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炯天,郑州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1963年1月出生,1986年9月入党,博士学位,1983年6月本科毕业于东北工学院,1989年获中国矿业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硕士学位,1999年获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博士学位,曾任中国矿业大学能源化工系副主任、化工学院院长,先后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国青年科技奖、教育部全国优秀青年教师奖、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获奖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评选获奖者,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
学习经历:
1979.09--1983.07 东北工学院选矿工程专业学生
1986.09--1989.06 中国矿业大学选矿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
1995.03--1999.06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
工作经历:
1983.08--1989.08 中国矿业大学煤综合利用系教师
1989.08--1991.12 中国矿业大学煤综合利用系选矿实验室主任
1992.01--1995.12 中国矿业大学煤综合利用系选矿教研室主任
1995.01--2000.06 中国矿业大学能源化工系副主任
2000.07--2007.07 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院长
2007.08-- 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2003.12--国家环境保护清洁煤炭与矿区生态恢复工程技术中心主任;2012.01--国家煤加工与洁净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2012.07--中国矿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
兼职情况:
中国煤炭学会选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煤炭标准化委员会选煤分会副主任委员;煤炭技术委员会煤加工与环境分会副主任委员;美国采矿冶金勘探协会会员;《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编委;《煤炭学报》编委;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选煤分会副会长;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选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学部常委;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
学术成果:
长期从事微细粒分选与洁净煤技术的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创立了多流态梯级强化的非均衡选矿过程,发明旋流-静态微泡柱分选设备与短流程工艺,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微细粒分选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创立以硬度为主导的循环煤泥水溶液化学体系,发明矿物-硬度法难沉降煤泥水的绿色澄清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开发煤炭高效脱硫降灰工艺,建立煤脱硫与超纯制备示范工程,推动我国高效选煤工艺进步及煤基材料产业发展,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两项。获授权专利17件,发表论文120篇,出版著作与教材5本。
代表性科技获奖:
1.2008年,难沉降煤泥水的矿物-硬度法绿色澄清与高效循环利用,国务院,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2.2002年,旋流-静态微泡柱分离方法与设备,国务院,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3.1999年,高硫难选煤的降灰脱硫研究,科技部,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四。
4.2008年,煤炭超纯制备工艺与设备研究,国务院,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六。
5.2007年,浮选柱提纯磁铁精矿工艺技术研究,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三。
6.2008年,浮选柱的开发与应用-钨(粗选)、萤石柱式全流程分选技术,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一。
代表性专利:
7.CYCLONIC-STATIC MICROBUBBLE FLOTATION APPARATUS & METHOD
美国专利:6,073,775,澳大利亚专利:12150/99
8.静态微泡浮选柱强化分选方法及装置(ZL 97 1 07091.1)
9.一种循环煤泥水的高效澄清方法(ZL 2006 1 0037993.5)
10.赤铁矿柱式短流程反浮选工艺及设备(ZL 2006 1 0097751.5)
11.柱式短流程钨粗选工艺及设备(ZL 2006 1 0097752.X)
12.双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 (ZL 97 2 36893.0)
行业标准:
13.煤泥水沉降特性分类标准,煤炭行业标准,2011.
代表性论著:
14.Rationale of Timed-Release Analysi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Flotation Experiment.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1998,8(2):113-117.
15.Pilot-scale study of fluorite beneficiation using a cyclonic static microbubble flotation.Minerals and Metallurgical Processing, 2007,24(4):271-274.
16.Research on pressure drop performance of the packing-flotation column.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2006, 16(4): 389-392.
17.Experimental study on separating some molybdenum ore by using cyclonic-static micro-bubble flotation colum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08,39(2):300-30.
18.中国洁净煤.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9.
奖惩情况:
2009年中国工程院院士;2011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0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08获年孙越崎科技教育基金能源大奖;2008年获中国工程院第七届光华工程科技奖;2007年获“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首席科学家;2006年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4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01年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1年获中国青年科技奖;2004年获全国模范教师;2004年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0年获全国百千万工程煤炭行业技术拔尖人才;1999年获孙越崎优秀青年科技奖;2002年获教育部全国优秀青年教师奖;2002年煤炭工业十大技术创新人才;200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8年获江苏省第四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2005年获江苏省青年科学家奖;2004年获江苏省首届“十大”杰出专利发明人;2003年获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2003年获江苏省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3年获江苏省新长征突击手标兵;1994年获江苏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004年获江苏省优秀学科梯队(矿物加工工程学科) 学术带头人;2006年获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高效的流态化清洁煤理论与技术)团队首席专家;2008年获国家级教学团队(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主干课教学团队)团队带头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