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考研网育博书店

标题: 历史学院师资力量介绍 [打印本页]

作者: 郑大考研网    时间: 2007-5-30 11:45
标题: 历史学院师资力量介绍
郑大历史学院师资力量介绍


中国古代史教研室
高 敏 李 民 袁祖亮
杨天宇 姜建设 王星光 张民服 安国楼 张旭华 高凯 戴庞海 袁延胜 李晓敏 陈隆文  吴漫 史建群


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
郑永福 徐有礼 吴宏亮 刘保刚 谢晓鹏 刘宗志

世界史教研室
戴可来 于向东 于兆兴 吴宏阳 王琛 朱伟奇 陈天社 孙鹏 王毓敏

考古学教研室
韩国河 王蕴智 张国硕 陈朝云 李锋 靳松安
许俊平 朱君孝 孙危 姚智辉 华国强 张继华 温玉成 陈旭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
李国霞 赵维娟 高正耀 张松林 张志清 孙新民 任伟 陈飞

作者: 24084310    时间: 2007-5-30 11:47
标题: 回复 #1 zzuedu 的帖子
已经有了老大!
作者: 郑大考研网    时间: 2007-5-30 11:49
标题: 回复 #2 24084310 的帖子
嗯,看到了,
我再把每个老师的介绍都发上来!
作者: 郑大考研网    时间: 2007-5-30 11:51
秦汉史专家高敏教授
秦汉史专家高敏教授.jpg
高敏(1927.7-),男,汉族,中共党员,湖南省桃江县人,1927年7月出生。1958年武汉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毕业,1962年随郑州师范学院并入郑州大学。曾任郑州大学历史系副主任并主持全面工作,1984年任历史研究所所长并至今。曾历任郑州市社科联副主席、河南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理事、河南省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国秦汉史学会会长、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唐史学会理事、中国农战史学会理事、中国经济史学会理事等。现任郑州大学历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省史学会会长、中国史学会理事、河南省社科联与郑州市社科联理事、中国秦汉史学会与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及中国历史学会顾问、武汉大学兼职教授、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国际福研究会副会长、郑州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等,先后在国内外知名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其中被人大复印资料复印长达90余篇;先后出版学术著作十一部,古籍整理二部,主编通俗性读物四部,合计十七部。从1978年招收硕士研究生,先后培养了40余名硕士研究生,自1989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导师后,已招收七名博士生。硕士生与博士生中已晋升为正教授者五人,晋升副教授者十余人,有五人已为处级以上干部,或研究机关骨干力量。为全国重点大学评为教授、副教授若干人,评为博士导师十人,主持硕士生与博士生答辩若干次。其论著先后获得国家教委及省级一、二等奖十余次。1986年被河南省教委评为研究生教育优秀指导教师,1989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1990年被河南省政府授予首批优秀专家称号,同年被中央人事部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1991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至今。其事迹已先后被《当代中国名人录》、《世界名人录》、《世界人物大典》等二十余部名人辞典收入。
高敏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学问渊博,著述丰硕,在史学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先生从事秦汉史研究40余年,成就尤为突出。先生自己说:“20世纪年代,我在武汉大学作研究生时,……唐师(唐长孺)就命我写秦汉史文章,作为大学本科的毕业论文,……不敢间断关于秦汉史之研习,迄今已40余年矣。”先生在秦汉史方面研究成绩斐然,有论文数十篇,另有《云梦秦简初探》(河南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1981年又出增订本,2000年台湾再版)、《秦汉史论集》(中州书画社1982年版,2003年台湾再版)、《秦汉魏晋南北朝土地制度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秦汉史探讨》(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等几部专著,还与安作璋先生合著了由已故著名历史学家白寿彝先生主编之多卷本《中国通史·秦汉卷》。概括地说,高敏先生在秦汉史方面的研究具有几大特点:
(一)、重视经济史研究。这方面的主要论文有:《论汉代抑商政策的实质》(《郑大学报》1963年3期)、《秦汉时期的重农思想蠡测》(《郑大学报》1978年2期)、《试论秦的经济立法原则及其意义》(《学术研究》1986年2期)、《秦汉时期的农业》(《中国史研究集刊》1986年2期)、《秦汉时期的官私手工业》(日本东京大学《中国——社会与文化》杂志1989年6月)、《论秦汉时期畜牧业的特征与局限性》(《郑大学报》1989年2期)等等。以专著而论,《秦汉史论集》这部论文集共收论文十余篇,涉及秦汉经济史、政治史、阶级关系和农民战争等方面,而以经济史为主。而《秦汉魏晋南北朝土地制度研究》中的秦汉部分无疑是典型的经济制度研究,《秦汉史探讨》一书正如先生自己所说“以经济史为主”。
   (二)、重视制度史研究。先生在这方面的主要论文有:《试论商鞅的赐爵制度》(《郑大学报》1977年3期)、《论两汉赐爵制度的演变》(《文史哲》1978年1期)、《秦律所反映的诉讼、审讯和赐爵制度》(《郑大学报》1982年3期)、《商鞅赐爵非二十等爵制说》(《中国古代史论丛》1983年1期)、《秦汉的上计制度述略》(《平准学刊》第2辑)、《秦汉邮传制度考略》(《历史研究》1985年3期)、《秦汉徭役制度辨析》(上、下)(《郑大学报》1985年3期、1986年4期)、《论汉代“假民公田”制的两种类型》(《求索》1985年1期)、《东汉盐铁官制度辨疑》(《中州学刊》1986年4期)、《秦汉时期的徭役制度》(《中国经济史研究》1987年1期)、《秦汉的户籍制度》(《求索》1987年1期)、《略论西汉前期刍、稿税制度的变化及其意义》(《文史哲》1988年3期)、《秦汉上计制度》(《平准学刊》第3辑上册)、《东汉魏晋时期州郡兵制度的演变》(《历史研究》1996年3期)。以专著而言,《秦汉史论集》虽以经济史为主,但其中不乏制度方面的研究,如《秦的赐爵制度试探》、《关于汉代“任子”制的几个问题》等篇,而有些则从经济制度的角度进行研究,如《秦汉赋税制度考释》,这就既具有经济史上的意义,又具有制度史上意义;《云梦秦简初探》中则有《从云梦秦简看秦的土地制度》、《从云梦秦简看秦的若干制度》,而《秦汉魏晋南北朝土地制度研究》如上所言是典型的经济制度研究。白寿彝先生主编之多卷本《中国通史》之秦汉卷中的典志部分,主要是先生利用自己的研究成果而撰写的。
   (三)、重视简牍研究。先生极早就意识到简牍在古代史研究中的重要性,早在1989年时,先生的《简牍研究入门》一书就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而先生于简牍在秦汉研究上的重要性尤为重视,在1985年就写了具有前瞻性的论文《秦简、汉简与秦汉史研究》(原载《中国古代史研究入门》,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从秦汉史研究的困难所在、秦简的内容及其同秦史研究的关系、汉简的出现历史和出土情况、已出土汉简与汉史研究的关系四个方面作了深刻探讨,并且指出:“秦简(包括战国时期的简牍)和汉简的出土,实为秦汉研究的命脉所在。它不仅可以扩大其史料的来源,解决其史料奇缺的困难;也可以加强秦汉史料的原始性,克服后人删削史料造成的片面性;还可以印证和订正《史记》、《汉书》以及补充《史》、《汉》所未载的新史料,从而打开秦汉史研究的视野。总之,对秦汉史研究中扑朔迷离状态的改变、困难的克服、条件的创造、领域的开拓和整个秦汉史厂家研究的发展,都有赖于秦简、汉简的发现与研究。”1975年冬,云梦秦简发现后,先生就给予了高度关注,“于一九七六年十月下旬开始到一九七八年元月,陆续写出了关于云梦秦简的札记若干篇。其中有对云梦秦简的史料价值进行探讨的,也有就某一专题或某种制度对云梦秦简进行综合性的研究的,还有近乎史料整理性质的排比。”(《云梦秦简初探》之《前言》)这些札记后来结集,由河南人民出版社于1979年1月出版,即《云梦秦简初探》,后又于1981年7月出增订荜。先生在《云梦秦简初探》版中,广泛地探讨了秦的徭役制度、土地制度、隶臣妾制度、赐爵制度及官制;在增订版中,又增补了关于法律制度、户籍制度、官吏考核制度、官府手工业制度以及阶级关系、阶级斗争等篇目更全面地反映出秦简的内容、价值和意义,也更多地结合文献记载对整个秦史提出也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该书作为云梦秦简出土后国内出版的第一部研究专著,引起国内外学界的极大重视,好评如潮。黄盛璋先生为该书增订本所写的序和所作的评价,或许最具有概括性,他说:“云梦秦简……自刊布以来,国内外都发表过许多文章,讨论其中某些专题,但是作为一本包括秦简各个方面综合性的专著,《初探》不仅是最早出现的一本,也是至今所见的唯一的一本。而更为主要的是此书讨论较广,基本上包括秦简各个方面与主要问题。同时对其中许多重要研究课题,经过系统整理,爬梳疏证,提出了不少见解。”此后,先生对秦汉简的研究持续不辍,每有新材料发现,则夜以继日地形加以研究必欲穷道尽理。如尹湾汉简发现后不久,先生即有三篇颇有份量的札记问世,即《论尹湾汉简〈东汉郡属县乡吏员定簿〉的史料价值——读尹湾汉简札记之一》(《郑州大学学报》1997年2期)、《〈集簿〉的释读、质疑与意义探讨——读尹湾汉简札记之二》(《史学月刊》1997年5期)、《尹湾汉简〈考绩簿〉所载给我们的启示——读尹湾汉简札记之三》(《郑州大学学报》1998年3期,《东南文化》1999年1期转载)。先生关于张家山汉简的研究,有《汉初法律系全部继承秦律说——读张家山汉简〈奏谳书〉札记之一》(《秦汉史论丛》第6辑,江西教育出版社,1994年)等系列论文。
先生的秦汉简牍研究注重不同时期出土的简牍之间的关联性,如先生在《云梦秦简初探》的《关于秦时服役者的年龄问题的探讨——读〈云梦秦简〉札记》中提出秦时始役的年龄是15岁,现在又利用张家山汉简的有关材料复证此说(见《西汉时期的“傅年”初探——读〈张家山汉墓竹简〉札记之六》,《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3期)。还有《论西汉前期刍、稾税制度的变化发展——读〈张家山汉墓竹简〉札记之二》,指出秦汉时期的刍、稾税制度,在现存秦汉史籍记载中奇缺;云梦秦简的出土,让我们知道了秦时刍、稾税制度之梗概;后江陵凤凰十号汉墓出土的简牍,又使人得知刍、稾税制度在文景时期的巨大变化;而张家山汉简的出土则填补了秦至西汉初刍、稾税制的空白。2002年第九期《文物》杂志发表的《从<二年律令>看西汉前期的赐爵制度》,既补充论证了先生以前在相关问题上的观点,又填补了《史记》、《汉书》关于赐爵制度方面的空白之处。
高敏先生不唯自己从事秦汉简牍的研究,而且还始终关注国内外其他学者的相关研究,如先生有评介论文《为学如积薪,后来者居上——评吴福助教授著〈睡虎地秦简论考〉》(台湾《中国文化月刊》第234期);又有《评〔日〕堀毅著〈秦汉法制史论考〉》,籍此先生又一次从理论高度指出如何抓住秦简研究的核心,他说:“秦简的主要内容是秦律,因而秦简的主要价值,应当表现在对战国、秦汉法制史的研究方面。这就是说,充分利用秦简所提供的新资料,去探讨秦律的渊源、秦律的本质特征、秦律与汉律的关系以及秦律在中国古代法制史上的地位等等,才算抓住了秦简研究的核心问题。”
   (四)、研究的范围极其宽广。先生作为一代名家,研究范围绝不仅限于以上所论,而是旁及政治史、阶级关系史、农民战争史、人物职官研究。政治史方面的论文如《度田斗争与光武中兴》(《南都学坛》1996年1期)、《论西汉前期政治上的安定方针》(《史学月刊》1996年5期)。阶级关系史方面的论文有《秦简中“隶臣妾”为奴隶说》(《学术月刊》1984年9期),《秦汉史论集》中有《试论汉代的雇佣劳动者》、《试论汉代“吏”的阶级地位和历史演变》、《两汉时期“客”和“宾客”的阶级属性》等篇。农民战争史方面,先生则有《汉末黑山军的活动地区与名称由来》(《史学月刊》1965年2期)、《汉末张鲁史实考辨》(《农民战争史论丛》第2辑)、《秦汉的奴隶制残余与秦末农民起义》(《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加刊》第2辑)、《论西汉成帝时期的刑徒起义》(《中州学刊》1981年1期)等论文。人物研究有《李广难封的原因何在?》(1987年4月8日《人民日报》)、《论汉文帝》(《史学月刊》2001年1期)等论文。职官研究有《有秩非啬夫辨》(《文物》1979年1期)、《论秦律中“啬夫”一官》(《社会科学战线》1979年1期)等。
   (五)、秦汉史研究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世致用,历来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志向,先生尤以此为己任,从来不把自己关在书房里作单纯的学术研究,而是努力地把自己的研究同当前的经济建设结合起来。如前所述,重视经济史,是先生秦汉史研究的一大特色,而先生的秦汉经济史研究正是与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同步的。现举一例以明之。1981年8月,正值盛夏,先生不辞劳苦来到古居延地区,即今之内蒙古自治区的额济纳旗一带。带着“在历史上,这里的戈壁与沙漠是否比今天要少?今天这里的戈壁与沙漠地带,在历史上是否有人居住和从事过生产呢?依稀可见的躲在沙漠里的昔日的旧灌溉渠道,肯定地回答了这一点。那么,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呢?”等一系列问题作了实地考察。先生认为“如果我们能了解这里的历史状况,作一些力所能及的历史与现状的对比,无疑可以为今天额济纳旗各族人民改造自然的斗争提供历史的借鉴。”正是本着这样为现实经济建设服务的指导思想,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先生写了《从居延汉简看内蒙额济纳旗的古代社会经济状况》一文,后收入1983年甘肃人民出版社《丝路访古》一书。该文发表后,曾引起胡耀邦同志及西北地区部分领导的重视,当胡耀邦同志在大西北考察时,在甘肃干部会议上的讲话曾提到和引用此文的观点。
作者: 郑大考研网    时间: 2007-5-30 11:52
殷商史专家李民教授
殷商史专家李民教授.jpg
李民,男,1934年生,1962年南开大学历史系研究生毕业,现任郑州大学殷商文化研究所所长、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副会长、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学会理事、(美国)美洲与中国文化研究中心顾问。出版著作11部,学术论文120余篇。分别获国际性、国家级奖和省优秀论著奖10余项。先后承担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国家教委重点项目。曾多次出国到加、美、日等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分别在不列颠哥伦亚大学、东京大学以及香港大学短期讲学或做学术报告。1990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后评为省级优秀专家,并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0年被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
作者: 郑大考研网    时间: 2007-5-30 11:54
袁祖亮教授
袁祖亮教授.jpg
袁祖亮,男,1944年11月生,汉族,河南南阳人,研究生学历,历史学硕士,教授,1984年8月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1970年6月参加工作。现任省十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进中央常委、河南省委主委,郑州大学历史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秦汉史、人口史,尤其在中国古代人口史研究领域造诣颇深。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联合国教科文合作考察等6项科研项目,发表论文70多篇,出版专著5部。被评为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优秀研究生导师。曾任中国秦汉研究会副会长,兼任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等。
主要个人简历:

           1965.09—1970.06  郑州大学历史系学习
        1970.06—1972.02  解放军0142部队农场锻炼
    1972.02—1978.11  南阳市五中教师
    1978.11—1981.11  郑州大学历史系研究生
    1981.11—1984.11  郑州大学历史系教师
    1984.11—1986.11  郑州大学历史研究所工作
    1986.11—1992.01  郑州大学历史研究所副教授
    1992.01—1994.12  郑州大学历史研究所副所长、教授
    1994.12—1997.11  民进河南省委主委,省政协常委,郑州大学历史研究所副所长、所长、教授
    1997.11—1998.01  民进中央常委、河南省委主委,省政协常委,郑州大学历史研究所所长、教授
    1998.01—今 河南省九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进中央常委、河南省委主委,郑州大学历史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   
           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专长为秦汉经济史、政治史及中国古代人口史研究
著作:《中国古代人口史专题研究》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4年
     《丝绸之路人口问题研究》    新疆人民出版社  1998年
     《人口研究论稿》(合著)     新华出版社      2004年
论文:《十六国北朝人口蠡测》 《历史研究》     1991年
     《宋代户口之我见》         《中国史研究》   1987年
     《汉武帝末年人口并非减半——与葛剑雄商榷》   《学术月刊》   1985年
     《解决我国农业和农村人口的根本出路在哪里》 《求是》内部文稿 1995年
主持完成中国古代边疆民族人口研究(1995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丝绸之路人口问题研究(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合作考察项目)、西北地区人口、经济、生态发展变化的历史思考(2001年国家教委人文社科项目)等。
曾获国家优秀图书三等奖、河南省社科一等奖、河南省社联一等奖10余项
作者: 24084310    时间: 2007-5-30 11:54
标题: 回复 #4 zzuedu 的帖子
高敏不带了!
作者: 郑大考研网    时间: 2007-5-30 11:55
杨天宇教授
杨天宇教授.jpg
杨天宇,男,1943 12 月生,安徽安庆人。1981 年毕业于河南大学,获历史学硕士学位。现为郑州大学中原文化资源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内著名三礼学专家。出版《周礼译注》等专著多部,在《文史》、《史学月刊》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 50 篇,主持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多项,多次获奖。
主要侧重从古文献、特别是《三礼》与古史的结合上,来研究中国古代的文化,尤其侧重于中国古代礼文化的研究。本方向已形成以博士导师杨天宇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年富力强的学术研究群体,已招收和培养过多届硕士研究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学术成果。杨天宇教授曾出版学术著作3部,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获省部级优秀学术成果奖多项,现正承担着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研究。
杨天宇先生是经学史专家,故其秦汉史研究偏重于儒学史、经学史、文化史。先生多年来倾心于东汉末经学大师郑玄礼学之研究。其所撰《论郑玄〈三礼注〉》一文,深入探讨郑玄《三礼注》的注经方法、体例及其得失,该文发表在《文史》第21辑。2000年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郑玄三礼注研究》,阶段性成果已显示该项研究之周密性与功力之深。唐孔颖达在《礼记正义》中提出“礼是郑学”之说,清人陈澧、今人李云光(台)于此都有很好的阐释,然犹未尽也。先生的《略论“礼是郑学”》(《齐鲁学刊》2002年期)一文在此基础上,深加讨究,指出此说原因有三:一因郑玄礼学著作甚多,特专精于礼学;二因自郑玄兼注《三礼》,始有所谓《三礼》之学;三因郑玄能将其礼学付诸实际运用,为朝廷制礼;四因郑玄能以礼律己,“非礼不动”。不唯如此,该文还发人所未发,指出了“礼是郑学”的根本原因,即:自郑玄兼注《三礼》之后,后世之治礼学者皆以郑氏为宗,而不可舍其书,自魏晋至隋唐皆然。《关于〈周礼〉书名、发现及其在汉代的流传》(《史学月刊》19994期),从文献学的角度,详细探讨了《周礼》一书的名称由来、发现及在汉代的流传情况,指出《周礼》原名《周官》,改名只是在王莽居摄年间的事。确认此书是河间献王从民间收集而得,献给朝廷后随即藏入密府,成帝时刘向歆父子校理秘书才重新发现。王莽居摄时立学官。东汉时,由于最高统治者的重视,加上郑兴、郑众、贾逵、马融等到一班大儒的提倡,此书得大行于世。而郑玄贡献尤大,他注《三礼》,列《周礼》于《三礼》之首,遂成为东汉古文经学的一面旗帜。《郑玄生平事迹考略》(《河南大学学报》20015期),在前人的基础上,简明概括地叙述了郑玄一生,真正做到了知人论世。在近年关于汉代经学研究中,今古文经学关系问题亦是热点之一。汉代今古文之争的性质,学者或认为是两个不同的学术宗派之争,或以为是围绕增立博士而争,或以为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之争。这些说法虽有道理,但未将两汉加以区分。先生的《略论汉代今古文经学的斗争与融合》(《郑州大学学报》20012期)一文则指出两汉今古文之争性质绝不相同,即西汉是利禄之争,东汉是学术道统之争。所争并非那么激烈,仅在《左传》而已。二者融合,既有政治基础,即都是为维护封建统治的;亦有学术基础,即古文经学家多通人。郑学的出现标志着汉代传统经学的改造和融合的最终完成。《郑玄论著目录考》(《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2期)一文,则在前人的基础上较为详尽地考订了郑玄的有关论著。
此外,先生的研究还包括汉代礼制方面,如《略论汉代的三年丧》(《郑州大学学报》20025期),该文首先追述三年丧始于商周,但到春秋战国时已很少有人实行。接着从汉文帝临终时所制短丧诏谈起,历述武帝时即有服三年丧的情况,到西汉后期服三年丧的渐多,东汉遂成风气。概括地指出汉代统治者的政策诏令虽有前后矛盾或不一致的地方,但总地来说却是持鼓励、支持的态度。最后探讨汉代服三年丧的风气、统治者所持积极态度的原因在于汉代盛行经学,而东汉统治者特别提倡名教礼法。从而清楚地揭示了“三年丧”这一礼制的渊源、在汉代的变化及其原因。在经学与政治关系方面,我国史学界大多认为,在西汉末年今古文经学的斗争中,王莽是古文经学的后台,王莽的篡汉和改制,主要是利用古文经学作为理论武器。杨天宇先生所撰《论王莽与今古文经学》一文(《文史》第53辑),从王莽篡汉与今文经学的关系、王莽改制与今古文经学的关系两个方面纠正了这一片面性的说法。文章认为王莽篡汉利用了西汉中其以来今文经学所制造的种种理论,如汉运中衰当让国传贤易姓受命说、汉为尧后当火德之运说、阴阳灾异和符命谶记之说等。而王莽改制的依据大体有三个方面。其一,缘旧制而加以变更;其二,出其心裁;其三,根据经义。以上三方面往往交错而用之。其根据经义者,或用今文经传,或用古文经传,或杂用今古文经传,而更多的还是依据的今文经传。所以本文的结论是:今古文经学在王莽新朝享有同等被重视的地位,两者并不存在“对抗”问题。还有《刘秀与经学》(《史学月刊》19973期),论述了刘秀与东汉初年经学恢复的关系及重要意义。文献学方面,如《论〈礼记〉四十九篇的初荜确为西汉戴圣所编纂——兼驳洪业所谓“〈小戴记〉非戴圣之书”说》(《孔子研究》19971期),该文确证《礼记》初本确为西汉礼学家戴圣编纂,驳正了洪业几成定论的误说,即“《小戴记》非戴圣之书”的说法。

作者: 郑大考研网    时间: 2007-5-30 11:56
姜建设教授
姜建设教授.jpg
姜建设,男,19593月出生,河南西峡人。19916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史学所,获历史学博士学位。原历史与考古系主任,现为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郑州大学中原文化资源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郑州大学教务处长。曾获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省跨世纪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等荣誉称号。一直从事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研究,先后承担并完成各类社科项目5项,出版过《周秦时代理想国探索》、《政事纲纪棗尚书与中国文化》等学术著作多部,发表过《先秦儒家王道释义》等学术论文数十篇。
姜建设先生主要从事先秦、秦汉思想史、文化史和文献的研究,许多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游士宾客在秦汉的兴衰演变》(《史学月刊》1986年第5期),论述了游士宾客之凤在秦汉时期的兴衰演变过程。文章分为三个层次,其一叙述了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游士宾客活动的大致情况和宾客在不同时期表现出来的不同特点;其二是论述秦汉时期宾客的内涵及其变化特征以及宾客名节上的前后差异性;其三是论述两汉时期宾客活动兴衰的诸多原因,并指出两汉时期所实行的选官制度,使得“私恩关系赤裸裸地表现出来”,而这正是造成两汉时期“宾客”络绎不绝的主要原因。

作者: 郑大考研网    时间: 2007-5-30 11:57
王星光教授
王星光教授.jpg
王星光,男,河南获嘉人,汉族,1957年5月生,中共党员。1978年3月入郑州大学历史系学习,1982年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86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硕士学位。2003年获郑州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1998年7月曾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进行学术访问。2005年9月曾赴日本东京、京都、大阪等地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进行学术交流。
自1986年6月在郑州大学历史系任教,曾参与创办档案专业,任档案系主任。1995年11月晋升为历史学教授。现任中国古代史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历史系主任,科技史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常务理事,河南省科技史学会副理事长等职。
主要从事中国科技史、生态环境史、先秦史及档案学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出版的著作有《中国科技史求索》(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黄河与科技文明》(黄河水利出版社2000年版)、《生态环境变迁与夏代的兴起探索》(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吴其濬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黄河文化百科全书》(副主编,四川辞书出版社2000年版),《科学技术概论》(副主编,湖南出版社1991年版)等7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在丹麦、美国等学术杂志及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发表5篇,获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十余项。主持完成国家及省级科研项目近十项。曾于1994年获河南省青年科技奖、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
作者: 郑大考研网    时间: 2007-5-30 11:58
原帖由 24084310 于 2007-5-30 11:54 发表
高敏不带了!

呵呵,都80了!
作者: 郑大考研网    时间: 2007-5-30 11:59
张民服教授
张民服教授.jpg
张民服(1954.12-),男,汉族,河南人,1954年12月出生。在读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历史学院副院长、中国民主促进会河南省委副主委、郑州大学委员会主任,第八、第九届河南省政协委员。中国明史学会理事、河南历史学会理事。1993年11月,由他任课程主持人的“中国古代史”课程,被河南省教委评为首批省级优秀课程。1995年1月,评为郑州大学首批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1999年1月,评为郑州大学首批优秀研究生导师;2001年12月,被中共河南省委高校工委和省教育厅评为河南省“省级文明教师”。2005年3月当选为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
    多年来,先后出版学术著作12部(含合著),发表论文30余篇,多项成果获得省级、省社联和省教育厅优秀科研成果奖;主持和参与了多项河南省八五、九五社科重点项目和教育部社科项目,是郑州大学专门史(中国经济史)硕士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在参政议政方面,围绕河南经济、教育发展写出多项提案。这些提案或在省政协会上作大会发言,或被新闻媒体多次报道,获得较高评价。
作者: 郑大考研网    时间: 2007-5-30 11:59
安国楼教授
安国楼,男,1963年生,1992年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现为历史学院教授,副院长,兼郑大客家文化研究所副所长、省中原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曾获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等称号。承担本科人文班、历史及考古专业《中国史学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课程,教学效果良好,曾被评为最满意教师。主要从事宋史、中国家族文化研究。先后独立或参编出版著作8部,如《宋朝周边民族政策研究》、《郑氏宗族史》、《古都郑州·史海觅踪》(主编)等,参编《省情·河南文化》等教材4部。先后在《民族研究》、《中国史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国农史》等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有的被《人大复印资料》、《高校学报文摘》、《新华文摘》转载。先后获省社科、教育厅、郑州市及学校多项奖励。曾主持或参与完成《嵩山文化研究》、《历史专业中国史主干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西北地区人口经济与生态变化的历史思考》、《宋辽夏金史》等省部、厅级项目8项。目前承担《中原文化与民族复兴》、《中原文化大典》等省重大项目研究的部分任务。在宋史研究方面,偏重于宋代边区经济和政治问题的探讨。在家族文化研究方面,直接与地方相结合,探讨家族的起源与播迁,客家民系的迁移、特征及作用等问题
作者: 郑大考研网    时间: 2007-5-30 12:00
张旭华教授
张旭华教授.jpg
张旭华(1952.9-),男,河北鹿泉人,汉族,1952年9月生,中共党员,教授,博导。1976年郑州大学历史系毕业留校,1981年郑州大学历史系在职硕士研究生毕业。主要从事先秦史、魏晋南北朝选官制度史等课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曾参与国家“七五”规划项目《魏晋南北朝经济史》的研究,2001-2005年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九品中正制研究”。
    著有《九品中正制略论稿》、《魏晋九品中正制名例考辨》、《汉末东吴时期的江南名士清议》、《魏晋时期的上品与起家官品》、《萧梁官品官班制度考述》、《萧梁经学生策试入试制度考略》等论著。《关于曹魏九品中正制的几个问题》一文获1992年河南省教委高校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魏晋时期的上品与起家官品》一文获1995年河南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南朝九品中正制的发展演变及其作用》、《魏晋九品中正制名例考辨》分别获2001、2002年河南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作者: 郑大考研网    时间: 2007-5-30 12:01
史建群教授
史建群,男,58岁,教授,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现任河南省历史学会常务理事,擅长于先秦秦汉史的教学和研究。为本科生开设《先秦秦汉史研究专题》选修课深受学生喜爱和好评。发表《井田与井田制度》、《略论秦汉时期两大地主集团的斗争》、《战国秦汉世风的区域性特征》等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两部《中国帝王神话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年6月出版)、《血凝中华》(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5月出版)。论文《战国秦汉世风的区域性特征》曾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
史建群教授在论文中提出的一些观点,引起了学术界的注意,如《试论晋“作爰田”及其影响》一文中提出:周代逐渐形成贵族土地等级占有制的观点;在《略论秦汉时期两大地主集团的斗争》一文中提出:自战国时起,由于政治、经济利益的冲突及文化的差异,逐渐形成关中军功地主集团与关东地主集团。两大地主集团在战国秦汉时期的斗争不仅在当时政治生活上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井田与井田制度》一文中提出:井田与井田制度是两个不同领域的概念,不能以井田的存在证明井田制的存在。所谓的井田制其实不过是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实行的授田制。
作者: 郑大考研网    时间: 2007-5-30 12:02
郑永福教授
郑永福教授.jpg
郑永福,男,1944年11月生,研究生毕业,历史学硕士,教授,曾获省优秀教师、文明教师称号。长期担任本科生教学工作,讲授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等课程,曾获得郑州大学教学优秀一等奖一次,特等奖一次。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中国近代妇女史。主要著作有《鸦片战争》《中国妇女运动----1840-1921》《近代中国妇女生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等,点注《抑斋自述》。在《近代史研究》、《光明日报》、《史学月刊》、《史学理论研究》、《佛学研究》、《中州学刊》、《郑州大学学报》、《历史教学》等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人大复印资料复印14篇。代表性论文有《川鼻草约考略》、《晚清地主阶级自救运动论纲》、《天演论探微》、《关于澳门问题的历史考察》等。科研方面先后三次获河南省优秀论著三等奖,获全国戊戌维新一百周年、五四运动八十周年等系列征文大赛特等奖。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近代中国社会变局中的地方自治》,参与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各一项。论文《川鼻草约考略》推翻百余年来中外史家在香港史上的一个的错误结论,被学界认为是“1949年以来大陆中国近代史实考证的重大创获”(见《光明日报》上林增平先生评价),为多种著述引用;《孙中山与基督教关系的历史考察》,被认为是“开拓性的研究成果”(见中华书局《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金冲及先生语);《评聂士成》一文推翻了史学界以往对聂的评价,为学界认可(见《中国历史学年鉴》);《资产阶级维新与地主阶级自救----戊戌维新运动性质的再认识》被视为创新之作(见《北京大学学报》及《历史研究》上王晓秋先生戊戌百年国际讨论会论文述评)。关于中国近代地方自治方面的系列论文,在学界有一定的影响(见《近代中国地方自治研究》、《清末地方宪政改革》、《民国乡村自治问题研究》等专著中对本人研究的评价)。本人与吕美颐教授在中国近代妇女史方面的研究,居于该研究领域之前列(见大陆及港台有关著述评价)。
作者: 郑大考研网    时间: 2007-5-30 12:03
徐有礼教授
徐有礼教授.jpg
徐有礼,男,56岁,大学本科,教授,中国现代史学会常务理事、河南省历史学会理事、河南省延安精神研究会理事;主要为历史专业本科生讲授中国现代史、河南现代史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史、河南地方史;参编专著《河南现代史》获省社科三等奖;主编《三十年代宛西乡村建设模式研究》获省社科二等奖;论文《郑州日本领事馆及其间谍活动述论》获郑州市社科二等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三十年代宛西乡村建设模式研究》,参与省社科项目《宋至民国中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关系研究》等。在对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宛西自治活动的研究中,首次对其独具地方特色的建设模式进行了总结和概括,并将这种活动列入中国近代区域现代化实验的框架中进行研究。论文《宛西自治――一场夭折的区域现代化实验》为人大报刊资料全文转录,得到学术界好评。论文《论花园口决堤与泛区生态环境的恶化》一文,首次从生态环境的角度分析花园口决堤事件的影响,从而扩大了对抗日战争研究的视野。《郑州日本领事馆史事综录》以比较系统的资料为该馆旧址的研究提供了学术支持,引起省文物部门的重视,现已将该处旧址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作者: 郑大考研网    时间: 2007-5-30 12:04
越南史专家戴可来教授
越南史专家戴可来教授.jpg
戴可来(1935.6-),男,河南镇平人,汉族,1935年6月生,中共党员,教授,越南史专家。1959年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1976年调入郑州大学,原历史系主任,原文博学院名誉院长,越南研究所所长,历史学院教授,国内著名越南史专家,兼任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东南亚研究会副理事长、河南社科联副主席、北京大学亚太研究中心研究员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客座教授等职。
    主要从事越南史、中越关系史、亚洲民族志、中国少数民族概况、世界古代史、中世纪史等课程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要著述有《评越南有关西、南沙群岛归属问题的两个白皮书》(获河南省1983年度优秀论著二等奖)、《南沙群岛史地研究》(1993年获中国社科院首届优秀成果奖)、《越南古籍中“黄沙”、“长沙”不是我国的西、南沙群岛》、《抚边杂录与所谓“黄沙”“长沙”问题》(合著,1990年获省教委科学论文一等奖)。主编《撒拉族简史》(1985年获青海省优秀著作一等奖)、参编《世界历史辞典》(获上海市1979-1985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奖)、《宋代早期中越关系》(获1990年河南省优秀著作三等奖),译著《越南历代疆域》、《越南通史》、《越南》等。
    1988年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90年被评为河南省优秀专家,1991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86年被评为教授。
作者: 郑大考研网    时间: 2007-5-30 12:05
朱伟奇教授
朱伟奇教授.jpg
朱伟奇,男,1965年12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博士,教授。1989年7月参加工作,现从事世界史教学和科研工作,2003年 1月复旦大学世界史专业博士毕业,获博士学位,1998年12月晋升为副教授,2003年12月晋升为教授,1987年参加了中国中世纪史学会,现担任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历史系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
研究专长是世界文化史,侧重于古代时期世界各地文明与文化的比较研究、世界宗教的比较研究。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著作3部,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7项,其中《骑士精神与西欧近代文化》获得2006年国家社科规划项目立项。
在专著《中世纪骑士精神》(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9月)和《中世纪西欧宫廷文化与骑士精神》(《郑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中,对中世纪骑士精神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认为西方中世纪骑士精神与西方文化之间关系密切,成为西方人精神气质的一部分。
作者: 郑大考研网    时间: 2007-5-30 12:06
韩国河教授
韩国河教授.gif
韩国河,男,汉族,1965年6月生,河南延津县人,中共党员,现为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院长、郑州大学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主任、历史、文学双博士、教授 、博士生导师、考古学科第一学术带头人。截至目前出版专著六部,发表论文、考古简报等近七十篇,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省部级项目十二项。曾被评为河南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工程”培养对象、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级特聘教授;曾获得河南省学位与研究生工作先进个人、河南省文明教师、河南省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全国教育系统模范教师等荣誉称号。
1982年9月至1989年7月,在西北大学考古专业读大学、硕士研究生(助教)。1989年7月至1992年7月在西北大学文博学院任教(讲师)。1992月7月调入郑州大学考古专业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1993年9月-1996年6月在武汉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获历史学博士学位。1996年6月至1997年3月,韩国河同志受国家人事部派遣,赴日本研修。1997年11月至1999年4月,赴日本广岛大学研究留学,1999年10月获得文学博士学位。2000年被遴选为郑州大学博士生指导教师。2001年6月任历史与考古系副主任,兼任考古教研室主任。2005年3月当选为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院长。
韩国河先生主要从事秦汉考古与秦汉史的研究,一直侧重于秦汉礼俗与丧葬制度方面的探索。截至目前,发表相关的论文、考古报告及简报50余篇,出版相关著作4部。其硕士论文《关中地区中小型汉墓的研究》(1986年,西北大学)第一次对西汉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关中地区中小型汉墓进行了全面概述和总结,并提出了分期特征和时段特点。博士论文《秦汉魏晋时期丧葬制度研究》(1996年,武汉大学)集前人研究之大成,充分发挥“二重证据法”的作用,对秦汉魏晋时期丧葬制度的特征、规律进行了科学的总结。博士论文《中日考古学的比较研究》(1999,日文,广岛大学)中,有关章节比较了中国东周秦汉陵寝制度产生、发展与日本弥生-古坟时代陵墓制度的异同特征。1998年以来发表的论文及专著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秦汉陵、墓制度方面的研究。《秦汉魏晋丧葬制度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西安龙首原汉墓  甲编》考古发掘报告,合著,西北大学出版社,1999年;《论秦始皇陵》,日文,《博古研究》17期,1999年;《论秦汉魏晋时期的家族墓地制度》,《考古与文物》1999年2期;《论汉晋时期合葬礼俗的渊源及发展》,《考古》1999年10期;《论秦汉魏晋时期的厚葬与薄葬》,《郑州大学学报》1998年5期;《简论坡形墓道》,《郑州大学学报》2000年5期;《秦代墓研究的几个问题》,《文博》2002年3期;《“温明”、“秘器”与“便房”考》,2002年中国秦汉史第九次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西安。最近,致力于东汉陵墓制度的调查与研究。这些研究在秦汉丧葬礼俗研究领域有一定的学术影响。
第二,秦汉都城与物质文化方面的研究。《长安汉镜》,合著,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该书是第一次对长安地区墓葬出土的汉镜(有一部分战国、秦代铜镜)进行全面研究,有学术补白意义。《西安北郊出土博局镜探析》,合著,《考古与文物》2001年5期;《汉长安城规划思想辨析》,《郑州大学学报》2001年5期;《汉代考古学的研究与思考》,《中国文物报》2000年10月18日;《两汉时期文明的特点——兼论两汉时期中原文明的地位与作用》,《中原文物》百期纪念暨“中原文明学术研讨会”,2001年,郑州。另外,参与秦陵兵马俑原料产地的研究。《秦始皇陵兵马俑原料来源的中子活化分析》,《中国科学》2002年10期;《用模糊聚类分析研究秦陵1号和号坑兵马俑的原料产地》,《科学通报》2002年11期。
第三,中日考古比较方面的研究(相当于公元前3-公元3世纪)。《中日考古学比较研究的视点和存在的问题》,《华夏考古》2001年2期;《日本发现三角缘神兽镜源流述论》,《考古与文物》2002年4期;《日本弥生时代的铁器研究》,译文,《江汉考古》2001年3期;《瓮棺葬与弥生时代的渡来人》,日文,《广岛县埋藏文化财调查中心研究辑录 9》,1999年;《论日本的初期国家》,日文,《广岛县埋藏文化财调查中心研究辑录 9》,2000年;《日本发现的三角缘神兽镜》,日文,《しにか(月刊中国)》,1998年12期;《奈良新出土三角缘神兽镜的论争》,《中国文物报》1998年7月8日。这些成果对促进中日考古文化(汉晋时期)的比较研究以及相关问题的进一步深化有一定学术价值。
作者: 郑大考研网    时间: 2007-5-30 12:07
王蕴智教授
王蕴智教授.jpg
王蕴智,男,1955年生,河南许昌市人。1991年吉林大学考古学古文字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现任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导师,河南省特聘教授,河南省中国古代史重点学科及博士点学科带头人,河南省文字学会会长。另任全国汉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字学会理事, 中国文字博物馆(安阳)学术顾问,漯河市政府许慎文化资源开发特聘顾问,北京师范大学、河南大学等学术研究中心兼职教授。主要从事古文字与古代文明方向的教研工作。先后主持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商代宗教研究》、《甲骨文词义系统研究》、《河南出土文字谱系的整理与研究》及《甲骨文构形研究》、《中原文化大典·古文字卷》等重要课题10项,出版有《殷周古文同源分化现象探索》等专著4部,发表专业学术论文80余篇。
王蕴智长期潜心于古文字与古代文明方向的学术研究,尤致力于甲骨学与殷商史、商周文字考释及字源学等学术领域前沿课题的研究。其治学特色是以整理、考释出土古文字资料为基础;结合考古收获和文献记载,着重从语言学、历史学、民族学、汉语史及思想、礼仪制度等各个侧面探讨华夏民族文化的渊源。本人具有较为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在古文字学、甲骨学殷商史、汉语史、商周考古等专业领域有很高的学术知名度,是当代我国古文字学界成果比较突出的中年学者之一。
在教学方面,王蕴智多年立足于河南出土古文字资料的整理与研究,初步确立了富有中原特色的古文字教研体系。古文字学科长期以来在教学与科研诸方面都存在许多不利因素,该学科在教育部颁行的教学大纲和社科类目中至今尚没有明确定位,而且因受古文字符号印刷条件的限制,国内目前甚至还缺少相关的专业刊物,更没有一家这方面的核心期刊,至于各种古文字教学读本、教材,目前也十分稀缺、滞后。在教学环节上,本人克服种种实际困难,注重古文字研究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自己的研究所得和当代考古学、古文字学诸领域中的最新学术成果,并根据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的专业特点及教学对象层次的高低,先后编写出了配合专业教学使用的多种教材。其中为本科生撰写了《古文字学讲义》,为研究生撰写了《商代文字构形讲析》、《甲骨学与殷商文明》、《中原历代出土青铜器铭文集释》、《战国秦汉文字学》、《字圣许慎与<说文>学》等多种教学读本。在教学手段上,实现了不同教学板块的多媒体化,教学内容规范有序,课堂授课信息量大,直观性、知识性强,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现分别给本科生开设有古文字学和汉字文化(学校素质教育)课;给研究生讲授有甲骨学与殷商史、商周青铜器及金石文字学、战国秦汉文字及《说文》学、古文字构形学、训诂学、古文字与古代文明研究等多门基础课和专业课。现已指导硕士研究生(含毕业)15名,博士研究生7名,各毕业研究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重视。
王蕴智的学术成果可主要归纳为四个方面:(1)通过主持《甲骨文构形研究》、《古文字谱系的整理与研究》等课题及发表《试论商代文字的造字方式》、《商代文字可释字形的初步整理》、《远古符号综类摹萃》等一系列论文,较为深入地揭示了早期汉字的构形方式及其源流,较高层次地反映了当今古文字专业学者的释字水平;(2)通过独立承担完成国家青年社科基金项目《商代宗教研究》及发表《试论殷墟时期上帝观念的发展》等系列论文,全面探究了殷墟时期的各种宗教数术风习,为我国传统思想文化渊源的发掘做出了新的尝试;(3)通过其专业论著《殷周古文同源分化现象探索》及《毓、后考辨》、《释競、業及与其同源的几个字》、《古文字中的子和闽方言中的囝》、《说枼》、《 字探源》等一系列论文,开辟了以古文字同源分化为对象的汉字字源学研究领域;(4)通过《略说“孔”和孔姓的起源》、《商代葉族考》、《殷商箕族渊源考订》等系列论文,对商周时期的国族遗迹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在民族史学领域取得了新的突破。
当代的古文字学是我国古代文明研究的前沿窗口,是构架在考古学、历史学、汉语史、文献学、文字学诸学科之间的一门新兴学科。郑州大学多年前已设置有古文字与古代文明这一学科方向,王蕴智为郑州大学历史学院上岗较早的博士生导师及学科带头人,凭借学术实力,近年来在为本校申报历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在申报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历史文献学、古典文献学等省重点学科及博士学位点方面,其做为一个不可缺少的独立方向,分别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社会服务方面,王蕴智曾经倡议并参与论证的中国文字博物馆的建设项目,近来已经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批准,这是一个反映中原文明的标志性文化设施。另外由他本人倡导的将漯河市建成全国性的许慎文化研究中心、许学文献资料中心和汉字文化圣地旅游中心的规划方案也已经被地方政府所采纳,如今正在实施之中,并成功筹办了在2005年11月召开的“首届许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这些方面的工作有力推动了河南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作者: 郑大考研网    时间: 2007-5-30 12:07
张国硕教授
张国硕教授.jpg
张国硕,男,1963年8月生,河南省叶县人,九三学社社员。198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学系。1990年、2000年分别获得郑州大学历史学硕士、博士学位。2004~2005年日本九州大学大学院人文科学研究院访问学者。曾获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郑州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现为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考古系主任、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学科学术带头人,兼任中国殷商文化学会理事、中国古都学会理事、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理事及夏商周考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河南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常务理事、河南省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郑州古都学会常务理事、安阳师范学院甲骨学与殷商文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等职。
    从1985年至今,专门从事夏商周考古与夏商西周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讲“夏商周考古”、“夏商考古研究”、“先秦城市研究”、“三代文明研究”等本科、研究生课程。先后主持或参加河南舞阳贾湖、杞县鹿台岗、郑州小双桥、孟津妯娌、登封南洼等十几处遗址的考古实习与发掘工作。其中舞阳贾湖遗址发掘有重大发现,曾被郑州大学给予重奖。杞县鹿台岗遗址发掘被评为1990年全国重大考古发现。郑州小双桥、孟津妯娌遗址分别被评为1995年、1996年“全国考古十大发现”。“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搞好考古发掘实习”项目,获198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在科研方面,先后多次被邀请参加国际性、全国性和省级学术会议。主持或参加“夏商周三族的起源与中华传统文化的渊源”、“中原先秦城市防御体系研究”等国家、省社科研究项目16项。独著或合著《夏商时代都城制度研究》、《夏商周三族源流探索》、《豫东杞县发掘报告》、《文明起源与夏商周文明研究》等学术著作8部。发表学术论文近80篇,其中大多数为独著。在夏商都城制度、夏商周三族源流、中国早期城市、夏商文化、岳石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尤为突出。创立“夏商时代主辅都制”理论,对解决夏商都城“屡迁”之谜有重大裨益。1993年提出、1996年初发表的郑州商城与偃师商城“并为亳都”的观点,与2000年“夏商周断代工程” 结项成果一致。近年提出的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多支多源说”与“豫陕晋相邻地区主线说”、夏商周三族源自豫陕晋相邻地区、夏代早期政治中心位在颍河上游地区、二里头遗址为太康至桀期间的夏都斟寻等观点,受到学术界的较大关注和好评。
作者: 郑大考研网    时间: 2007-5-30 12:09
陈朝云教授
陈朝云,女,1965年10月生人,历史学博士、教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省级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对象。自1991年以来,为历史学院考古专业的各届本科生讲授《宋元考古》、《中国陶瓷发展史》等专业课和专题课。主要从事先秦史和宋元考古学的教学、研究工作。发表论文32篇,出版专著五部,获奖7项,承担科研项目12项,如《中国走向近代化进程中的文化制约因素研究》,1999年国家社科规划项目。
在《商周中原文明对长江流域古代社会文明化进程的影响》(2006年《学术月刊》第8期)中,提出商周中原文明对长江流域不同地区古代文化的影响内容、程度及表现形式是明显不同的,商周中原文明带动长江流域古代社会共同进入文明划时代。在《夏商周中原文明对淮河流域古代社会文明化进程的影响》(2005年《文史哲》第6期)提出夏商周中原文明对淮河流域不同地区古代文化的影响内容、程度及表现形式是明显不同的,不同历史时期对淮河流域古代社会文明化进程的影响方式也是不同的。夏商周中原文明带动淮河流域古代社会共同进入文明划时代。
其专著《商代聚落体系及其社会功能研究》(科学出版社2006年6月版)一书首次全面、系统论证了金字塔式的商代聚落体系的构成及其所蕴含的社会功能,提出金字塔式的商代聚落体系及其网状分布反映了商王朝的行政管理、等级制度、对外扩张等历史。
作者: 郑大考研网    时间: 2007-5-30 12:09
陈旭教授
陈旭教授.jpg
陈旭,女,1938年出生,北京市人,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曾任郑州大学文博学院副院长,现任历史学院考古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河南省考古学会常务理事。3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夏商周考古教学与研究,曾参加裴李岗、洛达庙、郑州商城、小双桥等许多新石器至夏商重要遗址的发掘与整理工作,对夏商文化及历史有了成系统的研究和见解,富于开创性,其代表作《夏商文化论集》已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陈旭教授是国内著名夏商考古研究专家,早在60年代初,她从北京大学考古专业毕业后,便从京城毅然选择河南从事田野考古工作。她在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河南省博物馆工作期间便参加了郑州商城的考古发掘工作。1976年调入郑州大学组建考古专业,并从事商周考古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出版了《夏商周考古》、《夏商文化论集》等多部学术专著。她致力于郑州商文化和郑州商城的研究,先后发表了《郑州商文化的发现和究》、《郑州商城宫殿遗址的年代及其相关问题》、《关于偃师商城与郑州商城的年代问题》、《郑州商代王都的兴与废》、《关于郑州商文化分期问题的讨论》、《郑州商文化渊源试析》、《商代?都探寻》、《郑州商代铸铜遗址的年代及相关问题》、《关于郑州商城汤都亳的争议》、《郑州小双桥商代遗址即?都说》等数十篇论文。
著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考古文搏学院教授邹衡先生在对她的学术成果进行评价时说:“她研究商城与诸多其他学者不同的是,她不是孤立地就商城而论商城,而是对商城内的宫殿基址、商城内外的铸铜遗址、铜器窖藏坑、陶器作坊遗址和墓葬等诸多遗迹现象综合起来进行分析的,因而可达到相互印证、相互补充的结果。……?陈旭教授对偃师以上二遗址(二里头遗址与偃师商城)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她根据郑州与偃师二遗址的详细比较,认为二里头遗址和偃师商城皆非成汤所都西亳,二里头遗址只能是夏都,偃师商城只能是早商陪都。她对此结论从未发生过动摇。……她之所以能坚持自己的观点,是同她对郑州商城的研究分不开的。她对郑州商城的研究又是同她熟悉郑州的材料有直接关联。这是因为30多年来,她一直未离开郑州,对郑州商城历次的发掘,她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不断地予以仔细地钻研,所以陈旭教授取得的成就并不是偶然的。陈旭教授最大的学术贡献是她首次提出并周密地论证了小双桥?都说。小双桥遗址自发现以来,从无人敢于提出?都问题,有些学者竟然把它同郑州商城联系起来,甚至说小双桥遗址不过是郑州商城时期的祭祀场所而己,充其量只是郑州商城时期的陪都。惟独陈旭教授在小双桥遗址刚发现不久,即考虑?都问题;随着遗址不断发掘,她更进一步论证它就是?都。事实证明,陈旭教授的论证是正确的。这不仅证明仲丁迁?就在这里,而且有力地证明了郑州商城不是?都而是亳都。在考古学上确凿无误地证实亳、?两都所在地当然不是件小事,其在中国古代史上的重要意义自然是不能等闲置之的了。”?
作者: chenyang    时间: 2007-5-30 14:53
都是些牛人哦:) :)
作者: 中层干部    时间: 2007-5-30 16:41
顶,老大的强帖!
作者: wsxz2002    时间: 2007-6-12 23:32
管理员,我投诉!

好不公平阿!看见好几个学院的导师介绍了。什么时候才轮到我们教育学院啊?
作者: linzi    时间: 2007-6-18 00:46
标题: 请教管理员
有没有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硕士研究生今年的课程表啊?
作者: APPPLE0358    时间: 2007-7-28 09:36
各位我想请问一下郑州大学的历史学各个专业的强弱排名,世界史是不是好考一点啊
作者: 24084310    时间: 2007-7-31 10:59
标题: 回复 #29 APPPLE0358 的帖子
除考古外,全国统考!
作者: kitten83    时间: 2008-2-14 17:08
好帖好帖
可是怎么没有考古专业导师的介绍
作者: kitten83    时间: 2008-2-14 17:11
不好意思
看到了..
作者: zhangruxu    时间: 2008-3-7 11:21

作者: sunbou    时间: 2008-5-18 08:53
标题: 急需
劳驾斑竹。我急需这几位老师的介绍最好带联系方式“朱君孝 姚智辉  孙危  

许俊平 王琳  张松林  任伟”      我在线等``````````````````````````````


等``````````````````




欢迎光临 郑大考研网育博书店 (http://bbs.zzuedu.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