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考研网育博书店
标题:
郑州大学:打造中部地区高层次人才培养高地
[打印本页]
作者:
郑大考研网1
时间:
2011-10-21 23:23
标题:
郑州大学:打造中部地区高层次人才培养高地
“保送研究生给我提供了一次宝贵的选择人生道路的机会,使我明白只要平时踏实做好每件该做的小事,命运也可以把握在自己手中。”郑州大学商学院2008级的王苏茵欣喜地告诉记者,她刚刚被免试推荐到北京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王苏茵在郑州大学读经济专业,同宿舍6个女孩除她之外,还有4个分别被保送到清华大学、厦门大学、湖南大学、暨南大学继续深造。
像王苏茵这样的学生在郑州大学还有许多。据悉,郑州大学2011年7864名本科毕业生中,共有1165名同学被免试推荐为研究生,占毕业生总人数的14.81%,总数排名全国第14位。
根据教育部文件要求,有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保送研究生名额,一般按该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数的15%左右确定。郑州大学作为地方“211工程”高校,保送名额已十分接近国家一流高校水平。不仅如此,在2011年研究生入学考试中,郑州大学共有2518名本科毕业生被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录取,占毕业生总人数的31.63%。这可喜的成绩得益于郑州大学成功的转型。
中科院院士、郑州大学校长申长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郑州大学已成功实现四个转型。其中有两个重要的转型,第一个是整体转型即实现以教学为主向教学科研并重转型;第二个是人才培养层次的转型,即实现由本科教育为主向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并重转型,使人才培养的层次和结构更趋合理。转型的道路上,郑州大学付出了诸多努力。
狠抓学科建设
提升科研水平
2005年,全国第十批博士、硕士授权点评审结果公布。郑州大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实现零的突破,达到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由原来的18个翻两番达到72个,以300%的增幅名列全国第一;一级学科硕士点达到3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25个。在全国高校中,一级学科博士点排名由近200位跨入前40位;二级学科博士点排名上升到前25名;在国家“211工程”地方综合性大学中,博士点数量名列第一。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
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再次传来捷报,郑州大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从8个增加到2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从81个增加到12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从34个增加到5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从125个增加到237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种类从7种增加到19种。学位点覆盖了12个门类62个一级学科,该校26个院系可招收博士生,所有的本科教学院系都可以独立招收硕士研究生,形成了门类齐全、类型多样、结构合理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体系。经过两轮申报,郑州大学的学科与学位点建设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为研究生教育插上腾飞的翅膀。
为培养高层次人才,郑州大学不仅积极扩大学位点数量,在重点学科建设中同样下足气力,取得了长足进展——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从2个增加到6个,“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从6个增加到10个,河南省重点学科达到140个。
向研究型大学转型,科研工作是排头兵。近年来,郑州大学坚持“六管齐下”抓科研,一是整合团队资源,做深科研;二是加强机构、平台和队伍建设,做强科研;三是深化组织改革,鼓励学科交叉和融合,做新科研;四是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充分利用研究生科研生力军,做大科研;五是建立和完善科研激励机制,做活科研;六是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做实科研。“六管齐下”,校园里形成了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科研创新环境,科研实力不断增强。
2000年,合校之初,郑州大学仅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今年达到了130项,成为我省首个“破百”高校,率先跨入全国高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50强”。近年来,郑州大学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425项,横向科研项目1316项,“十一五”期间,郑州大学争取到的科研经费达12个亿。相继实现了河南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奖等多项“零”的突破,在载人航天工程、高速列车、南水北调重大水利工程、新药创制、考古发掘、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郑大的科研水平明显提升。
改革培养机制
扩大培养规模
2008年,郑州大学开始率先在地方“211工程”高校中实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工作。改革力图改变旧培养机制与科学发展观和现代大学制度不相适应的弊端,打破研究生教育吃“大锅饭”、抱“铁饭碗”的现状。
改革扩大了导师招生自主权,落实了导师责任制。从复试工作开始,导师和考生即实行双向选择。学生入学后实行以学术研究和实践创新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和导师资助制,既明确了导师对研究生质量培养、经费资助的责任,又充分保障导师在研究生录取、培养、评定等工作中的权利,有效增强导师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值得一提的是该校“导师全额资助制博士生”招收制度。制度赋予有高水平科研项目的博士生导师、教授和具有博士学位的副教授招收“导师全额资助”和“助研奖学金”博士的资格。制度出台后,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年仅38岁的女博士臧明玺,因有高水平的科研项目而成为学校历史上第一位副教授职称的博士生导师,这打破了过去遴选博导的身份界限和论资排辈的习惯做法,不仅符合国家“建立以学术研究和实践创新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和导师资助制”的政策导向,也与欧美国家先进的博士生招生办法接轨,体现了博士生导师即岗位的理念。
郑州大学的研究生培养改革方案自2008级博士生、2009级硕士生开始施行,改革激发了师生科研创新的积极性,形成了活力四射的新型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工作得到了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办的充分肯定,多次在全国大会上表扬。由于改革成效显著,2008年6月5日,郑州大学还作为地方高校唯一代表受邀参加了国务院学位办召开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和提高博士生待遇专题会议。
有了先进的体制基础,研究生培养规模的扩大就有了保障。郑州大学2005年共招收研究生3291人,到2010年迅速增加至4177人,研究生在校生数量从2005年的8289人扩大到2010年的13000多人,毕业研究生达到了12183人。郑州大学通过机制改革,已经进入全国研究生教育培养大校行列,成为河南省乃至中部地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振兴重点学科
规划“五大工程”
2011年10月19日,郑州大学出台了《重点学科振兴行动计划》。“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创新机制、优先发展,瞄准前沿、强化支持,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奋斗目标。在下一阶段,大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科学研究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文化传承创新成为郑州大学新的历史任务。
“振兴行动计划”以2011年-2015年为一期工程,学校重点学科建设以五年为期取得新的突破。郑州大学计划建成十个国家重点学科或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优势特色学科,凝练出与国际前沿接轨的学科方向,汇聚高水平的学术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构筑具优势的学科平台,产出一批有显著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扩大高层次国际合作交流,培养出获得社会认可的高质量创新人才。
“振兴行动计划”具体设置“学科建设攀登”、“学科队伍强军”、“科学研究跃升”、“国际合作交流”、“创新人才质量”五大工程。
“学科建设攀登工程”中,郑州大学将与部分一级国家重点学科所在“985工程”高校签署全面合作协议,投入专项资金带动研究生培养、科研交流等多方面水平的攀升。“学科队伍强军工程”则采用培育与引进结合的方法,构建一支以领军人才为核心,青年人才为持续动力,以创新团队为主体的人才体系。“科学研究跃升工程”瞄准学科前沿、国家需求和区域发展等方向,推进校内外“开放、集成、高效”的协同创新模式。“国际合作交流工程”将以资助学科师生参加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设岗吸引世界一流专家学者参与合作交流,聘用外籍知名专家来校合作,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和研究生暑期课程等多样化方式推动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进程。“创新人才质量工程”主要是继续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强化和完善以学术研究和实践创新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注重研究生创新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实现联合培养与自主培养相互促进、优势互补。
2011年10月,《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的出台,给郑州大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重要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郑州大学校长申长雨告诉记者,郑州大学将深入实施教学质量工程,努力成为中部地区的人才培养高地;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努力成为中部地区基础科学研究和高新技术研发的重要基地;实施人才强校工程,努力成为中西部地区高层次人才聚集的重要高地;实施社会服务支撑计划,努力成为高水平决策、咨询和服务基地。
郑州大学党委书记郑永扣说:“我们要按照中原经济区规划纲要的要求,拔高标杆,重新定位,按照一流高校的标准来衡量、推进我们的工作,建设一流的学校,产出一流的成果,提供一流的社会服务,以一流的业绩为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我们相信,郑州大学在人才培养质量和层次上的有效提高,势必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和实现中原崛起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欢迎光临 郑大考研网育博书店 (http://bbs.zzuedu.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