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200
- 积分
- 12880
- 在线时间
- 32353 小时
- 精华
- 262
- UID
- 1
- 性别
- 女
- 考研年份
- 2014年
- 报考院系
- 公共管理学院
- 帖子
- 19286
- 威望
- 12880
- 金钱
- 61258
- 注册时间
- 2007-3-21
- UID
- 1
- 性别
- 女
- 考研年份
- 2014年
- 报考院系
- 公共管理学院
- 帖子
- 19286
- 注册时间
- 2007-3-21
|
《中华读书报》2015年09月30日19版
新华社总编辑给大学生的75封回信
张倩红
2015年3月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前夕,在河南大厦收到新华社原总编辑南振中先生《大学该怎么读——给大学生的75封回信》的打印稿。书信的起因是南先生2013年4月2日履职郑州大学新闻学院院长以后,在与学生开座谈会、发调研信的过程中梳理出来的问题。其中“写给博士研究生的短札”选自南先生2014年5月2日至11月11日间的信件往来,其余的都是给本科生的回信。细细品味书信的内容,犹如聆听圣者论道,不由想起“智者乐水”的古语。心灵被沐浴、思想被洗礼,触动力与冲击力难以言表。书信从形式上看多以阅读引出话题,其内容可以大致归为四类:即如何学习、如何领悟、如何交往、如何养性。每一封回信都是心与心的交流,没有浮华做作、没有居高临下、没有豪言壮语,只有真诚的理解与平等的互动。在本人看来,书信中最受用、最打动人的观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的兴趣需要呵护与培养
书信集的主要受众是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南先生在很多篇幅里谈到如何提升新闻人才的专业素养,如何培养理论课的兴趣、如何从专业教材中汲取营养、如何构建新闻大学生的“知识树”与“知识圈”等。针对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南振中先生结合自己的从业与成长经历,告诉同学们,即便是出于各种因素被动地选择了这个专业,也并不妨碍对新闻事业的热爱,要主动感悟、培养自己新闻工作的乐趣,这样才能点燃你对专业课的热爱与激情。在谈到大学生应该面对的人生选择时,南振中先生指出:“选择是一种取舍和决断”,“当面临太多选择时就会产生焦虑情绪”,但所有的选择都应发自内心,如果你选择了安逸舒适,就要承担相应的后果。
书信中有大量的内容跟学生交流如何读书的问题,包括如何读专业书、非专业书;如何处理精读与泛读的关系;如何破解电子阅读的高遗忘症;如何“听书”,如何形成数字化时代的“笔记系统”等。南先生认同新闻专业的学生应成为“优秀的杂家”,要有一定的知识素养。在“杂家”的养成上他强调三点:一是正视自己的知识缺陷;二是建立百科知识资料库;三是杂而不散,杂而有度。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如何面对“乏味枯燥书”?南先生以生动的事例告诉大家从三个方面寻找“趣味”:一是寻找启发,感受趣味;二是边学边用,感受趣味;三是触发联想,感受趣味。在培养兴趣的基础上,要认识到阅读所具有的直接价值与间接价值,把读书培养成一种个人爱好,把读书计划与自己的人生志趣结合,通过阅读打破自己的“眼界局限”,开拓自己的认知空间,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在成长中成才。只有真正把阅读变成一种内化于心的习惯,“终身学习也就成了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生存境界。”
二、关注身边的新闻、做“有学养的好人”
南振中先生引用《中国教育报》上刊登的《郑州大学五名保安考取名校研究生》的消息,引导学生:大学校园里并不缺少新闻,缺少的是“新闻发现力”与“锲而不舍、刨根问底的执着精神”。他认为,发现力就是经过研究、探索,找到别人没有发现的事物;锻炼新闻发现力,就是力求发现新事物、新现象、新经验、新趋势,澄清事实真相、描绘典型人物等。南先生进一步指出:“发现滞后”是新闻工作的一种“常见病”与“多发症”,发现力不仅来源于对知识的积累,也取决于对知识的感悟、拓展与现实运用。
南先生特别强调从点滴琐事中提升终身修养。他教育大学生怎样“坐得端行得正”、“怎样把话说得得体”、怎样“开口就能把握重点”、怎样在演讲中“还原感性”、怎样“丢掉拐杖依赖”、怎样“摆脱拖延症”、怎样发现“摆脱干扰的内在定力”、怎样学会“简单”等,他认为实现人生价值有三重境界:第一重是勤学苦读、默默奉献;第二重是作出贡献;第三重是奉贤、贡献、造诣相统一。一个人如果愿意以此目标规划未来,人生轨迹就不会出现太大的偏差。为了实现人生理想,修炼自身是必修课。他把《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中的一段话作为修养的准则:“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则心自净;澄其心而神之清”。当“严格自律”成为一种习惯后,就不觉得是一种“约束”,更不会感到委屈。南先生鼓励学生做“有学养的好人”,“学养”就是学问与气质、一种能够传递生命品位的气质、一种丰厚儒雅的底蕴。
三,“关心”与“被关心”的互动才能形成一个“场”
提出“两个舆论场”的观点被认为是南先生对中国新闻学的一个贡献,在他与学子的交流中也多次运用“场”的概念,来启发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的“舆论场”。他从“卧谈会”与“舍友文化”谈起,来说明一个充满正能量的生活场才能够训练出“学霸群”。与“身边人”的交流是大学生的重要人生课堂。他谆谆教诲大学生,在与人交往的问题上,要学会“关心”与“被关心”。关心与被关心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因此“要学会关心他人,也要习惯被他人关心”,一个人在关心别人的同时,要倾听、观察、感受“被关心”。“关心”与“被关心”要有反馈、要有互动,这样“关心”与“被关心”就形成了一个“场”——一种以关爱为主旋律的氛围与环境。
总之,读南先生的书信,不仅分享他的才学睿智,体味他清澈透明的精神世界、领略他的人格魅力,而且内心也会不可抗拒地被正能量所荡涤、所激励,自觉不自觉地少了许多困顿与焦虑,坚定了对今天的信心与明天的希冀。没有想到自己会被这本书信集如此深度地“感染”并难以释怀,一种久违的情愫涌上心头,由衷地为南振中先生点赞!也为此时此刻自己所拥有的这种“心常态”点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