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倪恒虎
4月16日,中山大学[微博]历史系研究生二年级硕士蔡洁挺“用自缢的方式”“选择了离开”。一个看上去温和、乐观,既不情绪激烈,也不思想复杂,“淡泊名利”的研究生,最终走上了不归路,遗书中对于想不开的原因大致写了两点:无法按时毕业,找不到工作。
生命竟然如此脆弱,论文和就业就可以压垮一个高材生。事实上,在他的同学看来,论文可以应付了事。而他容不得给论文“注水”,他确定地说“完不成的”。就业问题,家里可以在潮汕老家为他安排工作,但他曾告诉同学,他不想回老家,也不满意家里安排的工作。他还拒绝了海口的那份工作。
他去年把大多时间花在了找工作上,也就意味着,论文可能不容易通过,很可能延期毕业。而找工作失败,又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他曾找了两家单位,都面试时因“形象不佳”被淘汰。他在日记里写着,这肯定是因为个头的原因,他身高只有157厘米。“形象不佳”成为一道他难以逾越的槛,绊倒了他。
一个认真学习的好学生 、一个与人为善的好同学,就这样在绝望之下离开,给高等教育留下了太多的质问。在一般人看来,完全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就这样发生了。本来,跃不过“龙门”,大可以不跃,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在许多企业缺工成为常态的今天,就业不是难事。对于广东省最牛的高校中山大学的研究生来说,再冷门的专业找份工作并不太难。何况家里能给他安排工作。可他偏偏强调专业对口,人为地给找工作设置很高的条件。这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一所一线城市理工名校的硕士毕业生坦言:“越是好学校的学生,找工作的心理落差越大,会倾向于自责,觉得对不起所有人。”高等教育的功利化,集中表现在就业的功利化上,让许多人被动地牺牲幸福甚至生命去实现就业的“体面”。
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自然应该帮助学生就业,实现学习的目标;应该告诉学生 ,就业,不一定非要专业对口;应该在学生心理干预上更加积极主动。最根本的还是,让所有的学生都明白,没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无论什么时候都没有必要放弃生命。教育,始终应将珍惜生命作为旨归,再去追求其他。就算研究生、博士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去路边摆摊或者做流浪汉,又有何不可?非要活在别人的世界里,把自己给累死,这样的教育该救自己的命了。
(作者系媒体人)
欢迎光临 郑大考研网育博书店 (http://bbs.zzuedu.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