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考研网育博书店

标题: 郑州大学文学院导师论文——文学豫军在海外的传播现状与对策研究(1) 李萍 [打印本页]

作者: 郑大考研网1    时间: 2011-8-2 10:31
标题: 郑州大学文学院导师论文——文学豫军在海外的传播现状与对策研究(1) 李萍
文学豫军在海外的传播现状与对策研究(1)
作者:王萍        


文学豫军是指新时期继文学陕军、文学湘军之后所崛起的由河南本土作家和豫外河南籍作家共同组成的一支阵容强大的文学创作队伍。20世纪80年代,文学大奖频频问鼎中原,文学豫军阵容严整,并从区域文学中脱颖而出;尤其是90年代以后的河南文坛更是佳作倍出,取得了优于任何时期的骄人成绩;进入21世纪后,文学豫军已经成为一只驰骋中国文坛的文学劲旅。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河南作家在中外文坛的影响力大大弱于其丰硕的文学创作实绩。原中国文联副主席张锲曾呼吁:“全国的评论队伍们应重视一下文学豫军的成长。文学豫军确确实实在中国起着中坚的作用,但河南的同志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很忠厚,很朴实,不善于自我宣传……从全国角度来看,文学豫军的队伍确实需要好好地宣传,好好地总结经验,好好地推动它的发展,使它在中国文学21世纪的发展当中,能够起到更大的作用。”①

由于许多因素所致,文学豫军在海外的传播情况,国内学者无法知晓,自然亦无从研究。为了弥补这一缺憾,笔者在完成河南省规划办课题《文学豫军的对外传播现状与对策研究》的过程中,自费前往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港澳,详细考察了华盛顿美国国会图书馆、纽约市公立图书馆、芝加哥公立图书馆、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纽约大学、华盛顿大学、多伦多大学、滑铁卢大学、约克大学、西安大略大学、多伦多市立图书馆、魁北克市立图书馆、多伦多大学郑裕彤东亚图书馆、多伦多华人社区steels公共图书馆、多伦多华人社区中文书店、唐人街华人音像店、多伦多华人社区音像店、多伦多白求恩中学以及悉尼公共图书馆等重要图书馆、大学和当地华人社区,查阅了大量的馆藏信息,走访了许多中外人士,包括当地华人、华侨、华裔、普通外国人、图书馆工作人员、中国留学生等,多次与国外的中国文学研究者商讨,获得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和切实可行的合理化建议,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文学豫军在海外的传播现状,探寻扩大文学豫军在海外影响力的有效途径。



                      一、文学豫军在海外的传播现状



就目前来讲,在当代世界文学格局中,作为团队形象的文学豫军还谈不上知名度和影响力,仅仅个别作家偶尔在世界文学的海洋里溅起一两朵浪花,就足以让我们感到欣慰。河南文学仅仅是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的一分子飘零在世界各地,表面看来热闹,实际上很落寂。下面主要从4个方面概括说明文学豫军在海外的传播现状



(一)文学豫军汉文版的海外传播

第一次踏上北美大陆,最令我震惊和感动的是几乎河南作家的每一部汉文版作品都整齐地、很有尊严地陈列在加拿大和美国的各个东亚图书室里,篇目之全可超过国内的图书馆。正是这种震惊和感动促使我选题研究。笔者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的的图书馆作为重点考察对象,结果发现凡是能光顾到的图书馆里都有河南作家的作品,作家之多,作品数量之大着实令人感到振奋。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虽然河南汉文版文学作品在海外的投放量很大,但阅读者少,97%的读者是华人,而且多半是老人,真正能进入外国人视野的外译作品屈指可数。河南文学乃至中国文学进入西方主流社会的最大障碍是文字阅读的障碍,外国人读汉文版的人数不多,只有少数汉学家能阅读中文。由于汉语的普及面有限,再加之中国的影响力还没有足够强大,所以让大多数外国人读汉文版作品短期内无疑是天方夜谭。河南作家乃至中国作家的汉文版作品要打入海外的主流社会,需要国际大环境的成熟,汉语的推广是个首要条件。所以,河南文学要进入海外的主流社会,还需要一段漫长而艰难的路要走。

文学豫军汉文版的传播渠道不外乎4种:其一,中国外宣部、中国作协通过官方渠道出资购买中国作家作品,包括河南作家作品作为文化大餐赠送给各国图书管理机构,借此弘扬中国文化。海外多半汉文版图书是通过官方渠道传播出去的。其二,爱国华侨筹款购买。如多伦多大学郑裕彤东亚图书馆,就是郑裕彤先生出资购书对公众开放的图书馆,类似这种善举在华人圈里很多。其三,书商购书外销,以获得商业利润。第四,作家个人向海外某机构捐赠图书。这四股力量共同推动着河南作家作品在海外的传播。

通过走访考察发现,凡是在中国比较热的作家及作品,那么在海外的受关注度就高,二者成正比。因此河南作家应首先登上中国文学这个平台,然后才有可能被作为中国优秀的作家被介绍出去。就目前来看,文学豫军的海外传播,是夹裹在中国作家队伍中被捎带出去的,不完全是自己的独立行为。所以,尽管汉文版的河南文学量大质优,但完全淹没在中国文学这个书海中,没有文学豫军的独自地位。所以,文学豫军如果要在海外树立自己的旗帜,除了搭乘中国文学便捷车外,还必须有单独的传播行为,以文学豫军的名义捐赠图书,设立海外研究机构,组织一些宣传活动,提高其团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文学豫军作品的对外翻译

作品翻译是河南文学走向世界的首选渠道,因为只有扫除文字障碍,才有可能进入海外寻常人家。文学豫军有资可查的外译小说有73篇,其中英文29篇,法文21篇,日文8篇,德文7篇,韩文4篇,俄文2篇,意大利1篇,捷克文1篇。尤其是二月河、周大新、张一弓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外文。但73篇的外译作品与新时期2000多部原著相比,无异于沧海一粟,其主因是由于没有自主培养优秀的外译人才,只是等待外译书商的“偶然”发现。

我省作家作品对外翻译的基本途径有三条:第一是由《中国文学》(外文版)组织翻译人员对国内较有影响的作家作品进行推荐介绍。第二条途径是国外的汉学家作为学术交流将作品翻译后发表在非商业性刊物上供研究之用,市面上一般很难见到这些作品。三是由国外汉学家与出版商联合翻译出版,是一种市场化、商业化的行为。如2007年4月李洱的《石榴树上结樱桃》,德国DTV出版社,专门为李洱在德国举办系列朗诵会、学术讨论和签名售书。这种商业化操作的结果是,《石榴树上结樱桃》出版两个月里,首印的4000册全部卖完,后来,又加印了4次。因为它的畅销,出版商对李洱的《花腔》也有了信心,斯图加特出版社以高价买走了《花腔》的版权准备翻译出版这本书。

就总体情况而言,与河南作家文学创作高潮迭起、众多作品频获大奖相比,文学作品对外传播方面尚显脚步蹒跚。很多颇有建树的作家甚至连一部外译的作品也没有,有不少作家著述等身,但仅有少数作品在国外才可见到。目前,河南的文学翻译整体上处于一种被动的、无序状态,还谈不上影响力。河南作家还没有太大的欲望和足够的运作能力主动把作品译成外文,基本上是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等待翻译者的“偶然”发现。河南作家性格内敛,再加之缺乏优秀的翻译人才和海外文学经纪人队伍,河南文学走向世界举步维艰,但能否用地道的外文、用外国人能理解的方式表达中文原著意思,是河南当代文学能否走向国际市场的关键。

(三)文学豫军影视剧的海外传播



影视剧由于直观生动、声像并茂,淡化了语言障碍,理应成为文学豫军作品在海外传播的强势媒体。文学豫军影视剧的海外传播,是指河南作家的原创剧本或小说被改编成剧本的音像制品在海外的传播现状。在文学读图时代,河南作家纷纷 “触电”,利用当今影视这种强势媒体二度创作,从另一个向度对文学豫军传播起着推波助澜的巨大作用。据不完全统计,文学豫军作家中有近68作品被制作成影视剧;有20部获得国内大奖,但获得国际大奖只有6部。其中,李凖编剧的电影《老兵新传》在50年代获莫斯科电影节银质奖;由孙方友编剧的电视剧《好人周木通》获中英电视台优秀短剧三等奖;由周大新小说改编的电影《香魂女》获第4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由周大新小说改编的《银饰》(电影)获2005年国际数字电影节技术奖;由刘庆邦的小说《神木》改编成的电影《盲井》获得2003年柏林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银熊奖;由二月河清帝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在海外很有影响,1999年,在美国的中国书刊、音像制品博览会上,二月河获“海外最受欢迎的中国作家奖”;由张宇的同名小说改编的20集电视连续剧《软弱》在法国、西班牙播出。

文学豫军的汉文版影视剧作品在海外的影响力较大,但主要局限于华人圈,尤其是河南侨胞。以二月河的帝王系列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以周大新小说改编的电影《香魂女》以及刘震云编剧的电影《手机》在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的华人音像店里随处可见。根据李准、张一弓、李佩甫、张宇、郑彦英、墨白小说改编或原创编剧的影视剧在海外河南侨民中影响较大。海外的河南华人,由于在海外的孤独与寂寞以及与西方文化的隔膜,普遍对本土文化有着血脉相连的依恋,对故土、故乡人则更加偏爱,他们回国后会疯狂购物,在文化娱乐方面则表现为超量选购影视剧光盘,当然会首选河南作家的音像资料以及反映河南历史和民众生活的影视剧,而亲朋好友捎带的精神食粮大多也是影视光盘,而且会像击鼓传花一样在海外朋友圈里转借观看。河南作家的音像制品在海外的传播基本上没有官方的操作,长期处于民间自发的流通状态,而强有力的背后推手主要是追求商业回报的海外侨商。



(四)文学豫军的海外交流与研讨

虽然河南地处内陆,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较大,但文学豫军中的许多作家仍然很重视与世界各国的作家进行文学交流,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积极走出国门,呼吸异域的文化清风,广采它山五彩之石,以助自己的文学创作。

据对河南作家协会编辑的《河南作家通讯》的不完全统计和对省内部分作家的采访,自1985年以来,文学豫军与海外作家的文学交流活动共有30次之多,这包括作为东道主接待聂华苓、陈湘洛等海外华人作家,也包括或本省作家自己独立组团、或参与中国作协及一些文化团体远赴其他国家进行友好访问。河南作家的足迹遍布美国、日本、俄罗斯、韩国、罗马尼亚、意大利、法国、以色列、墨西哥、泰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仅增进了我省作家与外国作家之间的交流和相互了解,开阔了我省作家的视野,同时传播了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在海外树立了河南作家和河南文学的良好形象,有利于提升我国、我省文化产品的竞争力,扩大中华文化、中原文化的世界影响力,有利于形成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本土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在与海外作家的交流中,河南作家不仅了解了异域的文化和风俗民情,还对国外流行的文学思潮、文学现象进行了认真的考察和研究。如张一弓先生1985年访问墨西哥时,就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与墨西哥作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交流,对魔幻现实主义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

据资料显示,2002年至2006年,中国作家协会共派出81个代表团406位作家访问了美、英、法、俄、德、日、加拿大、波兰、越南、古巴、印度等20多个国家,同时接待了俄、日、美等20多个国家的407位作家来访。而我省作家协会在2002年至2006年仅有2个代表团出访韩国、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接待印度、波兰、罗马尼亚、摩尔多瓦、巴基斯坦等5个国家的作家代表团来访。相对于我国作家对外交流整体情况,我省作家对外交流尤显不足。据分析,限制我省作家对外交流的主要原因在于经费的严重不足。像出国访问这样的活动,经费通常都不是由财政支出安排的,有的是由国外的相关文化机构或企业提供赞助,有的则是省作家协会或省文学院自己筹集资金。如李洱得以前往德国访问,就是由德国的奥迪汽车公司为李洱提供了5万欧元的赞助。除了依靠国外企业或文化机构的赞助外,我省许多作家也经常参与国内其他文化团体组织的赴国外文化考察活动。如何向阳2009年6月访问奥地利、德国,并在维也纳举办的“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妇女问题研讨会”上做了题为《20世纪末、21世纪初中国文学中的妇女形象》的报告,同来自慕尼黑大学戏剧学院的教授就中国古典戏剧中的女性形象问题做了交流,还参加了其他交流活动和参观访问,这次访问就是应奥地利奥中友协邀请,参加了全国对外友协组织的中国妇女代表团。

近年来,文学的产业化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2006年4月,由省委宣传部派出的河南省作家代表团对日本和韩国进行为期10天的考察,访问期间,代表团成员目睹了日本、韩国的现代化建设、经济发展和文化产业现状,考察并研究了存在于深层次的政治、经济、人文原因。代表团中的不少作家曾涉足电视剧的创作,他们认真考察了韩剧的生产、运作过程以及韩剧产业链的构成、完善和发展,并奔赴《大长今》拍摄基地,直面感觉“韩流”。河南作家有很多人都热切渴望政府能够以更大努力支持我省文学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加大对河南文学对外交流的资金支持力度,为作家走出国门了解域外文化和风俗民情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二、促进文学豫军对外传播的对策

目前,文学豫军已经成为中国文学界的一支重要力量,成为河南文化的一个品牌。扩大文学豫军在国外的传播与影响,不仅有助于河南文学创作的良性发展,而且能够扩大河南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促进文学豫军的对外传播是一个系统工程,主要应做好如下五个层面的工作。



(一)政府要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

要长期保持河南文学主力军的地位,扩大文学豫军在海内外的影响,不仅需要作家的持续努力,同时更需要政府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具体措施如下:

1.要提高财政拨款金额,打通文学豫军对外传播的肠梗阻。长期以来,河南省的作家采风、作品研讨会、文学交流等对外宣传活动主要靠自筹经费、社会赞助解决经费开支,政府的财政支持力度相对较弱。经费的短缺,一直成为制约文学豫军对外传播的瓶颈。鉴于此,省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的投资力度,并设专项基金,用于河南文学的对外宣传,尤其是支持河南文学向海外的推广,促进河南作家与海外作家、读者的交流合作。“韩流”吹得那么厉害,关键是背后有政府在撑腰,韩国向海外发行的影视作品大部分费用是政府出的。文学豫军是中原文化品牌中璀璨的部分,河南作家的作品表现出浓郁的中原风情,扩大文学豫军及作品在海内外的影响力,同时也促进了中原文化乃至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这对实现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具有促进作用。

2.加快河南文学与国际交流的步伐,强化文学豫军走向世界的团队力量。据笔者不完全统计,自新时期以来,文学豫军的外译作品仅59篇,获得国际奖项的影视剧6部,与外国作家的双向文学交流活动共30次,虽然辗转到海外的汉文本作品阵容壮观,但没有设立独立的专柜,均散乱地、无声息地淹没在中国文学的海洋里。文学豫军的海外传播目前还属于游兵单打,团队意识、品牌意识淡漠,影响力微乎其微。鉴于此,河南政府职能部门要做好组织工作,把文学豫军作为一个团队、一个品牌有计划地对外推介。其措施如下:组织河南作家与外国作家交流经验,互赠作品;向国内外各大图书馆举行作家签名赠书活动;与海内外翻译出版机构加强合作,加大河南作品外译力度;同海内外华语文学史主编加强沟通,增加河南文学的分量;邀请海外专家举办作家研讨会,提高批评指数;搭上中国作家对外传播的“便捷车”。总之,文学豫军要作为一个团队参与对外宣传活动,加强国际交流的力度,提速文学豫军走向世界的步伐。

3.开发河南文学的衍生品,打造文学豫军在海内外的产业链。文学产业链是指由原创文学所衍生的一系列文化产业,通常由手稿———纸质媒介———网络媒介———音像制品———民用产品开发———旅游资源经营等一系列产业构成。文学豫军创作硕果累累,但主要是以杂志、报纸、书籍等纸质媒介流播于世,成为河南文学产业链的基础链。由小说改编的影视剧虽然产销两旺,但尚不足全部作品的1/20。先影视传播、后小说出版的“逆势”产业链的打造仅限于刘震云的贺岁片电影。2008年,河南11位作家代表作登上了新浪读书频道的平台,虽然实现了文学豫军由纸质传播到网上冲浪的突围,但较之于作品总量实乃九牛一毛。文学旅游资源的影响力仅限于李佩甫任编剧的电视连续剧《难忘岁月———红旗渠的故事》和朱秀海的《乔家大院》。河南文学资源的其他商业产品链的开发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由此可见,河南文学传播方式单一,对文学链的拓展重视不够,许多原创文学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鉴于此,应加大河南文学产业链的打造:第一,每部作品要实现杂志、报纸、网络、出版等文字传播媒体的联动;第二,要实现电影、电视剧、广播剧、电视小说、电视散文、电视诗歌等音像产品的多元传播;第三,加大与作品相关的文化产品、民用产品、商标品牌的开发步伐;第四,要大力挖掘文学作品中的风景名胜、民情民俗、作家故居、文人墨迹等旅游资源。总之要积极开发河南文学的衍生品,实现河南文学由文字读物———音像制品———民用产品———旅游景点等产业链的有效建构。



(二)文学豫军要加强内外功夫的修炼

“内功”是指作家内在的创作实力和素养。河南作家有深厚的生活基础,扎实的创作实力,但知识结构、理论素养、国际视野有待加强。“外功”指作家对外宣传推销自我的意识、手段和能力。河南作家自我推销意识淡漠,抑制了推销

手段和能力的发挥。加强内外功夫的修炼要注意以下几点:

1.作家要不断加强自身学养,拓展知识结构,扩大国际视野。反观中国现代文学大师,多数是研究、创作齐头并进,作家、学者集于一身,他们不仅学贯中西,而且多半有海外留学、教学经历,这使得他们视野开阔,感受丰富,对人类、人性有更深刻的体察。这种学术造诣和国际视野是文学豫军乃至其他当代作家难以企及的。鉴于此,王蒙曾提出当代作家要学者化,视野要国际化。老一代作家李凖在谈到他们那一代作家的整体状况时说,河南的大部分作家读书少,视野窄,除苏联作家的作品外,其他国别作品几乎没有涉猎。长期停留在固有的视野层面,缺少更宏阔的人类意识,对中国农民的认识长期停留在社会的政治层面,没有深入到国人精神人性的复杂层面。新一代的文学豫军与前辈比起来虽然在知识储备、文学素养以及所处的文学大环境等各方面都要好得多,但学历偏低,生活面窄,在知识结构、理论修养、国际视野等方面有一定的差距。河南作家一方面要通过自修和到国内外进修来拓宽知识结构,提高中外文学理论修养,另一方面通过参与世界文学交流、文化考查来拓宽文学豫军的国际文化视野,加快中原文学与世界文学沟通的步伐。

2.作品在内容上要关注“人类共性”,表现人类至善、至美和人性的崇高,在形式上要适应中西方读者的阅读心理。文学豫军一以贯之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乡土关怀及忧患意识使其在当代文坛上声誉日隆,但其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整体格局不够恢弘大气,人性的崇高和民族的高贵未被充分的表现,过多迷恋于权力的角逐和关系的纠缠,过分注重“术”而疏离了“道”,作品里充满了太多的心计、手腕、圈套和阴谋,这固然反映了中原文化的某些特征,但文学豫军更大的使命是要冲出中原,走向世界,所以亟须寻找与世界沟通对话的桥梁,即人类共性———原始共性、精神共性、人道共性,大力表现至善、至爱、至美的中原精魂,弘扬人类的理想和人性的崇高,以全球性的视野,站在更高的角度对中原文明进行俯瞰,以巨大的人性穿透、包容,以超越种族、国界的大善、大爱,表现世界各国民众普遍的情感和共同的精神追求,拓展中原文学新的表现空间。另外,要在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同时,注意吸收外来文学的有益养分,如思维倾向、创作方法、表现形式、阅读心理等,从而使中原文学艺术不断得到更新,汇入新质,充满活力。

3.文学豫军要力改内敛、封闭、自我张扬意识缺失的性格特征,多渠道推介自己的作品走向世界。河南作家深受中原文化的浸染,大都谦虚、内敛、封闭、不屑于自我张扬,这种性格特征,严重制约了河南文学快速走向世界的步伐。虽然河南文学作品在海外的投放量逐年加大,但却不是文学豫军独立操作、自行推销到世界各国的,而是夹裹在中国作家队伍中被官方和书商捎带出去的,没有自己独立的地位和声音,其影响力微乎其微。在文化全球化的大众传播时代,文学豫军应积极主动地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这些强势媒体在国内发起宣传攻势。尤其是在海外,华语大众传媒声势浩大,辐射力强,河南作家的文本和影视剧可直接通过华人传媒的炒作向西方主流媒体渗透。此外,还要利用人际传播这种沟通方便、直观、亲和力强的传播方式,充分发挥在国内外河南人的人脉优势,实现人际间的豫军形象推介。尤其是充分发挥国内、海外“河南同乡会”的集体力量,设立“河南文学研读沙龙”,举办“有奖读书活动”,逐步向外省人、海外华侨、外国人推介河南作家作品。总之,文学豫军应借助各种媒体,通过各种路径,主动地对外宣传自我,提高河南作家在省外、国外的知名度、美誉度。



(三)培养延揽高端文学翻译人才

目前制约河南文学乃至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最大瓶颈就是缺乏优秀的文学翻译人才。文学豫军有资可查的外译小说有73篇,其中英文29篇,法文21篇,日文8篇,德文7篇,韩文4篇,俄文2篇,意大利1篇,捷克文1篇。73篇的外译作品与新时期2000多部原著相比,实在少得可怜,其主因是由于没有自主培养优秀的外译人才,只是等待外译书商的“偶然”发现。要使文学豫军走向世界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打造和网络优秀的文学外译人才。

1.首选双语作家作翻译。双语作家,是指除用母语写作之外,还精通某一外语的作家,甚至能用双语写作。文学创作是一种心灵情感的表达,双语作家有丰富的创作体验,因此在双语互换时,更易破解心灵的密码,所以文学翻译首选双语作家。就文学豫军的外译而言有两种途径:其一,作家亲自翻译自己的作品。中国现代文学大师几乎都是多面手,鲁迅、郭沫若、茅盾、郑振铎、林语堂、钱钟书、老舍、巴金、萧乾等,既是作家又是翻译家,他们把外国文学翻译成中文,同时也把自己的作品翻译成外文,其中林语堂、老舍曾用双语写作。就目前河南作家的外语程度而言,让其自译作品有点勉为其难,但河南青年作家外语功底扎实,应倡导自译作品,逐步从阅读别人翻译自己的作品,进而达到亲自翻译自己的作品,直接与世界对话。其二,委托华裔作家翻译河南作家作品。华裔作家深谙中外文化,精通两国语言,多半能双语写作,再加上有创作经验,具备了得天独厚的翻译条件。刘震云的《温故一九四二》,由侨居日本的华人女作家刘燕子翻译成日文,在日本曾一度掀起“刘震云热”。当今华裔双语作家遍布世界各地,如聂华苓、张翎、赵廉、莫名、汤亭亭、哈金等不仅用双语写作,而且还是中外文学交流的使者。毋庸置疑,华裔作家将是豫军作品翻译的最佳人选。

2.各国汉学家是翻译的主力军。目前中国文学作品对外翻译的主力军是各国的汉学家,他们的优势在于能熟练地驾驭汉语,对中国文化有较深入的研究,同时,又洞悉本国读者的阅读需求。张一弓的《犯人李铜钟的故事》曾被苏联、加拿大、日本的汉学家译为俄文、英文和日文。田中禾的小说《落叶溪》被日本、美国的汉学家所翻译。文学豫军为数不多的外译作品80%被汉学家翻译。这些汉学家大都任职于大学和研究所,翻译是基于学术研究的需要,并非受委托或商业操作。瑞典学院院士、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教授曾有一个令人震惊的忠告:“一个中国人,无论外文多么好,都不要把中国文学作品翻译成外文,中译外的最佳人选是既谙熟汉语和中国文化,又具有很高文学修养的外国人,因为他通晓自己的母语,知道怎么更好地表达。”②文学豫军可以集体或个体的名义,主动与以前翻译过自己作品的各国汉学家取得联系,以便争取更多的汉学家签约翻译河南文学。

3.精通双语、深谙中西文化而且具有良好文学素养的河南华侨华裔是翻译的后备力量。当今华侨华裔遍布世界,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主力军。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浪潮的影响,安土重迁的河南人越来越多地跨出国门,在异国他乡生根开花。值得一提的是,从河南走出的华侨素质普遍较高,都是河南的精英人才。一类是通过留学在异国站稳脚跟,另一类是通过技术移民和投资移民取得国外合法居民身份。无论是留学还是移民,他们中间不少具有良好中外文学素养、中西文化背景,精通双语的外文系和中文系毕业的海外华侨华裔,他们的专业、文化背景、经历和语言能力已达到翻译河南文学的水平。这些游子不仅熟悉河南作家笔下所描写的中原风土人情,而且对河南有着深厚的乡土情结。他们将成为推动中原文学走向世界的主要力量。河南文学职能部门应充分挖掘、组织、培养精通双语、深谙中西文化而且具有良好文学素养的华侨华裔,让他们成为传播河南文学的生力军。



(四)培育海内外文学经纪人队伍

文学豫军对外出版发行的渠道不外乎两种方式:要么作家拿着作品找出版社自我推销,要么出版社预约作家。目前,文学豫军还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文学经纪人,这对河南文学的对外传播十分不利,尤其是在海外的出版发行,更是听天由命,即使作品被翻译发行,也带有很大的偶然性。而且,经销商好多都没有与作家协商,更没有支付给作家版税,严重侵犯了作家的利益。鉴于此,文学豫军培养自己的文学经纪人已势在必行,至少要做好两个层面的经纪人培养:

1.河南作家要培养、筛选国内文学经纪人,使作品在国内更有影响力。目前国内出版经纪人有4种存在形式,作家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文学经纪人和经纪公司。(1)文化工作室或文化公司。他们依靠对图书操作的熟练和对市场的灵敏度,最大限度地整合图书资源,沟通作者市场与出版市场。他们不仅与出版社合作策划选题、制作图书、合作出版,还可与作者联系出版事宜,解决出版社找书难和作者出书难的问题,使更多的作品及早问世。(2)版权代理公司。目前,在经过国家版权局批准成立的28家版权代理机构中,有24家均逐鹿于图书出版领域。就其主流来看,其主要业务大都集中在作家作品代理和图书版权中介上。简言之,目前我国版权代理公司在很大程度上也扮演着出版经纪人的部分角色。(3)具有出版经纪功能的网络稿件交易中心。网络建设成本低廉和信息传播及时便捷的特点,形成了地域性或跨地域性的全国网络平台。出版社和作者都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从事稿件交易,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有:中国荐稿网、榕树下、京华传媒网、三石图书文化传播网等。(4)真正意义上的出版经纪人。目前被业内人士所普遍认可的扮演出版经纪人角色并做得比较出色的有原春风文艺出版社总编安波舜、自由撰稿人丁东、雨霖铃文化信息咨询中心总经理王炜、汉青文化信息公司、沿海风畅销作家工作室等。他们借鉴国际上已有的出版经纪制度,以培养和挖掘具有创作潜力的新人为目标,发现和扶植更多作者,帮助他们尽快成长,并通过包装,将他们迅速推向社会。从长远来看,每一个河南作家都需要自己的文学经纪人,尤其是刚出道的青年作家,更需要文学经纪人帮助其策划选题,推荐出版,包装宣传,窜红文坛,为走向世界文坛打好基础。

2.积极与涉外版权代理公司和海外文学经纪人建立合作事宜,打开文学豫军通往世界文坛的快车道。目前中国作家走向世界最常用的途径是委托海外版权代理公司或海外经纪人进行国际市场的商业运作。阿来的美国经纪人为其运作《尘埃落定》的翻译和出版,共翻译成14个语种,行销到17个国家,其影响力和经济效益非同一般。作家虹影与著名的托比(TOBY)经纪人公司签约,使她的小说版权已经卖到世界上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河南作家李洱的《石榴树上结樱桃》被德国DTV出版社翻译出版,他们专门为李洱在德国举办系列朗诵会、学术讨论和签名售书活动,其结果使《石榴树上结樱桃》首印的4000册全部卖完,后来又加印了4次,该书德文版被德国总理默克尔选为礼物送给温家宝总理。因为《石榴树上结樱桃》的畅销,出版商对李洱的《花腔》也有了信心,斯图加特出版社以高价买走了《花腔》的版权准备翻译出版这本书。由此可见,聘用经纪人把文学豫军推向世界已势在必行,且刻不容缓。其操作方式有三:其一,文学豫军作为一个团队与海外各国出版经纪公司签约,负责豫军作品在本国的翻译、出版、发行事宜;其二,每个作家各自物色自己的海外经纪人,由其负责策划选题、外译出版、市场营销;其三,由国内经纪人全权代理向海外的出版发行。但无论采用哪种形式,海外代理商必须谙熟各国图书行销规则,了解国际读者期待视野,具备策划促销宣传能力。

3.文学豫军面对向外推广的诸多难题,必须认真思考走向世界的经营思路。(1)加强信息工作,注重对外宣传推广。首先,积极参加国际书展、版权贸易洽谈会,保持与国内外出版商互访、书信往来,获取国外的多方面信息;其次,要主动地、有选择地向外国出版商、发行商和版权代理商传递文学豫军相关图书信息,如邮寄样书和目录等,加强对外宣传和推广;最后,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逐步让网络成为迅速有效的信息渠道。(2)实施文学出版产业与省内其他传媒产业的联动。报纸、音像、影视与网络这些传媒产业规模大、覆盖面广,比较容易进入国际市场。这些产业在文化特性、流通渠道、宣传推广等方面都与图书有着天然的联系,作为文化产业基础链的河南文学出版业应同这些产业互渗互补,整体联运,相互协作,共同开拓国外市场。通过规模效应,影响国外市场。(3)借鉴国外出版业的成功经验,在国外进行出版社和图书的品牌化运作。出版社重点开发和宣传品牌图书,又以品牌图书树立出版社的品牌形象。品牌的滚动效应无疑可带动图书产品的整体的市场进入。品牌化运作的策略有两个层面,一是富有创意和文化内涵的图书产品,经过滚动出版,积累成一定品牌;二是垄断著名作家、学者的作品,加以整体策划形成品牌。品牌化运作是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形式,但是图书产品的品牌化需要眼光和资金,出版管理部门应在扶植和开发品牌出版社和产品上多下工夫。



(五)建立省文学网站和作家网页

当互联网成为人类最快捷的交流媒介的时候,全国其他省份纷纷设立文学网站和作家网页,以便在更加广阔的平台上传播本省文学作品。但河南作为一个文学大省,至今还没有设立自己的文学网站和作家网页,这对文学豫军走向世界

十分不利。因此利用电脑网络来培育21世纪河南文学新的生长点,发展网络文学,抢占信息时代的文学制高点,是一个良好契机,其当务之急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构建高科技时代的文学生态理念。文学生态条件的改善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形影相随。远古的说唱文学诞生于结绳记事时代,文明开化之后,甲骨钟鼎和竹简木牍消除了说唱文学言过即逝的弊端,但高昂的制作成本使得文学活动高高在上;造纸术的出现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使文学作品得以批量印刷和再版流传,阵容庞大的作家群和藏书浩瀚的图书馆由此形成。现代高科技以其无所不能的神奇功能,极大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文学走进电脑网络是文学面对新的现实所做的必然选择。我们必须从21世纪高科技生态背景下来认识网络文学,从数字化生存的现状中适应和参与网络文学,这样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才能为21世纪的河南文学开辟新的生长点,开拓新的发展道路。

2.建立河南省文学网站和作家网页。长期以来文学豫军的作品是以书籍、杂志、报纸等物态化的硬载体形式流通的,却忽视了网络传播这种软载体无可比拟的超强优势:作品一旦在网站上发出,便立刻辐射到网络覆盖的所有角落,它可以超越时空、国界,被无数的世界网民接收。由于网络中的软载体信息体积小,容量大,传输快,辐射广阔,易于检索、复制,节约时间和空间,还能降低文化消费开支,因而,网络文学成为当今最经济、最便捷的文学样式。河南作家要改变一支笔、一张纸爬格子码字儿的创作方式,尽快实现以机换笔,登录入网,建立河南的文学网站和作家网页已势在必行。河南文学网站至少应包括文坛动态、作家博客、作品在线、新书推荐、作家访谈、文学批评、文学奖项、文学传播、友情链接等栏目。各地市的文联也应建立自己的文学网站。

3.要尽快培养网络文学新人,壮大文学豫军网络创作队伍.河南人杰地灵,文学人才资源十分丰富,但传统的文学人才培养机制存在两大缺陷:一是所谓彼得原理,即人人希望走通文学之路,而中途淘汰者却比比皆是;二是所谓马太效应,即成名者所得到的待遇、荣誉、特权越来越多,而期待成功的文学青年往往无人为他们雪中送炭。发展河南网络文学也许可以避免这些现象,因为河南青年文学才俊都可设立自己的文学博客,无需他人的资格认可,网上创作和发表作品也不需经过编辑、出版商的层层甄淘或某权威的举荐,这是一种文学话语权的下放,是作品发表权的解放。文学豫军队伍后继乏人,培养文学新人已刻不容缓。青年人大多对网络写作无师自通,培养网络文学新人势在必行,具体措施如下:其一,河南文学职能部门应定期组织河南网络文学大赛,评出奖项,从中发现文学新秀,加以培养扶持。其二,老作家要与网路新手建立师徒关系,热心扶持、栽培、指导网路新手。其三,省作协与青年网络作家签约,以资鼓励。



文学豫军在文学创作方面确实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在对外宣传方面不是一般的漠视,而是非常地拘谨,对自我张扬、自我推销有着与生俱来的心理障碍和自谦传统。河南作家如果不采取积极主动的姿态展示自我,而只是等待他人的偶然发现,中原文学走向世界将举步维艰。总之,要提升文学豫军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还需要多方的努力。

(发表于中州学刊2010年第5期)



注释

①张锲:《中国当代文学和文学豫军的崛起》,《东方艺术》1999年第2期。②许黎娜:《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称中国人不应翻译本国作品》,《南方新闻网》2006年7月21日。




欢迎光临 郑大考研网育博书店 (http://bbs.zzuedu.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