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考研网育博书店
标题:
在中国的大学里,为什么阴盛阳衰也愈演愈烈?
[打印本页]
作者:
阿阿狸
时间:
2016-10-22 11:04
标题:
在中国的大学里,为什么阴盛阳衰也愈演愈烈?
阴盛阳衰,似乎一直是中国体坛长期来的热点话题,而如今大学里的这个现象竟然也是越来越多……其内在的原因在哪里?
这篇文章试图用数据、社会趋势及国内外对比来思考为何“巾帼不让须眉”这个问题,值得一读。
大学阴盛阳衰现象越演越烈
谁说女子不如男?作为一位从小在女生的阴影成长下的男生,我对此深有体会。
从踏入小学开始,男生似乎就成了弱势群体。班干部大多是女生,成绩好深受老师喜爱的“模范学生”也大部分是女生。
“有纪律爱学习有礼貌”这是对她们的赞扬,而男生的关键词往往是“调皮捣蛋”。
到了高中,男女生在成绩上的差距更为明显,每次考试,前十名总有六七个女生,高中里面的“名校班”“实验班”里女生也占一半以上,文科如此,理科也是如此。
当我步履蹒跚,跨过高考,迈向大学的校门时,本以为终于可以摆脱女生的阴影,却不曾料到再度回到被女生支配的恐惧中。
大学校园,阴盛阳衰之风,愈发兴盛,很多高校俨然成了女儿国。抛开师范、外语这类传统的阴盛阳衰院校,在经济、会计、管理、语言等学院则完全是女生的天下。
我所在的金融班班上一共有41人,其中只有5名是男生,会计班上差不多也只有四五个男生。
而以往以男生为主导的理工大学里,也渐渐有了女生的半壁江山。我就读于一所理工院校,理想中的理工院校应该是“两对情侣一对基”,现实的情况是“两对情侣一条狗”,作为单身狗感受到了这个世界深深的恶意。
看看数据,更能直观感受女生对于大学的统治力
放眼全国高校,也尽是阴盛阳衰之势。今年开学季,不少媒体就报道过高校内阴盛阳衰的现象。
新浪河南报道:河南高校女生人数连续6年超男生;
人民网报道:长沙高校女生持续增多,部分学校男女生3:7。
根据《广东省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显示,广东2013年普通本专科生女生为888119人,占51.94%,比男生多66357人,而在2005年,广东高校男生还比女生多7万。
中国青年报的记者整理了从2004年到2014年10年间教育部关于全国各级各类男女生数量及比例的资料并制作成图表,从表中可以看到:
从普通高中到博士、研究生,各个学段女生比例都整体呈现出持续上升态势。其中,增长幅度最大的是大学本专科及硕士生。
前者女生所占比例,从2004年的45.6%增长为2014年的52.12%;后者从44.15%增长为52.12%。
而与此对应的则是另一组尴尬的数据,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2014年末,中国大陆男性人口70079万人,比女性多3376万。80后非婚人口男女比例为136:100,70后非婚人口男女比则高达206:100,男女比例严重失衡。
这就意味着在人口基数大幅度落后的情况下,女生在教育上实现了全面的反超。阴盛阳衰,名副其实。
阴盛阳衰不仅体现在量上,质上更是如此。
近日,一项针对全国各省的高考状元的调查显示,2000-2014年中国各地区省级高考状元中,“女汉子”压倒“须眉男”,女性状元比例攀升至52.65%,男状元跌至47.35%。而且男生所占比例逐年下降,到了2014-15年已经滑落到仅40%左右的水平。
即使到了大学,女生继续保持对男生的超越,女学霸依旧风姿飒爽,男学渣只能躲在阴暗的角落里瑟瑟发抖。
无论是班级评优、还是三好学生、奖学金几乎都被女生所垄断,我所在的班级里得奖学金的从来都是女生,整个年级里男生拿奖学金的据我所知只有两个人。
导致的后果是得到考研推免名额以及考上研究生的也大多数是女生。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教育统计数据,从2010-2012年,全国在校女硕士连续3年高于男硕士,女硕士增幅达15%左右。
作者:
阿阿狸
时间:
2016-10-22 11:05
大学里缘何阴盛而阳衰
万物皆有其因,探究阴盛阳衰背后的原因,不难发现:女生更适应现行的教育体系。
根据西方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成果,男女之间的成长速度确实存在差异。从儿童入学一直到青春期结束,男生的身体及心理发育普遍要比女生晚1岁左右。
虽然这点差距看起来并不明显,但已经足以让女生在和男生的较量,一开始就站在不一样的起跑线上。
而且,按照目前的教育体系,从小学开始,男性性格特点和特长就一直被压抑。比如好动、数理逻辑、空间感觉。
相反女性的性格特点和特长在现行教育体制中一直被拔高,比如听话、乖巧、记忆、语言天赋,这些更能满足应试教育的要求。
这个问题在全球也都是基础教育界的难题。
根据美国心理学协会的研究,分析了1914年至2011年间308项研究的369个样本,囊括了来自30多个国家共计53万8710名男生和59万5332名女生的学习成绩。
女生在所有年龄段,所有科目和几乎所有国家的学习表现都要强于男生。
还有,从主观动机上,现实世界中存在的就业压力逼迫女生更加上进。
不得不承认,相较于男生而言,女生有着天然的劣势,女生要想凭自身条件找到一份和男生相当的工作,往往要比男生优秀很多,这促使女生在大学期间更加努力,拿奖学金、考证书、考研,可以说有时候“阳衰”是自作自受,而“阴盛”有时是被逼无奈。
大学里的阴盛阳衰并没给女生带来好处
当谈论大学中“阴盛阳衰”这一现象时,很多人把它定义为女生的胜利,男生的失败。
事实,可能恰好相反。女生愈来愈多,导致的后果是女生群体内部间的竞争越来越大,你必须得出类拔萃,才有出人头地的一线生机。
而真正的胜利者算是大学中的那一部分男生,大学女生越多,这少部分的男生的价值更高,哪怕事实上很多男生能力无法与那些学霸型的女生相比,但在求职上有着天然与供求的双重优势。
在我们学校,会计学院如珍稀动物一般的男生很多不需要考虑能否就业的问题,只需要考虑想去哪里就业,对于他们来说,就业不是一个难题,只是一个没有正确答案的选择题。
尽管他们可能是学渣。而那些日以继夜,苦心研读的女学霸虽然绩点高,证书多,履历多,但是实际就业往往没有大多数男生来得顺利,让人恼怒,又让人无奈。
以大多数金融经管类学校学生都青睐的银行工作为例,银行往往倾向于招聘来自本地,长得帅的男生,同等条件下,女生进银行的难度要比男生大得多,甚至一些银行会特别标注只招聘男生,这对女生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时刻左右着我们的生活,在供求规律下,阴愈盛,阳愈衰,女生的压力越大;物以稀为贵,作为珍稀动物的男生往往能在逆境中顺利突围,闷声发大财。
而为了在竞争中突围,女生不得不越发努力,甚至要一路狂奔。
先考研,就业形势不对,再考博,就这样成了一些人口中的第三类人以及七大姑八大姨口中被催婚的对象,所谓的剩女,而另一方面,中国又存在严重的男性光棍危机。
借此抛开个人主观意愿不谈,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不单是女生的问题,或者是男生的问题,更是社会的问题,教育的问题。
欢迎光临 郑大考研网育博书店 (http://bbs.zzuedu.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