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考研网育博书店

标题: 选择专业硕士 并非只为容易考 [打印本页]

作者: 郑大考研网1    时间: 2012-5-28 09:55
标题: 选择专业硕士 并非只为容易考
“本科所学环境工程专业,就业情况不好,希望在研究生平台转型,重新选择好就业的专业学习,最好能和经济沾边。考虑到考试竞争力的问题,我最终选择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学习资产评估。”兰州交通大学毕业的杨强,如愿考取了中国矿业大学资产评估硕士专业。谈到最初的考研动机,小杨坦言也曾考虑过报考学术性硕士,但因为自己属于跨专业深造,学术型研究生的分数要高出30分以上。从性价比角度上,选择了和自己意愿相对最为贴切的资产评估硕士,“性价比较高”。
和杨强一样,如今在考研性价比上考虑的人群越来越多。记者采访获悉,今年不少准备考研的学生,将目光瞄准了专业学位,就是希望能够“好考一些”。
“和家人商量想考管理类专业,但我学习并不是特别好,特别数学学科较差。听说专业学位硕士的会计专业初试不考政治和数学,英语的要求也要低一些,备考压力应该能小些吧。”首都师范大学09级学生小陈,正在备考中央财经大学会计硕士。
北京工业大学09级学生小王,希望从机械制造专业转向金融硕士。她给出的理由一是考研不太想考数学三;二是金融硕士两年修完,对于女生来讲学制很重要;第三才是据她的了解,金融专硕和金融学硕从毕业后就业角度讲,只要是名校,都没有太大区别。
现阶段考研“专硕”容易“学硕”难?
从2009年全日制专业硕士面向应届本科生招生以来,其社会接受度经历了由冷到热的过程。据悉,今年1月份的考研大军中,只有25.7%的考生第一志愿填报的是专业硕士,其中还包含了报考热度一直较高的MBA、MPA,报考热度出现明显不均衡的状态。业内人士分析,其原因一是大家对新生事物要有一个逐渐了解的过程,更重要的是,绝大多数新开设的全日制专业硕士还没有毕业学生,未来的就业前景到底如何还不知晓。
但是,目前来看,专业硕士中的人文专业报考热度高于社会科学专业,经济、管理、文学专业要比理工、农学、医学报考热度高得多。虽然毕业前景不明,但特别在名校,报考热度高的这些专业硕士竞争同样非常激烈。海天考研首席全程策划专家张雪峰提出,以往考生认为的“专硕”要比“学硕”好考,现在已经有所转变,未来依然将面临同样的竞争压力。只不过,由于报考的领域不同,需要备考的科目有所不同罢了。
此外,专业硕士在大城市更受欢迎,而经济落后地区的考生则依然倾向于学术型硕士,就是处于经济原因的考虑。据悉,对外经贸大学全日制翻译硕士,国际会议口译方向两年学费8万元;人大金融硕士专业,每年学费可达4.5万元。
专业硕士不如学术型硕士“硬”?
业内人士表示,专业硕士教育本身是一个舶来品。西方很多国家在专业学位教育上起步较早,发展非常迅速,也很完善。以英、美为例:美国是世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二战以后专业硕士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种类不断增加,目前已经成为美国研究生教育的主体。到上世纪90年代,美国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的比例已占整个硕士学位获得者人数的55%以上。英国硕士和博士层次也都按研究型和专业型两个导向来培养。根据英国教育统计机构的统计数据,2003年至2008年期间,英国每年授予的专业型研究生学位数占授予研究生学位总数的比重平均为75%左右。
从我国目前的专业硕士发展情况看,在职人员一般报考专业硕士较多,毕竟拥有工作经验,明晰自己的职业所需,目的性强。而一些应届本科毕业生对于专业硕士就会产生误解,比如会问专业硕士是不是研究生?专业硕士学位是否是花钱买的……这些问题其实都是不存在的。选择专业硕士还是学术硕士,要看学生想发展成什么样的人才,毕竟二者的培养模式不同。如果学生未来想进一步读博士、做研究,就一定要考学术性硕士;如果想直接找工作,建议备考专业性硕士更为契合。
我国专硕发展是否“性急”?
虽然专硕在近一两年时间里,社会认可度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有业内人士质疑,专业硕士的发展速度之快,对于一些高校来讲,难免有些拔苗助长的嫌疑。很多高校可能还不具备开设专业硕士的水平,但由于采取了一些“平均原则”就硬性开设了。
毕竟,我国面向应届本科毕业生招生的全日制专业硕士是从0起步,要求3年达到所占研究生招生比例30%的水平。而学术性硕士,如今的招生态势是历经了30多年的。对于有些实力不是特别强的学校,在能力上不免会出现“力不从心”的现象。比如,是不是所有高校都能够找到专硕必须的优秀的校外导师力量?如果考入名校,校友资源就能够得到充分利用。
中国人民大学校务委员、经济学院教授顾海兵认为,研究生分化是需要的,但是推广的手段难免有点计划经济的做法。大学作为独立的法人,应该有权决定专业设置问题。对于一些学术型大学来讲,也不一定非要开设专业硕士。而有的高校依据自身情况,完全可以只做专业硕士的培养。在专业硕士培养的过程中,不应忽视的一个因素就是师生比例。增加的专业硕士学位要多少老师培养?是否会对过低的师生比以更大的压力?顾教授认为,高校办学,学位的区分是次要的,重要的应该是出口的质量。归根到底学生质量如何评价才是关键。





欢迎光临 郑大考研网育博书店 (http://bbs.zzuedu.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