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200
- 积分
- 12880
- 在线时间
- 32353 小时
- 精华
- 262
- UID
- 1
- 性别
- 女
- 考研年份
- 2014年
- 报考院系
- 公共管理学院
- 帖子
- 19286
- 威望
- 12880
- 金钱
- 61257
- 注册时间
- 2007-3-21
- UID
- 1
- 性别
- 女
- 考研年份
- 2014年
- 报考院系
- 公共管理学院
- 帖子
- 19286
- 注册时间
- 2007-3-21
|
《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12002
课程名称:机械设计
课程英文名称:Machine Design
总学时:110~114学时
学分:4+3
一 课程性质与任务
《机械设计》是一门培养学生具有机械设计能力的技术基础课。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应着重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在培养实践能力方面,应着重设计构思和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在以机械学为主干学科的机械类专业教学计划中,它是主要课程之一。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
1. 培养学生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设计原理,方法和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具有设计机械传动装置和简单机械的能力。
2.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了解国家有关技术经济政策。
3. 培养学生具有应用标准,规范,手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4. 使学生掌握典型机械零件的实验方法,并获得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
5. 使学生对机械设计的新发展及其方向有所了解。
二 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具有关于机械设计的清晰的基本概念;记忆准确的基本定义;系统地掌握普通零件和简单机械地基本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
能较熟练地利用所学地上述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 课程与其它课程地联系与分工
(一) 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工程教学,普通物理学,普通化学,外语,算法语言,画法几何,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子学与工业电子学,金属工艺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机械原理。
(二) 后续课程:
金属切削机床,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优化设计,可靠性工程基础,机床夹具设计,金属切削机床液压传动,金属切削原理及刀具,机械动力学,计算机辅助设计,设计方法学。
四 课程总学时中各环节的学时分配
参考总学时:110~114学时,其中:
课堂讲授(含习题课) 64~68学时
实验课 (3个基本实验) 6学时
课程设计(设计实践) 40学时(3周)
五 课程内容及重点,难点,深度,广度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绪论
1-1 机器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基本了解,以下标为“Ⅰ”)
1-2 机器的基本组成要素 (重点掌握,以下标为“Ⅲ”)
1-3 本课程的内容,性质与任务 (一般掌握,以下标为“Ⅱ”)
第二章 机械设计总论
2-1 机器的组成 (Ⅲ)
2-2 设计机器的一般程序 (Ⅱ)
2-3 对机器的主要要求 (Ⅱ)
2-4 机械零件主要失效形式 (Ⅲ)
2-5 设计机械零件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Ⅱ)
2-6 机械零件计算准则 (Ⅲ)
2-7 机械零件设计方法 (Ⅲ)
2-8 机械零件设计的一般步骤 (Ⅱ)
2-9 机械零件的材料及其选用原则(Ⅱ)
2-10 机械零件设计中的标准化 (Ⅰ)
2-11 机械零件现代设计方法简介 (Ⅰ)
第三章 机械零件的强度
3-1 强度计算中的基本定义 (Ⅲ)
3-2 安全系数与许用应力 (Ⅲ)
3-3 静应力时机械零件的强度计算 (Ⅱ)
3-4 变应力时机械零件的强度计算 (Ⅲ)
3-5 机械零件的接触强度 (Ⅰ)
第四章 摩擦,磨损及润滑概述
4-1 摩擦 (Ⅰ)
4-2 磨损 (Ⅰ)
4-3 润滑 (Ⅲ)
第二篇 联接
第五章 螺纹联接和螺旋传动
5-1 螺纹 (Ⅱ)
5-2 螺纹联接类型和标准联接件 (Ⅱ)
5-3 螺纹联接予紧 (Ⅱ)
5-4 螺纹联接防松 (Ⅱ)
5-5 单个螺栓联接的强度计算 (Ⅲ, Ⅳ)(难点,以下标为“Ⅳ”)
5-6 螺栓组联接的设计 (Ⅲ,Ⅳ)
5-7 螺纹联接件的材料及许用应力 (Ⅱ)
5-8 提高螺栓联接强度的措施 (Ⅱ)
5-9 螺旋传动 (Ⅰ)
第六章 键,花键,无键联接和销联接
6-1 键联接 (Ⅱ)
6-2 花键联接 (Ⅰ)
6-3 无键联接 (Ⅰ)
6-4 销联接 (Ⅱ)
第七章 铆接,焊接,胶接和过盈配合联接
7-1 铆接 (选讲,以下标为“Ⅴ”)
7-2 焊接 (Ⅴ)
7-3 胶接 (Ⅴ)
7-4 过盈配合联接 (Ⅴ)
第三篇 机械传动
第八章 带传动
8-1 带传动类型 (Ⅰ)
8-2 带传动工作情况分析 (Ⅲ, Ⅳ)
8-3 V型带传动设计计算 (Ⅱ)
8-4 V型带传动设计 (Ⅱ)
8-5 V型带传动张紧装置 (Ⅱ)
8-6 其它带传动简介(Ⅰ)
第九章 链传动
9-1 链传动的特点及应用 (Ⅰ)
9-2 传动链的结构 (Ⅱ)
9-3 滚子链链轮的结构和材料 (Ⅰ)
9-4 链传动运动特性 (Ⅲ)
9-5 链传动受力分析 (Ⅱ)
9-6 滚子链传动设计计算 (Ⅰ)
9-7 链传动的布置,张紧和润滑 (Ⅱ)
第十章 齿轮传动
10-1 概述 (Ⅰ)
10-2 齿轮传动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 (Ⅲ)
10-3 齿轮材料及其选择原则 (Ⅱ)
10-4 齿轮传动的计算载荷 (Ⅱ)
10-5 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Ⅲ, Ⅳ)
10-6 齿轮传动的设计参数与许用应力 (Ⅲ)
10-7 齿轮传动的精度及强度计算说明 (Ⅱ)
10-8 标准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Ⅲ)
10-9 标准圆锥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Ⅱ, Ⅳ)
10-10 变位齿轮传动强度计算概述 (Ⅱ)
10-11 齿轮结构设计 (Ⅱ)
10-12 齿轮传动润滑 (Ⅰ)
10-13 圆弧齿圆柱齿轮传动简介 (Ⅴ)
第十一章 蜗杆传动
11-1 蜗杆传动的类型,特点及应用 (Ⅰ)
11-2 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及几何尺寸计算 (Ⅱ)
11-3 普通圆柱蜗杆传动承载能力计算 (Ⅲ)
11-4 圆弧齿圆柱蜗杆传动设计计算 (Ⅴ)
11-5 蜗杆传动的效率,润滑及热平衡计算 (Ⅱ)
11-6 普通圆柱蜗杆和涡轮的结构设计 (Ⅰ)
第四篇 轴系零,部件
第十二章 滑动轴承
12-1 概述 (Ⅰ)
12-2 滑动轴承典型结构 (Ⅱ)
12-3 轴瓦材料和结构 (Ⅱ)
12-4 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设计计算 (Ⅱ)
12-5 向心动压滑动轴承的工作情况及主要几何参数 (Ⅲ, Ⅳ)
12-6 液体动压向心滑动轴承设计(Ⅱ)
12-7 滑动轴承润滑剂选择 (Ⅱ)
12-8 静压轴承简介 (Ⅴ)
12-9 气体润滑轴承简介 (Ⅴ)
第十三章 滚动轴承
13-1 概述 (Ⅰ)
13-2 滚动轴承主要类型及其代号 (Ⅲ)
13-3 滚动轴承类型选择 (Ⅲ)
13-4 滚动轴承的工作情况分析 (Ⅱ, Ⅳ)
13-5 滚动轴承尺寸的选择 (Ⅲ, Ⅳ)
13-6 轴承装置的设计 (Ⅲ)
13-7 其它滚动轴承简介 (Ⅴ)
第十四章 联轴器和离合器
14-1 概述 (Ⅰ)
14-2 联轴器 (Ⅱ)
14-3 离合器 (Ⅴ)
14-4 特殊功用及特殊构造的联轴器及离合器 (Ⅰ)
第十五章 轴
15-1 轴的分类及用途 (Ⅱ)
15-2 轴的材料 (Ⅱ)
15-3 轴的结构设计 (Ⅲ)
15-4 轴的强度,刚度及振动稳定性计算 (Ⅱ)
15-5 钢丝软轴简介 (Ⅴ)
第五篇 其它零,部件
第十六章 弹簧
16-1 弹簧 (Ⅰ)
16-2 圆柱螺旋弹簧的结构,制造,材料及许用应力 (Ⅱ)
16-3 圆柱螺旋压缩(拉伸)弹簧设计计算 (Ⅲ)
16-4 圆柱螺旋扭转弹簧设计计算 (Ⅱ)
16-5 其它类型弹簧简介 (Ⅴ)
第十七章 机座及箱体 (Ⅴ)
17-1 机座及箱体的剖面形状及肋板布置
17-2 机座及箱体设计概要
第十八章 减速器 (Ⅴ)
18-1 常用减速器的主要类型,特点和应用
18-2 减速器的主要参数和传动比分配原则
18-3 减速器的结构和润滑
第十九章 机械无级变速器 (Ⅴ)
19-1 机械无级变速器主要类型,特点和应用
19-2 机械无级变速器传动原理——牵引传动
19-3 机械无级变速器加压装置,调速机构
19-4 机械无级变速器的润滑
六 实验,上机与实践环节
(一) 实验:
按下述实验项目选择四个实验
1. 螺栓组联接实验
2. 螺栓联接变形协调实验
3. 皮带传动的滑动率和效率的测定
4. 滑动轴承的特性曲线,油膜压力分布曲线及承载能力曲线测定
5. 滚动轴承寿命实验
6. 弹簧特性曲线测定
7. 齿轮传动疲劳寿命测定
(二) 上机:按下述上机项目选择其一(课后自练):
1. 螺栓组紧联接疲劳强度CAD
2. V带传动疲劳强度CAD
(三) 课程设计:题目:
1. 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
2. 圆锥——圆柱齿轮减速器
3. 蜗杆蜗轮减速器
4. 齿轮——蜗轮减速器
5. 圆柱齿轮增速器
6. 双轴惯性齿轮传动激振器
7. 无级变速器
8. 其它
工作量:减速器(激振器,变速器)部件装配图一张,零件工作图2-3张,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6千——8千字)。
七 习题与作业
(一) 习题课:
按下述内容选2——3个习题课
1. 螺纹联接
2. 带传动
3. 齿轮传动
4. 轴
5. 滚动轴承
6. 滑动轴承
(二) 课外习题:
每章2——3题,内容以设计计算及机构设计为主。
(三) 设计作业:
按下述内容选择1——2个设计作业,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画装配图(课后自练)。
1. 螺旋起重器,夹紧器设计
2. 滚动轴承结构组合设计
3. 齿轮传动设计
4. 带传动设计
八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建议
见《机械设计学习指南》第七版,西北工业大学濮良贵·纪名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九 使用大纲应注意事项
(一) 本大纲的基本部分除带Ⅴ者外,是多数学生在正常负担情况下应真正掌握的内容。带Ⅴ号的内容属加深,加宽的内容,供不同专业选用。
(二)本大纲所列内容应通过讲课,习题课,课外作业,实验,设计作业,计算机程序设计和课程设计等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教学,并非单一课堂讲课的形式来实现。各环节应密切配合,防止脱节。
(三) 本大纲所列各章顺序并非讲课时章节的先后次序,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
(四) 本课程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为增强学生感性知识,以利各教学环节起到预期的作用,建议教师充分利用能说明问题的教具,实物模型和电化教学。
(五) 计算机程序设计应在带传动,齿轮传动,滚动轴承等章的习题课进行,课后学生上机编程至少一次(课后自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