,在体、实时地定量测定这类神经活动物质具有重大意义。

在过去的脑神经研究中多采用离体研究方法,即将实验动物解剖后取其脑组织样品进行测定,由于这类研究方法不能实时地反映大脑内部的变化过程,严重地制约了脑功能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当采用微电极插入动物体内进行活体伏安获得成功以后,立即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该技术经过不断的改进与完善后,被公认为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连续监测动物大脑神经活动最有效的方法。近几年该类研究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课题,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在以前的研究中,普遍认为神经递质的电子传递过程为2电子一步转移过程,而我们最近利用光谱电化学研究发现,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抗坏血酸在电极上交换电子时均为1电子自由基过程,该机理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如果该机理正确,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一个挑战,将需重新认识神经递质的作用机理。这对于了解生命过程的奥秘、预防和治疗各种神经疾病将起到积极的指动作用。

2.  DNA分子与靶向分子相互作用的电化学研究

DNA是许多抗癌药物作用的靶分子。DNA与其靶向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在探讨生命过程机理、DNA生物传感器的研制、药物的设计与合成以及药物抗病机理的研究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几十年以来,人们已经从分子水平上证实:药物分子是通过插入(Intercalation)、沟槽键联(Groove binding) 或共价键联(Covalent bonding) 三种基本方式与DNA结合在一起,并经常凭借氢键(Hydrogen binding)和库仑力(Coulombic force)使相互作用加强。大多数抗癌药物通过插入或沟槽键联与DNA相互作用;与DNA共价键联的抗癌药物较少。DNA与药物分子的非共价结合相互作用主要有三种模式:(1)外源分子插入DNA分子双螺旋的碱基之间;(2)外源分子与DNA分子的带负电荷的核糖-磷酸骨架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3)靶向分子与DNA的大沟或小沟的碱基对边缘直接发生相互作用。我们的研究着眼于抗癌中草药与DNA相互作用的方式、方法和作用参数,研究手段以电化学技术为主。该研究为抗癌中草药的开发、抗癌机理和临床试验提供基础理论数据。



3. 杯芳烃电化学应用研究

杯芳烃上缘是苯环构成的疏水性环状空腔,下缘是排列整齐的亲水性羟基。由于杯芳烃具有特殊的空腔结构且空腔大小可以调节,对靶向分子具有选择性识别功能,被誉为第三代主体超分子化合物。我们在该领域的研究是对杯芳烃的上缘和下缘进行修饰,嫁接上具有特殊功能的识别客体分子的基团,使修饰后的杯芳烃具有特殊空腔和分子识别双重功能,并通过化学修饰电极技术,特别是LB膜技术将其修饰在常规电极表面,组成新型的电流传感器,结合电化学伏安技术,用于研究和测定电化学性质相近(如各种中枢神经递质)、结构相似(如同分异构体)以及手性对映体分子。该研究课题意在开拓杯芳烃应用的新领域,同时解决电化学伏安法中电化学性质相近物质无法同时研究和测定的难题。



主持的在研和以结题科研课题

1.     1999.1-2000.12 “超微电极的研制及其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研究” 编号991120115

    河南省科委资助(攻关)  。

2.     1999.1-2000.12 “超微电极的研制及其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研究” 编号994030700

    河南省科委资助(基础)  

3.1996-1998  “生物大分子电化学和光谱电化学性质研究”  编号96150005

河南省教委资助研究课题,

4.1998-2000   “自组装修饰微电极在仿生电化学中应用研究 ” 编号98150006

河南省教委资助研究课题,

5.1996~1998  “单个细胞的生命信息传递过程的直接电化学方法研究”  编号2950503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6.1999.1- 2002.12 “ 生命信息传递过程动力学模型研究” 河南省杰出人才基金资助 编号 9924   

7. 2000.1~2002.12  “生命信息传递过程的直接电化学研究”  国家教委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

8. 2000. 7. 至 2003. 6 “神经递质电子传递电化学研究” 河南省教委资助研究课题, 本人为主持人。

9. 2002.1~2003.12  “神经递质电子传递机理的电化学研究”河南省科委资助课题  编号:0211020400  

10. 2003.1~2004.12  “天然维生素E提纯新工艺研究” 河南省科委资助攻关课题,编号0324230003

11.  2005.1~2007.12 “功能杯芳烃合成及在分子识别中应用的电化学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 编号:20475050。



近期发表的部分论文

1. Ye Baoxian, Xia Ping,  Lin  Lin  “Determination of Neurotransmitter Norepinephrine in the presence of Ascorbic Acid Using Carbon Fiber Microelectrodes Activated by Potentiostate” Microchemical Joural   2000,64(2),125~130



2. 张  娟,  靳保辉,  刘灵芳,  冶保献   “差示脉冲溶出伏安法测定粮食中叶酸的研究”      郑州工程学院学报,   2001,2,85



3. 冶保献,  李风菊,  刘灵芳,  靳保辉 “电化学方法多巴胺的氧化还原机理研究”分析实验室  2001,P319



4. 刘灵芳,   王翠红,   张  娟,   冶保献 “叶酸在汞电极上的电化学研究及其分析应用” 分析实验室  2001,P322



5. 刘灵芳1 冶保献2  李风菊2  王业民2  “碳纤维微电极差示脉冲伏安法大量抗坏血酸存在下测定痕量多巴胺”  测绘学院学报, 2002,19(2),154-156



6.Bao-xian Ye*(冶保献),  Lin Lin(林琳),   Cui-hong Wang(王翠红) Bao-hui Jin(靳保辉)  Ling-fang Liu(刘灵芳)  “A New Redox Reaction of Ascorbic Acid at Platinum Electrodes” Journal of Chinese Chemistry Society,  2002, 49, 415~419



7.. 冶保献,刘灵芳,齐小花,王翠红, “有机小分子硫堇与DNA相互作用的研究” 分析科学学报,  2003,19(1),51~54



8. Bao-xian Ye*(冶保?I),Cui-hong Wang (王翠?t), Ai-hua Jing(景爱华)   “Interaction of the anticancer drug 8-Azaguanine with DNA” Journal of Chinese Chemistry Society,  2003, 50, 457~464



9. 李风菊,张峻,冶保献,袁利杰,“血清中胆固醇的示波极谱法测定及电极反应机理” 郑州大学学报 (医学版),2003,38(4),518~521



10. 王翠红,景爱华,冶保献, “抗癌药物8-氮鸟嘌呤在石墨电极上的电化学性质及电分析方法研究”  分析科学学报,   2003,19(4),313~316



11. 王翠红,李风菊,袁利杰,冶保献, “抗癌药物6-巯基嘌呤在悬汞电极上的电分析方法及其电极过程机理研究” 分析科学学报,   2003,19(5),468~469



12. 刘辉,孙佳,刘灵芳,冶保献, “5-羟色胺在碳纤维微电极上的电化学测定及伏安行为研究”  分析科学学报,   2003,19(5),470~471



13.  冶保献, 木合塔尔.吐尔洪,曲松, “抗癌药物6-巯基嘌呤与DNA相互作用的电化学研究”   分析科学学报,  2004,20(4),364-366



14.冶保献, 木合塔尔.吐尔洪,曲松, “秋水仙碱的电化学性质及电分析方法研究”   分析科学学报,  2004, 20(5), 458~460



15. Xiangru Meng , Hongwei Hou , Gang Li , Baoxian Ye, Tiezhu Gea, Yaoting Fana, Yu Zhu, Hiroshi Sakiyama  “Tetrametallic macrocyclic frameworks constructed from ferrocenedicarboxylato and 2,20-bipyridine: synthesis, molecular structures and characteristics”   Journal of Organometallic Chemistry,  2004, 468, 1218-1229



16. Hong-Lei Liu, Hong-Yan Mao, Chen Xu, Hong-Yun Zhang *, Hong-Wei Hou,  Qing-an Wu, Yu Zhu, Bao-Xian Ye, Li-Jie Yuan    “Four novel sulfur-rich complexes: syntheses, crystal structures of three nickel(II) and one cobalt(II) complex with derivatives of Lawesson’s Reagent”  Polyhedron   2004, 23, 1799?C1804



17. Bao-Xin Ye,  Yan Xu,  Fei Wang,  Yong Fu,  “Synthesis, structures and electrochemistry of two Schiff bases compounds bearing phenylferrocene”   Inorganic Chemistry Communications,  2005,8,44~47  



18. 景爱华,张书胜, 冶保献  “对叔丁基杯[8]芳烃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质研究”  分析科学学报,  2005,21(2),143-145



19. 徐琰,王非, 付勇,张巧红,冶保献,宋毛平,吴养洁,“两个新的双二茂铁硫脲衍生物FcL1和FcL2的合成、结构及电化学性质”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5, 26(6), 1081-1085



20. 林琳,梁冬松,韩华云,冶保献*,焦哲,“涂钼石墨管-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人发中的微量铍”  分析科学学报, 2005, 21(3), 353-354



21. Bao-Xian Ye,* Li-Jie Yuan, Chun Chen, Jing-Chao Tao  “Electrochemical and Spectroscopic Study of the Interaction of Indirubin with DNA”  Electroanalysis  2005,17(7), 1523-1528



22. 董慧民,郑浩, 冶保献, “亚甲基修饰杯芳烃”  化学通报,  2005,68(9),w103

23.Bao-xian Ye*(冶保?I),  Song Qu(曲松),  Fei Wang(王非) and Lin Li(李琳)  “The Study of Electr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ethotrexate”  Journal of Chinese Chemistry Society,  2005,52(6),1111~1116



24. Huimin Dong,  Hao Zheng,  Lin Lin,  Baoxian Ye ∗ “Determination of thallium and cadmium on a chemically modified electrode with Langmuir?CBlodgett film of p-allylcalix[4]arene”   Sensors and Actuators B    xxx (2005) xxx?Cxxx



25. 董慧民  郑 浩  王淑洁  冶保献 “杯芳烃LB膜修饰电极及其识别性能” 化学通报,  2005,68(12),50-53
作者: 郑大考研网    时间: 2007-5-28 10:09
吴养洁院士(河南省唯一一个本土培养的院士)

       1928年生于山东济南,1951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化学系,后留校任助教,1954—1958年在莫斯科大学化学系读研究生,获副博士学位。1958年回国后一直在郑州大学化学系任教,先后担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吴养洁院士在比较困难的条件下,艰苦奋斗,持之以恒,在物理有机、金属有机与大环化学等方面有系统的、创新性的重要研究成果,提供了有机化合物分子内、分子间弱相互作用众多新的证明,阐明了其作用规律,丰富了近代化学键理论。已发表学术论文160多篇,经SCI等检索,已被国外重要刊物引用400多次。他主持完成的“萘氯化水解法制甲萘酚”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冠醚合成新方法”获1984年国家发明三等奖及发明专利;《环金属化反应分子内配位》获2001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吴养洁院士为学严谨,为人诚笃,科研成果丰硕,学术造诣深厚,从郑州大学早期建校,到近十年来建设有机化学博士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省高等学校应用化学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学科建设方面贡献突出。1986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导师,已培 养 博士、硕士、博士后50余人。1990年被国家教委、国家科委联合授予“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1991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和“五一”劳动奖章,1995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1998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河南省科技功臣”荣誉称号,200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作者: 郑大考研网    时间: 2007-5-28 10:10
宋毛平教授

宋毛平,男,1957年7月生,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南京大学理学博士,美国堪萨斯大学博士后。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河南省省管优秀专家。现任郑州大学有机化学重点学科第一学术带头人,河南省化学生物与有机化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育部化学与化工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专家委员会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理科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郑州大学学位委员会副主任,郑州大学副校长。

主要研究方向为物理有机化学和金属有机化学,已合成近百种有机金属化合物,对其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取代基效应,分子内配位及其应用都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得出了一系列有规律性的结论。已指导十多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近期主要研究金属与活性分子结合为新型的具有生物活性的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性质、结构及其应用。承担四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持四项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和两项河南省教委基础研究项目。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9项省级以上科技奖励(其中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出版著作3部,鉴定成果1项,2005年获发明专利一项。

主要研究方向
1.含杂环二茂铁亚胺环金属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通过合成方法的改变,来探讨含杂环二茂铁亚胺环金属化反应,并对含杂环二茂铁亚胺钯化物在碳-碳、碳-杂偶联反应中应用进行研究。
2.高分子负载钯化物的合成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选用原料简单,价格低廉,操作方便的高分子进行负载钯化物,从而制备无磷催化剂,并探讨其在碳-碳、碳-杂偶联反应中应用。
3.高分子负载手性氨基醇的合成及其在催化反应中的应用
设计、合成高分子负载手性氨基醇类化合物,探讨其在醛、酮与二乙基锌的对映选择性加成反应中的应用。
4.手性氨基醇二茂铁亚胺环金属化反应
利用手性氨基醇与酰基二茂铁进行缩合反应来制备手性氨基醇二茂铁亚胺,来探讨这些手性二茂铁亚胺的环金属化反应。
作者: 郑大考研网    时间: 2007-5-28 10:11
张书胜

张书胜,男,1965年生。理学博士,化学系教授,分析测试中心主任,河南省化学生物与有机化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河南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跨世纪学术与技术带头人,河南省优秀青年科技专家,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化学会色谱学会理事,中国化学会有机与生物分析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分析测试协会副理事长等学术职务。曾在郑州大学化学系(本科,1982-1986),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硕士,1986-1989),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1995-1998)学习。 先后在郑州大学化学系(1998-2000)、澳大利亚国家分离科学研究中心、塔斯马尼亚大学化学学院(2001-2002)从事博士后研究。研究领域为现代分离科学的基础研究与应用。近年来承担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十余项,分别是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981120308)、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发表科研论文50余篇,其中在重要的专业SCI源期刊杂志和核心期刊上上发表论文30余篇,获得国家专利2项,省优秀论文一、二等奖和科技进步奖等。在2003年当选中国化学会有机及生物分析专业委员会委员,以及中国化学会色谱专业委员会理事。
作者: 郑大考研网    时间: 2007-5-28 10:11
李中军

李中军,男,1963年7月,郑州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学位,郑州大学化学系副主任、郑州大学应用化学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无机材料。

1997年中南工业大学博士毕业,2000年被河南省评为教授。1999年被评为省青年骨干教师。主持河南省杰出人才基金一项,省科技攻关项目三项,河南省教委科技攻关项目一项,2000年获河南省科技进三等奖,参编《化学、环境、社会》和《综合化学实验》等两本书,发表论文20余篇。已经培养和正在培养的硕士生8名。

作者: 郑大考研网    时间: 2007-5-28 10:12
常俊标

常俊标,男,1965年10月生,河南省滑县人。
学习经历
1986年河南大学化学系本科毕业,1989年郑州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1996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1996-1998年美国Georgia大学博士后;2000~2002年,美国Novartis基因研究所(G. Stork基金)访问科学家。
工作经历
1989年~1992年在河南省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工作,先后任研究室主任和副所长;助理研究员和副研究员。1999年10月开始任河南省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2002年10月任河南省科学院质量检验与分析测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2003年11月起任新乡医学院副院长,教授;2006年5月至今郑州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天津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河南省化学会副理事长,河南省精细化工重点实验室主任, 河南省分析测试中心主任。
荣誉称号
1998年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999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1999年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2004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创新工程”国家级人选;1995年河南省省管优秀青年专家,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
主要工作成绩
从事有机化学和药物化学的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为抗病毒药物的合成(乙肝、艾滋病),先后主持完成8项国家、省部级重大攻关项目,1项美国NIH自然科学基金,11项国家、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1项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主持完成的“中药五味子活性成分五味子醇甲及甲素的全合成研究河南省”在国际上首次仿生合成了与天然五味子醇甲及甲素同样的药理活性产物,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对于受体结构未知而近似有效的系列化合物,通过计算机辅助研究对分子药效团及其构象进行分析,合成了一系列新型核苷化合物,经药理筛选及动物实验表明,某些化合物具有较高的抗艾滋病(AIDS)活性且毒副作用小,目前正在做临床前的安全性评价。其中“新型核苷抗艾滋病药物的合成研究”等项目分别被列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人事部、教育部、河南省科技厅的大力资助。作为项目主持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并获2004年河南省十大有影响的科技成果;2006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省部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获美国发明专利2项;中国国家发明专利5项,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申请国际发明专利2项;申请中国发明专利13项;在国际著名刊物(Chem.Rev. IF>20)及国内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SCI 收录63篇),出版学术专著7部。培养博士研究生13名(毕业6名),硕士研究生10名(毕业8名)。

作者: 郑大考研网    时间: 2007-5-28 10:13
侯红卫教授
侯红卫教授.jpg

侯红卫,1967年出生于河南郑州,95年7月南京大学无机化学专业博士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1998年7月从新加坡回国受聘于郑州大学化学系,98年11月被河南省破格评为教授,99年5月获得河南省优秀青年教师荣誉称号,99年10月被遴选为博士生导师,2001年入选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和河南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工程。2002年获得郑州大学首批河南省特聘教授,同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4年获得河南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05年当选为全国青联委员。
现从事新型功能配合物的研究,并探讨它们在光电磁材料、催化和药物等方面的应用,近几年来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有100余篇,其中SCI 论文76篇,这些论文发表在“Angew. Chem. Int. Ed.”, “ Chem. Eur. J.”, “Chem. Commun.”, “Marcomolecules”, “Inorg. Chem.”, “Dalton Trans.”, “J. Mater. Chem.”, “Coord. Chem. Rev.”等上面。论文被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及国内的许多教授多次引用,共被SCI引用的论文次数超过了500次,其中单篇被SCI引用次数超过50次的论文有8篇。
从99年开始,主持科研课题12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四项,主持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基金、留学归国基金资助课题各一项,以及河南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工程、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等。
1995年研究课题《固相配位化学反应及原子簇合成》获得了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证书号: 95-028);另外,申报国家发明专利三项。2006年应邀在Nova Science Publishers, Inc.出版社的系列丛书“Leading Edge Organometallic Chemistry Research”中撰写“Progress in Ferrocene Carboxylate Metal Complexes”一章。

2002年以来代表性的SCI论文(IF>2.0)、著作及获奖成果:
1. Jie Wu, Hongwei Hou,* Huayun Han, Yaoting Fan, “Highly Selective Ferric Ion Sorption and Exchange by Crystalline Metal Phosphonates Constructed from Tetraphosphonic Acids with d10 Metal Ions”, Inorg. Chem., to be revised.
2.  Bo Xiao, Hongwei Hou*, Yaoting Fan, “Catalytic Applications of CuII-Containing MOFs Based on N-heterocyclic Ligands in the Oxidative Coupling of 2,6-Dimethylphenol”, J. Organomet Chem. 2007, in press.
3.  Jinpeng Li, Yinglin Song, Hongwei Hou*, Mingsheng Tang, Yaoting Fan, Yu Zhu, “1-D Polymeric Divalent Metal m-Ferrocenylbenzoates: Structures, NLO and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J. Organomet Chem. 2007, 692, 1584.
4.  Jie Wu, Yinglin Song, Erpeng Zhang, Hongwei Hou,* Yaoting Fan and Yu Zhu, “Studies on Cage-Type Tetranuclear Metal Clusters with Ferrocenylphosphonate Ligand”, Chem. Eur. J., 2006, 12, 5823.
5.  Hongwei Hou,* Linke Li, “Progress in Organometallic Chemistry Research”, Chapter 2: “Progress in Ferrocene Carboxylate Metal Complexes”, Nova Science Publishers, Inc. April, 2006.
6.  Yunyin Niu,Yinglin Song, Ning Zhang, Hongwei Hou,* Deji Che, Yaoting Fan, Yu Zhu, Chunying Duan, “Reactivity of Polyiodides toward 1, 3-Bis(4-Pyridyl)Propane (bpp): a New CuI Cluster Polycatenane Framework and a Novel 2D AgI Cluster Motif”, Eur. J. Inorg. Chem., 2006, 2259.
7.  Huayun Han, Sujuan Zhang, Hongwei Hou,* Yaoting Fan and Yu Zhu, “Synthesis, Crystal Structures and Applications as Benzyl Alcohol Oxidation Catalysts of Fe(Cu)-Containing Coordination Polymer”, Eur. J. Inorg. Chem., 2006, 1594.
8.  Huayun Han, Yinglin Song, Hongwei Hou,* Yaoting Fan Yu Zhu, “A series of metal–organic polymers assembled from MCl2 (M = Zn, Cd, Co, Cu): structures, third-order nonlinear optical and fluorescent properties”, Dalton Trans., 2006, 1972.
9.  Hong Xu, Yinglin Song,  Liwei Mi, Hongwei Hou,* Mingsheng Tang, Yali Sang, Yaoting Fan, Yan Pan, “Coordination Frameworks Constructed from Bipyridyl Piperazine and MCl2 (M = Co, Ni, Zn):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and Optical Propertie”, Dalton Trans., 2006, 838.
10.  Hongwei Hou,* Yongli Wei, Yinglin Song, Liwei Mi, Mingsheng Tang, Linke Li, and Yaoting Fan, “The metal ions play the different roles on the third-order nonlinear optical properties of d10 metal-organic clusters”, Angew. Chem. Int. Ed. 2005, 44, 6067.
11. Yongli Wei, Hongwei Hou,* Linke Li, Yaoting Fan, and Yu Zhu, “From Dicarboxylic Acid to Tetranuclear Metallamacrocyclic Complex and 1D and 2D Polymers”, Cryst. Growth Design, 2005, 5, 1405.
12.   Linke Li, Yinglin Song, Hongwei Hou,* Yaoting Fan, Yu Zhu, “Syntheses, Structures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β-Ferrocenylacrylate Metal Polymers”, Eur. J. Inorg. Chem., 2005, 3238.
13. Yunyin Niu,  Yinglin Song, Hongwei Hou,* Yu Zhu, “Synthesis, Structure and Large Optical Limiting Effect of the First Coordination Polymeric Cluster Based on [email={I@[AgI(inh)]6]{I@[AgI(inh)]6[/email]} Hexagram Block”, Inorg. Chem., 2005, 44, 2553.
14. Gang Li, Hongwei Hou,* Zifeng Li, Xiangru Meng and Yaoting Fan, Novel Zinc(II) Coordination Polymers Constructed From Ferrocenyl Carboxylate Ligands, New. J. Chem., 2004, 28, 1595.
15. Yongli Wei, Hongwei Hou,* Yaoting Fan, and Yu Zhu, “Transition Metal Ion Directed Self-Assembly of Polynuclear Coordination Complexes: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Eur. J. Inorg. Chem., 2004, 3946.
16. Hongwei Hou,* Linke Li, Yu Zhu, Yaoting Fan, Yuqin Qiao, “Novel One-Dimensional Polymers Generated from p-Ferrocenylbenzoate: Syntheses, Structures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Inorg. Chem., 2004, 43, 4767.
17. Xiangru Meng, Yinglin Song, Hongwei Hou,* Huayun Han, Bo Xiao, Yaoting Fan, Yu Zhu, “Hydrothermal Syntheses, Crystal Structur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 Series of Cd-btx Coordination Polymers”, Inorg. Chem., 2004, 43, 3528.
18. Xiangru Meng, Hongwei Hou,* Gang Li, Baoxian Ye, Tiezhu Ge, Yaoting Fan, Yu Zhu, “Tetrametallic macrocyclic frameworks constructed from ferrocenedicarboxylato and 2,2-bipyridine: synthesis, molecular structures and characteristics”, J. Organomet Chem., 2004, 689(7), 1218.
19. Hongwei Hou,* Yongli Wei, Yinglin Song, Yaoting Fan, Yu Zhu, “The First Octameric Ellipsoid Lanthanides(III) Complexes: Crystal Structure and Nonlinear Optical Absorptive and Refractive Properites”, Inorg. Chem., 2004, 43, 1323.
20. Hongwei Hou,* Lixia Xie, Gang Li, Tiezhu Ge, Yaoting Fan, Yu Zhu, “Synthesis and crystal structures of a series of complexes on the basis of a rigid angular ligand, and the magnetic properties of the Cu(II) polymer”, New. J. Chem., 2004, 28(2), 191.
21. Gang Li, Hongwei Hou,* Linke Li, Xiangru Meng, Yaoting Fan and Yu Zhu, “Novel Pb(II), Zn(II), and Cd(II) Coordination Polymers Constructed from Ferrocenyl-Substituted Carboxylate and Bipyridine-Based Ligands”, Inorg. Chem., 2003, 42, 4995-5004.
22. Xiangru Meng, Gang Li, Hongwei Hou,* Huayun Han, Yaoting Fan, Yu Zhu, Chenxia Du, “A series of novel metal-ferrocenedicarboxylate coordination polymers: crystal structures, magnetic and luminescence properties”, J. Organomet. Chem., 2003, 679, 153-161.
23. Hongwei Hou,* Linke Li, Gang Li, Yaoting Fan, Yu Zhu, “Self-Assembly of A Series of Novel Metal-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errocene-carboxylate Components”, Inorg. Chem., 2003, 42, 3501.
24. Hongwei Hou,* Gang Li, Yinglin Song, Yaoting Fan, Yu Zhu, “Synthesis, Crystal Structures and Third-Order Nonlinear Optical Properties of Two Novel Ferrocenyl Schiff Base Complexes [Ag(L)2](NO3)×(MeOH)×(EtOH) and [HgI2(L)] (L = 1, 2-Bis(ferrocen-l-ylmethyleneamino)ethane)”, Eur. J. Inorg. Chem., 2003, 2325.
25. Hongwei Hou,* Yinglin Song, Hong Xu, Yongli Wei, Yaoting Fan, Yu Zhu, Linke Li, Chenxia Du, “Polymeric Complexes with “Piperazine-Pyridine” Building Blocks: Synthesis, Network Structures and Third-Order Nonlinear Optical Properties”, Macromolecules, 2003, 36(4), 999.
26. Gang Li, Yinglin Song, Hongwei Hou,* Linke Li, Yaoting Fan, Yu Zhu, Xiangru Meng, Liwei Mi, “Synthesis, crystal structures and third-order nonlinear optical properties of a series of ferrocenyl organometallics”, Inorg. Chem., 2003, 42(3), 913.
27. Xiangru Meng, Yinglin Song, Hongwei Hou,* Yaoting Fan, Gang Li, Yu Zhu, “The Interesting Pb and Zn Coordination Polymers: Synthesis, Molecular Structures and Third-Order Nonlinear Optical Properties”, Inorg. Chem., 2003, 42(4), 1306.
28. Hongwei Hou,* Gang Li, Linke Li, Yu Zhu, Xiangru Meng, Yaoting Fan, “Synthesis, crystal structures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three novel ferrocene-carboxylato-bridged lanthanide dimers”, Inorg. Chem., 2003, 42(2), 428.
29. Hongwei Hou,* Xiangru Meng, Yinglin Song, Yaoting Fan, Yu Zhu, Huijie Lu, Chenxia Du, Weihua Shao “Two-dimensional rhombohedral grid coordination polymers [M(bbbt)2(NCS)2]n (M = Co, Mn or Cd; bbbt = 1,1’-(1,4-butanediyl) bis-1H-benzotriazole): synthesis, crystal structures and third-order nonlinear optical properties”, Inorg. Chem., 2002, 41, 4068.
30. Hongwei Hou,* Yongli Wei, Yinglin Song, Yu Zhu, Linke Li, Yaoting Fan, “Two Novel Two-Dimensional Double-Sheet Layered Manganese(II) Coordination Polymers: Synthesis, Crystal Structures and Third-Order Nonlinear Optical Properties”, J. Mater. Chem., 2002, 12(4), 838.
31.侯红卫,武杰,宋瑛林,樊耀亭,李林科,张二鹏,朱玉,“金属二茂铁膦酸作为光电磁材料的研究” 获2006年河南省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32.  侯红卫,韦永莉, 宋瑛林,唐明生,樊耀亭,米立伟,李林科, “金属簇合物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影响因素的研究” 获2005年河南省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作者: 郑大考研网    时间: 2007-5-28 10:15
赵玉芬院士

赵玉芬院士.jpg



赵玉芬教授简历
姓名:赵玉芬          出生年月:19481211

学历及研究经历:

1971
台湾清华大学化学学士
1975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化学博士
导师:Fausto Ramirez教授
1976-1977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化学系博士后
从事ATP磷化学研究导师:Fausto Ramirez教授
1977-1979
在美国纽约大学化学系Robert Shapiro教授小组
从事核酸化学研究(NIH Fellowship
1979-1988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副教授、教授
1988-至今
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
1993-2004
清华大学生命有机磷教育部开放实验室(200210月,更名为“生命有机磷化学及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1994-2004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副院长
2000-至今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
2006-至今
厦门大学医学院药学系主任


研究领域:


生命有机化学,有机磷化学,生命起源,药物化学,化学生物学

荣誉和奖励:
1986
“有机磷试剂在合成杂环化合物中的应用”,
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0
N-磷酰化氨基酸的新性质”,获中科院三等奖
1991
当选中科院院士
1993
中国青年科学家奖
1995
俄罗斯国际科学院外籍院士
1995
“磷酰化氨基酸、小肽的合成及机理研究与波谱应用”,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7
“正负离子FABMS在氨基酸、小肽及其混合物鉴定中的应用”,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7
被科技部推荐为一九九六年度“十大杰出跨世纪人才”
1999
获教育部全国百名优秀博士论文导师奖
2003
“氨基酸、核苷核糖的五配位化合物研究”,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4
第二届新世纪巾帼发明家


发表文章:


获得
10项国家发明专利,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300余篇SCI论文,出版著作5部。正在大力推进丙谷二肽项目的产业化。

国际会议及学术访问:

1986
Max
Plank
基金邀请
19871992
应日本科学促进会邀请
1989
应巴西CNPQ邀请
1998
应美国科学与工程院邀请
1999
12ISSOL-国际生命起源大会,美国
2000
赴台湾讲学
2001
15届国际磷化学会,日本
2002
13ISSOL-国际生命起源大会,墨西哥
2004
16ICPC国际磷化学大会,英国,在会上争取到第17ICPC国际磷化学大会2007年在中国厦门的举办权并任大会主席
2005
14ISSOL国际生命起源大会,中国北京,大会主席
2007
17届国际磷化学大会(ICPC2007),中国厦门,大会主席


国际性学术组织:
l
国际磷化学学会理事
l
Main Group Chemistry国际学会理事
l
国际生命起源学会理事
l
国际杂原子化学(heteroatom chemistry)杂志编委
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Mass Spectrometry审稿人
l
Phosphorus, Sulfur and Silicon and the Related Elements杂志编委

社会兼职:
      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十届),曾任全国青联副主席

研究项目:
1.
973
计划“SARS防治基础研究”——基于SARS病毒基因组序列的靶向作用小分子的设计合成及其对病毒DNA的调控研究,(2003CB514100), 2003-2004, 40
已合成出一系列含杂环聚酰胺与丝组二肽缀合物的发夹型新型化合物,并研究其抗SARS机理
2.
福建省重大科技项目:福建沙溪微生物资源在环境保护和药物开发中的利用(2002h011),2002.9-2005.970
筛选出了14株甲胺磷降解细菌,利用HPLCHPLCMS检测其降解效率,结果发现其在一周内的降解率最高达到73%。
3.
福建省科技项目:将分子进化规律应用于抗病毒、抗肿瘤药物设计的研究(2001f008),2001.8-2004.840


赵玉芬教授研究成果
生命起源:
发现了磷酰氨基酸能同时生成核酸及蛋白,又能生成LB-膜及脂质体。因此,它是生命进化的最小系统。(5,6
蛋白及DNA的切割剂:
发现了丝组二肽是世界上最小的能切割蛋白及核酸的肽。
药物化学:

采用全新的合成路线合成出二肽药物——丙氨酰谷氨酰胺(中国专利号:ZL 02123369.1,美国专利号:US 2005233977PCT/CN03/00417WO 03/106481A1分别于2004102226日拿到了原料药及制剂的两个生产证书(原料药新药证书编号:证字H20041038,国药准字:H20041518(1)
N-磷酰氨基酸自催化作用:
N-磷酰氨基酸可以自身组装成多肽,并将核苷磷酰化为核苷酸。因此,N-磷酰氨基酸可以在一锅反应中同时生成肽库;核酸库,及肽-核酸复合库。(4)
组合化学与肽库
      以磷化合物为肽合成的缩和试剂,建立均肽和杂肽肽库以及它们与生理活性有机小分子形成的肽缀合物库,发展了新的肽库构建方法。(7,8)
生物质谱学
      利用电喷雾质谱技术研究了一系列磷酰化小肽的裂解及重排规律,进行了生物大分子和有机小分子的弱相互作用研究以及蛋白的序列分析等。(9, 10,11)


Refercnces :
1.
Yu-Fen Zhao, She-kang Xi, GaiJiao Ji. Ai-teng Song, J. Org. Chem., 1984, 49, 4551-4559, “The Phosphoryl as a Novel Amino Protecting Group for Firedel-Crafts Acylation of N-[2-(3,4-dialkoxyphenyl) ethyl]-glycine”
2.
Yun-Sheng Li, Yu-Fen Zhao, Scott Hatfield, Rong Wan, Qin Zhu, Xiong-Hong Li, Mark McMills, Yuan Ma, Jing Li, Kenneth L. Brown, Chen He, Fang Liu and Xiao-Zhuo Chen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 8, 2000, 2675-2680, “Dipenptide Seryl-Histidine and Related Oligopeptides Cleave DNA, Protein, and a Carboxyl Ester”
3.
Yong-Fang Li, Yao-Wu Sha, Yuan Ma and Yu-Fen Zhao, 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1995, Vol. 213, No. 3, 875-880, “Cleavage of DNA by N-Phosphoryl Histidine”
4.
Wei-Hua Zhou, Yong Ju, Yu-Fen Zhao, Qing-Gang Wang and Guoan Luo, Origin of life and Evolution of the Bioshere, 1996, 26, 547-560,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Printed in the Netherlands, “Simultaneous Formation of Peptides and Nucleotides From N-Phosphothreonine”
5.
Yu-Fen Zhao, Pei-Shen Cao, Journal of Biological Physics, 1994, 20, 283-287 “Phosphoryl Amino Acids Common Origin for Nuclec Acids and Protein”
6.
Yu-Fen Zhao and Pei-Sheng Cao, Chemical : Physics of the Origin and Life, 1996, 279-285,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J. Chela-Fores and F. Raulin (eds), Printed in the Netherlands, “Basic Models of Chemical Evolution of Life. The Minimum Evolving System”
7.
Ning Zhou, Kui Lu, Yan liu, Yi chen, Guo Tang, Shu-Xia Cao, Ling-Bo Qu and Yu-Fen Zhao, Rapid Communication in Mass Spectrometry, 2002, 16, 912-919,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ic Studies of Phosphorus Oxychloride Directed Synthesis of Homo-Oligopeptide Ester Libraries”
8.
Hua Fu, Zhao-Long Li, Yu-Fen Zhao and Guang-Zhong Tu, J. Am. Chem. Soc. 1999, 121, 291-295, “Oligomerization of N,O-Bis(Trimethylsilyl)-α-Amino Acids into Peptides Mediated by O-Phenylene Phosphorochloridate”
9.
Jing Chen, Yi Chen, Yang Jiang, Hua Fu, Bin Xin, Yu-fen Zhao, Rapid Communications in Mass Spectrometry, 2001; 15: 1936-1940, “Rearrangement of P-N to P-O Bonds in Mass Spectra of N-Diisopropyloxyphosphoryl Amino Acids/Alcohols”
10.
Jing Chen, Yang Jiang, Hua Fu, Yi Chen, Chang-Mei Cheng, Yu-Fen Zhao, Rapid Communications in Mass Spectrometry, 2001; 15: 1489-1493, “Rearrangement with Formamide Extrusion in the Electrospray Mass Spectra of Aminoacylbenzylamines”
11.
Zhong-Zhou Chen, Shui-Bing Chen, Yi Chen, Yan-Mei Li, Jing Chen and Yu-Fen Zhao, Rapid Communications in Mass Spectrometry, 2002, 16: 1-7, “Negative-Ion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of N-Phosphoryl Amino Acids and Dipeptides”
作者: 郑大考研网    时间: 2007-5-28 10:16
屈凌波教授

1963年出生。药学博士, 药物合成 博士后。郑州大学化学系教授、硕士生导师。

1980--1984年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放射化学专业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1984—1985在中国科技大学进修计算化学,导师张懋森教授.

1987—1991 郑州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获硕士学位

1994—1997年在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博士毕业,获博士学位,其中1996—1997 在 英国READING大学合作科研计算化学。

1997--1999年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 计算化学,药物化学和药物分子设计。



近三年论文

1.    GPIIB/IIIA拮抗剂的三微构效关系研究   药学学报 2000,

2.    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的三微构效关系研究  药学学报  2000

3.      维甲构效关系研究       药学学报  1999(2)

4.      还氧合酶-2抑制剂三维构效关系研究  药学学报1999(3)

5.      还氧合酶-2抑制剂分子图形学研究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1999  

6.      药物穿透血脑屏障三维构效关系研究  药学学报  1999(2)  

7.      EVA应用于H2受体构效关系研究  药学学报  1999  

8.      还氧合酶-2抑制剂对接研究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1999 (2)

作者: 郑大考研网    时间: 2007-5-28 10:21
樊耀亭

樊耀亭.jpg


樊耀亭,男,汉族, 49年12月生,河南新密市人,中共党员, 工学博士,郑州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工作和教学经历:

1982年1月兰州大学化学系稀土化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理学硕士学位,同年回郑州大学化学系任教至今。1994年10月~1998年3月,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攻读无机化工专业博士,获工学博士学位。2002年被河南省政府命名为河南省优秀专家。

近年来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的主要课程:中级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稀土元素化学、配位化学、近代化学分离技术、废水生物处理技术。

学术兼职:

兰州大学兼职教授、兼职博导。河南省无机化学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郑州大学应用化学学科学术带头人,郑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全国氢能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化学会常务理事,河南省环境学会理事;郑州市环保协会常务理事。《化学研究》和《河南化工》期刊编委。

主要研究成果:

2000年以来累计在国内外较有影响的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9篇(其中英文SCI论文39篇,中文SCI、EI、SCIE和核心期刊论文22篇);有些论文发表在Chem.Commun.,Solid State Chemistry, Talanta, Polyhedron, J.Chem.Soc.Dalton Trans.,Molec.Struc.,Bioresource Technology ,Biomass & Bioenergy以及化学学报、无机化学学报、环境科学、太阳能学报、中国环境科学等刊物上;获得两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连续三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一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科技部973计划)子课题。有2项教学成果和3项科研成果分别通过省教育厅和科技厅鉴定,其中1项教学成果2000年度获得河南省高校教学成果特等奖。

主要研究方向:

功能配位材料化学:本研究方向致力于设计合成具有微孔材料、光学材料及磁性材料功能的新型金属配位化合物或聚合物,通过对有机配体的结构设计、对功能配位基团的结构修饰,改变有机配体的配位环境,有针对性地合成、设计具有良好电磁功能或小分子吸附功能的配合物、配位聚合物或超分子配合物。测定配合物的结构,研究其组装机理,探索影响金属配合物电磁性质、吸附性质与配合物结构之间的内在关系、规律和机理研究不同不同功能配位基团对金属配聚物结构设计和性能的影响,寻找影响金属配合物选择性吸附催化、非线性光学性质及磁学性质的因素及其与结构的关系和规律,筛选出在某些材料领域具有优异性能的功能性配位化合物。
我们已系统合成了具有二位和三维结构的过渡金属的有机二磷酸系列配位聚合物,研究表明有些配聚物具有很好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和磁学性质,例如镉的三维配聚物[NH3CH(CH3)CH2NH3]2 Cd(II)2(edbbp)2?xH2O 的三阶非线性分子超极化率达到8.57×10-30esu,铜的二维聚合物 Cu4(aedp)2 (4,40-bpy)(H2O)4 在300K 的摩尔磁化系数达到 1.70 1.5 cm3 mol_1K。
生物能源技术:本研究方向以纤维素类生物质规模化生物制氢为目标,利用现代化学和生物技术的耦合,研究秸秆类生物质生物制氢过程中的关键化学和生物问题,揭示和解决影响及制约秸秆类生物质发酵产氢中的技术瓶颈及其发酵产氢的工程技术基础,形成可持续、稳定、规模化生物制氢过程的基本理论和技术。


附:2000年以来承担的主要项目及代表性研究成果:



承担的主要课题

①太阳能规模制氢的机理研究——生物质厌氧发酵生物制氢的研究,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计划)项目子课题(No 2003CB214500,(6-2)), 29.1万;  2003.12-2008.12

② 活性基团构筑的新型金属有机磷酸配合物的研究(2047105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05.1-2007.12

③ 具有纳米孔洞的高活性磷酰化氨基酸金属超分子配合物(No. 2017104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02.1-2004.12

④ 三角螺旋结构过度金属超分子功能配合物的研究(No.2987102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999.1-2001.12

代表性研究成果

1.发明专利

① 樊耀亭,侯红卫,任保增,天然厌氧产氢微生物的筛选方法,国家发明专利号:ZL 03126345.3(证书编号:251084)

② 樊耀亭,侯红卫,张高生,用农业固体废弃物生产氢气的方法,国家发明专利号:ZL 03126344.5(证书编号:219428)

③    侯红卫,韩华云,樊耀亭等,氟康唑配位聚合物、制备方法及用途,申请号200410010159.8, 2004年,中国发明专利

2. 鉴定与获奖项目

① 清洁生物质能源——生物氢气的生产与开发,2002年河南省科技厅鉴定,第一完成人,No 2002-104

②  面向21世纪地方院校化学类专业培养目标、规格和课程方案的研究与实践,河南省教育厅2000年教学成果鉴定,第一完成人,No.2000-069

③ 面向21世纪化学类专业各门主干课程教学内容和体系的改革与实践,河南省教育厅2000年教学成果鉴定,第三完成人,No.2000-068

④ 面向21世纪地方院校化学类专业培养目标、规格和课程方案的研究与实践,第一完成人,2001年河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No.2001-00519

⑤  面向21世纪化学类专业各门主干课程教学内容和体系的改革与实践,2001年郑州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三完成人



3. 已发表的代表性学术论文

1. Yao-Ting Fan*, Ya-Hui Zhang, Shu-Fang Zhang, Hong-Wei Hou, Bao-Zeng Ren,Efficient conversion of wheat straw wastes into biohydrogen gas by cow dung compost, Bioresource Technology,2006,97:500?C505

2. Yao-TingFan* ,Gao- Sheng Zhang, Xin- Yong Guo, Yan Xing, Mao-Hong Fan,Biohydrogen-production from beer lees biomass by cow dung compost,Biomass and Bioenergy,2006,30:493?C496

3. De-Gang Ding, Ming-Cai Yin, Hui-Jie Lu, Yao-Ting Fan*, Hong-Wei Hou, Yu-Ting Wang,A novel copper diphosphonate complex Cu4(aedp)2(4,40-bpy) (H2O)4 with three-dimensional framework structure,Journal of Solid State Chemistry,2006,179 :747?C752

4. DONGXU XUE, MINGCAI YIN, YAOTING FAN*, AIXIN ZHU, HUIJIE LU and HONGWEI HOU,Synthesis and crystal structure of a new zinc diphosphonate,Journal of Coordination Chemistry,2005,58(16, 10):1449?C1454

5 .Yaoting Fan, Gang Li, Zifeng Li, Hongwei Hou, Hairong Mao, Synthesis, structure and third-order nonlinear optical properties of 1,3,5-triazine-based Zn(II) three-dimensional supramolecule,  J. Molecular Structure, 2004,693,217-224

6. Y.T. Fan, Ch.L. Li, J.J.Lay, H.W. Hou, G..Sh. Zhang, Optimization of intial substrate and pH levels for germination of sporing hydrogen-producing anaerobes in cow dung compost, Bioresourse Technology, 2004;91:189-193.

7. Synthesis, crystal structures, and third- order nonlinear optical properties of two novel complexes of H4edbbp with Zn(II), Cd(II),J. Mol. Struct.,2004, 707,153?C160

8..Xiangru Meng, Bo Xiao, Yaoting Fan, Hongwei Hou ,Gang Li, Novel Cup-Like helical coordination Polymers:;synthesis,Crystal struvtures and thermsl properties, Inorg. Chim. Acta, 2004,357:1471-1477

9. Yao-Ting Fan*  Dong-Xu Xue   Gang Li  Hong-Wei Hou  Chen-Xia Du  Hui-Jie Lu, Synthesis, crystal structures, and third-order nonlinear optical properties of  two novel complexes of H4edbbp with Zn(II), Cd(II), J. Molecular Structure, 2004, 707 :153?C160

10. Yaoting Fan*   Hairong Mao  Huijie Lu  Hongwei Hou, A  new  2-D  supramolecular  compound assembled byyttrium(III) and 4-methyl-6-hydroxy pyrimidine(MHP): {[Y(H2O)8](MHP)2(NO3),Synth. React.Inorg. Met-org. Chem.,2003,33(1):99-101

11. Huijie Lu  Jie Gao  Yaoting Fan*   Hongwei Hou , Synthesis , characterization and crystal structures of the coordination polymers [Cu(Ⅱ)(NO3)2(BBMB)] and [Mn(Ⅱ)Cl2(BBMB)2], J.Coor.Chem.,2003,53:1028-1032

12.Gang Li, Yinglin Song, Hongwei, Like Li Hou, Yaoting Fan, Yu Zhu, et al.,Synthesis ,crystal structures,and third-order nonlinear optical properties of a series of ferrocenyl organometallics ,Inorg. Chem. ,2003,42:913-920(SCI)

13.Gang Li, Hongwei Hou, Linke Li, Xiangru Meng, Yaoting Fan, Yu Zhu, Novel Pb(II), Zn(II), and Cd(II) coordination polymers constructed from ferrocenyl-substituted carboxylate and bipyridine-based ligands, Inorg. Chem. 2003,42, 4995-5004(SCI)

14.Hongwei Hou, Linke Li, Gang Li, Yaoting Fan  and Yu Zhu “Self-assembly of a series of novel metal-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errocenecarboxylate components” ,Inorg. Chem. 2003, 42, 3501-3508. (SCI)

15.Xiangru Meng, Gang Li, Hongwei Hou, Huayun Han, Yaoting Fan, Yu Zhu, Chenxia Du,  A series of novel metal-ferrocenedicarboxylae coordination polymers: crystal structures, magnetic and luminescence properties, J. Organomet. Chem. 2003, 679(2), 153-159(SCI)

16.Hongwei Hou, Gang Li, Yinglin Song, Yaoting Fan, Yu Zhu and Lu Zhu,Synthesis, crystal structures and third-order nonlinear optical properties of two novel ferrocenyl Schiff base complexes[Ag(L)2](NO3)×(MeOH)×(EtOH)and[HgI2(L)](L=1,2-Bis(ferrocenlylmethyleneamino)

ethane, Eur.J.Inorg.Chem.,2003, 2325-2332

17.Gang Li, Bingyi Chen, Linke Li, Hongwei Hou, Yu Zhu and Yaoting Fan,Synthesis, crystal structure and thermal properties of novel ferrocenecarboxylato-bridged Zn(II) dimmer [Zn2(m-OOCFc)4(3-PyCOOCH3)2]”, J. Coord. Chem., 2003, 56(10), 877-884.

18.Xiangru Meng, Yinglin Song, Hongwei Hou, Yaoting Fan, Gang Li, and Yu Zhu, Novel Pb and Zn Coordination Polymers: Synthesis, Molecular Structures, and Third-Order Nonlinear Optical Properties ,Inorg. Chem. 2003, 42, 1306-1315.

19.Linke Li , Bingyi Chen , Yinglin Song , Gang Li , Hongwei Hou ,*, Yaoting Fan ,Liwei Mi,  Synthesis, crystal structure and third-order nonlinear optical properties of a novel coordination polymer [Cd(en)(NO3)2(4,4’-bpy)]n  containing three kinds of ligands, Inorg. Chimi. Acta 2003,344: 95_101

20. Xiangru Meng, Yinglin Song, Hongwei Hou,*, Yaoting Fan, Gang Li, and Yu Zhu, Novel Pb and Zn Coordination Polymers: Synthesis, Molecular Structures, and Third-Order Nonlinear Optical Properties, Inorg. Chem., 2003, 42(41): 1306-1315

21.Hongwei Hou,* Gang Li, Linke Li, Yu Zhu, Xiangru Meng, and Yaoting Fan, Synthesis, Crystal Structures,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Three Novel Ferrocenecarboxylato-Bridged Lanthanide Dimers, Inorg. Chem., 2003, 42(2):428-435

22. Zhenning Yan  Yaoting Fan*   Qiaoying Gao  Huijie Lu HongweiHou, Tripodal compound1, 1,1-tris(N-ethyl-N-pheylamino -carboxyl methexymethyl) propane as an ionophore for alkali and alkaline earth metal cations-selective electrode, Talanta, 2002,57:81-88

23. Huijie Lu  Yaoting Fan*  et al.Studies on the synthesis and caton binding properties of tris(2-pyridylamino- carbonylmethoxymethyl)propane and tri(2pyridyl-amino-carbonylmethyl)amine,Synth. React.Inorg. Met-org. Chem.,2002,32(9):1537-1540

24. Gang Li  Hongwei Hou*  Yunyin Niu  Yaoting Fan  Zhishan Liu,  Synthesis,crystal and structures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helical double-stranded three-dimensional network [Co(NO3)2(bpt)2.2CH3OH]n and two-dimensional network [Mn(NCS)2(bpt)3.H2O]n, Inorg. Chimi. Acta ,2002 ,332:216-222

25. Yongli Wei, Yu Zhu, Yinglin Song, Hongwei Hou,  Yaoting Fan, A novel inorganic-organic tetragonal prism supramolecular compound [Fe9NCS]6][Hbpy0(H2bpy0(bpy)): crystal structure and non-linear optical properties, Inorg. Chem. Commun., 2002, 5: 166-170

26.Hongwei Hou, Xiangru Meng Yinglin Song, Yaoting Fan,  Yu Zhu Hujie Lu et al.,Two-dimentionrhombohedrqal grid coordination popymers [M(bbbt)2(NCS)2]n (M=Co,or Cd; bbbt=1,1’-(1,4butanediyl)bis -1H-benzo triazole):synthesis,crystal structures,and third-order nonlinear optical properties,Inorg. Chem.,2002,41,4068-4075

27.Hongwei Hou  Yongli Wei  Yinglin Song  Yu Zhu  Linke Li and Yaoting Fan, Two novel two-dimensional double-sheet layered manganese(Ⅱ) coordination polymers:synthesis,crystal structures and third-order nonlinear optical properties,J.Mater.Chem.,2002,12,838-843

28.Gang Li, Hongwei Hou, Yu Zhu, Xiangru Meng, Liwei Mi, Yaoting Fan,Synthesis and crystal structure of a novel zinc(II) coordination polymer with mixed ferrocenyl diketone and bipyridine ligand,Inorg. Chem. Commun., 2002, 5(11), 929-932

29.Huijie Lu  Yaoting Fan*  Yangjie Wu  et al.,Tripod lipophilic  ionophores:Synteses,Cation binding and  transport through liquid membranes,Polyhedron,2001,20:3281-3286,

30. Huijie Lu  Yaoting Fan*   Mingcai Yi  Hongwei Hou ,Tripod-like compounds: syntheses of tris(ρor ο-amino phenoxymethyl)-propane, tris(ρor ο-amino amine phenoxymethyl)amine,and their schiff base or salicyl  derivatives,Syn. Commun.,2001,31(10):1531-1540

31. Hongwei Hou  Yaoting Fan  Linping Zhang  Chenxia Du  Yu Zhu,  Self-assembly of new 4,4`-bipyridyl-based building block with Cd and Co cations:synthesis and crystal structrures of 1- and 2-D coordination polymers,Inorg. Chemi. Commun.,2001,4:168-172.

32. Hongwei Hou*, Yongli Wei, Yaoting Fan, Chenxia Du, Yunyin Niu, Xinquan Xin, Third-order nonlinear optical properties of coordination polymers and crystal structure of network [Mn(SO4)(4,4_-bpy) (H2O)2]n, Inorg. Chimi. Acta, 2001,319,212?C218

33.Hongwei Hou*, Yinglin Song, Yaoting Fan, Linping Zhang, Chenxia Du,Yu Zhu,  A novel coordination polymer [Co(NCS)2(bpms)2]n(bpms=1,2-bis(4-pyridylmethyl)disulfenyl): synthesis, crystalstructure and third-order nonlinear optical properties, Inorg. Chimi. Acta, 2001 316,140?C144

34.Yun yin Niu, Hongwei Hou,Yongli Wei, Yaoting Fan, Yu Zhu, ChenXia Du, Xin quan Xin, A linear

piperazine-pyridine ligand and its Hg coordination polymer,Inorg.Chem.Commun.,2001,4: 358

35. Linke Li, Bingyi Chen, Yinglin Song, Gang Li, Hongwei Houa,*, Yaoting Fan, Liwei Mi,  Synthesis, crystal structure and third-order nonlinear optical properties of a novel coordination polymer [Cd(en)(NO3)2(4,4-bpy)]n containing three kinds of ligands, Inorg. Chimi. Acta, 2003, 344:95-101

36. Yaoting Fan  Huijie Lu  Hongwei Hou hengmin Zhou  Linping Zhang et al., Structures of copper(1)and zinc(II)complexes with N,N`-bis(2-pyridinyl)thiourea(BET),J.Coord. Chem.,2000,50:65-72。

37. Hongwei Hou, How Ghee Ang, Siau Gek Ang, Yaoting Fan, Michael K M Low  et al., Synthesis and nonlinear optical absorptive and refractive properties of several novel nest-shaped clusters,and crystal structuresof [MoI(bPy)2][MoS3Cu3I2(bPy)]and [MoS3Cu3I(Phen)2],Inorgan. Chim. Acta,2000,299:147-154.

38. Hongwei Hou  Yaoting Fan  How Ghee Ang  Michael K M Low and Wei Li, Large nonlinear optical absorption and self-defocusing effects of cluster [MoS4Cu4I2(py)6],Indian J.Chem.,2000,39A:534-536.

39. Hongwei Hou,* Yongli Wei, Yinglin Song, Liwei Mi,,Mingsheng Tang, Linke Li, and Yaoting Fan,Metal Ions Play Different Roles in the Third-Order Nonlinear Optical Properties of d10 Metal?COrganic Clusters,Angew. Chem. Int. Ed., 2005, 44, 6067 ?C6074

40. 娄新华,朱玉,高辉,朱爱新, 樊耀亭*,侯红卫,卢会杰,一个新的噻二唑衍生物与锰的二维聚合物的合成与晶体结构,无机化学学报,2005,21(5):716-724

41. 杏艳,赵金安,樊耀亭*, 侯红卫,含纤维素类生物质的生物制氢研究,太阳能学报,2006年5月
42. 樊耀亭*  李晨林 赖俊吉  侯红卫,天然厌氧微生物氢发酵生产生物制氢的研究,中国环境科学, 2002,22(4):370-374 (中文SCI,联系人)
43. 樊耀亭*  廖新成  卢会杰 侯红卫,,有机废弃物氢发酵生产制氢的研究,环境科学 ,2003,24(3):132-135 (SCI,联系人)
作者: 郑大考研网    时间: 2007-5-28 10:23
陶京朝教授

陶京朝教授.bmp
男,1953年生,1978年毕业于郑州大学化学系,1982年获理学硕士学位,1998年获郑州大学理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有机化学、超分子化学。毕业后留校任教。主要从事大环化学、超分子化学和模拟酶催化方面的研究。1991年9月-1994年1月赴法国进修,先后在Bordeaux第一大学有机和有机金属化学实验室和Montpellier科技大学超分子化学研究中心进行芳杂环大环化合物的合成及超分子化学性能等方面的合作研究,取得良好的研究结果。1999年赴加拿大British Columbia大学化学系生物有机化学实验室与M.Tanner教授进行酶化学方面的合作研究。回国后继续进行模拟酶催化方面的研究工作和物理有机化学教学工作,同时指导硕士研究生。先后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项,主持完成国家教委归国留学人员科研项目一项,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项,河南省教委基础研究项目二项, 横向开发研究项目二项。在国内外有关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二十余篇(其中SCI论文8篇),有8篇论文获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二等奖。现任郑州大学化学系教授,硕士生导师,有机化学学科主任,河南省有机化学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
作者: WDD    时间: 2007-5-28 10:28
qiang !
作者: 生物钟    时间: 2007-5-29 13:46
老大真强,我有空了把生物系的老师介绍也整理一下吧!
向老大学习!:handshake

化学系的几个大斑竹还不感谢老大啊!
作者: jiangjian    时间: 2008-4-7 19:35
标题: zhao ren
楼主,可以帮忙弄到分析化学硕士生导师;刘金霞的信息吗?
作者: longquan    时间: 2008-4-8 08:30
别看了,对于我们这些外校的,这些导师我们是无缘的啊~~~~~~~~~~~~~~~
感叹~~~~~~~~~~~~~
作者: zhanghanlan2011    时间: 2010-4-26 19:13





欢迎光临 郑大考研网育博书店 (http://bbs.zzuedu.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