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考研网育博书店
标题:
【深度】郑大“两无”导师就不能带研究生?
[打印本页]
作者:
ytuhhr
时间:
2008-4-10 16:12
标题:
【深度】郑大“两无”导师就不能带研究生?
没有研究项目、没有经费的导师不能带研究生。这是郑州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中的一个新举措。 郑州大学对研究生招生和培养实行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和以科研经费为引导的导师资助制。(4月6日《新华每日电讯》2版)
毫无疑问,郑州大学想通过此项改革,将研究生招生、培养与导师的科研挂钩,一方面解决科研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另一方面促进研究生在科学研究实践中学习能力得到提高。但以此能否保障培养出高质量的研究生,笔者不敢盲目乐观。甚至担忧“无项目无经费导师不能带研究生”的政策会给高校或科研院所带来负面影响。
我国的科技经费本来就很紧缺。现在无论是高校还是科研院所,科研项目都与经济利益挂钩。导致项目经费一到就提取一部分钱用来发奖金,拿提成,真正用于研究的钱就不多了。而且科技人员现在都学会了算账,项目完成后还剩多少利润成为他们关注的焦点,甚至超过了项目本身的科学价值。难怪有专家直言不讳地说:当前有许多科技人员每年都要花很多时间争取科研项目,为了能争取到项目,大家都想方设法提炼出很多创新性思想,编制出很多预期的成果,但是当项目批下来后,他们却像泄了气的皮球,作些报告敷衍了事。所以不少专家建议:把项目经费与科技人员收入脱钩,特别是一些从事基础研究、行业共性研究的科研机构经费国家就该给足给够,包括研究费和人员费。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王弭力教授也曾说过:“科研项目与科技人员的效益挂钩,一方面会滋生腐败现象,另一方面造成科技人员变得很浮躁,都想揽大课题。”
当前的确有一些科技人员隔不了几个月就申请一个项目,似乎谁能拿大的项目,分的钱多,谁就有本事,有的单位领导还以揽的项目大小、经费多少作为业绩之一。这样下去,不仅难以产生较好的创新成果,也促使一些人不能安下心思做学问、搞研究,整体忙于托人找关系拉项目,几乎成了名副其实的“科研包工头”。
记得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他从来就不把安逸和享乐看作是生活的目的,“不管时代潮流和社会风尚怎样,人总是可以凭着自己高贵的品质,超脱时代和社会,走自己正确的道路。”现在,许多人都为电冰箱、汽车、房子而奔波、追逐、竞争。但是也有不少人,他们不追求这些物质的东西,他们追求理想和真理,得到了内心的自由和安宁。
“并不是科技工作者自己愿意做出不端行为,他们都是被迫的。”现在的体制下,国内的科技工作者很不容易出创新成果。黄荣辉院士曾在科技部的一个座谈会上说:“相对来说,大学应该从事上游基础研究,产业部门应该从事下游应用研究,而今不管上游下游,只要捞着钱就行,造成了大学教授研究工艺、产业部门研究理论的分工错位现象,这样不利于我国自主创新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前不久,有人说袁隆平没能当上院士,也许是他没有时间去做别人的工作,也许是他不懂得这个行业的“潜规则”,也许是他对此不屑一故顾。不管怎样,造成这一遗憾反倒能让世人细细品味个中滋味,给后人一个借鉴。但有一点那是不能更改的:就是搞科学研究的人,如果不按科学规律办事,不遵守科学规则,则必然会被科学所遗弃。!但愿笔者对郑州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担忧是杞人忧天。
作者:
archwl
时间:
2008-4-10 16:26
那我们怎么知道哪个导师有没项目啊?
作者:
蓝水儿
时间:
2008-4-10 17:44
真是,不是经常接触的话是不知道哪个老师项目多少的。。。
欢迎光临 郑大考研网育博书店 (http://bbs.zzuedu.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