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考研网育博书店

675

主题

0

好友

3000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8Rank: 8

升级  0%

UID
7
性别
保密
帖子
5940
注册时间
2007-3-25

创作 人气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3-28 13:11:0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权威推荐:郑州大学2023年考研内部权威资料【点击查看】
总部地址:郑州大学主校区育博书店
考研咨询热线:13633846090(同微信,请优先微信联系)
---------------------------------------------------------------------------------------
主要科研方向

分子流行病学
本研究方向学术梯队合理,科研经费充足,近年来在感染性疾病的分子流行病学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取得了重要成绩;承担并完成国际合作课题、国家科技攻关课题等15项;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其中十余篇被国际权威刊物SCI、CA、BA等收录;出版有关著作十余部。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探索,本学科在该研究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尤其在传染病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中,目前处于国内外先进水平。分子流行病学发展的意义:人类的任何疾病,首先表现在体内生物大分子和基因水平的变化,而临床表现是疾病发展的后期阶段,如果人们能在疾病自然史的最早阶段进行诊断、并能发现其原因予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则人类将免除许多疾病产生的恶果,尤其是一些严重疾病,如重大传染病、恶性肿瘤等,从而提高生命和生活质量;同时病原体的生物性状和致病性都具有其分子遗传学基础,从分子和基因水平研究病原生物特征和在疾病中的意义,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分子流行病学正是以人群为研究对象,在阐明疾病自然史、疾病和健康状态分布及其决定因素的基础上,研究防治疾病、促进健康的有效手段,以实现人类发病早诊、无病预防、人人健康的伟大目标;因此,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和实践对学科发展和人类健康都具有重大意义。
肥胖及其相关疾病流行病学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群平均期望寿命的延长、老年人口比例增加、以及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传染性疾病发病率的有效控制,当前以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为代表的慢性病的发病率正在快速增长,成为我国人民重要的疾病负担和医疗费用过度增长的主要原因。关于慢性病的分布规律已经清楚,也掌握了丰富的有关各种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同时部分人群干预试验说明慢性病的干预效果均十分良好。 但我国目前缺乏有关慢性病的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趋势的基本数据及基于社区(人群)的干预研究计划。本研究方向应用流行病学的原理和方法,在现代病因理论的 指导下,研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的发病率、患病率趋势、危险因素、筛检方法、人群干预研究的方法及干预效果的评价,研究的重点为发展基于社区(人群)的有效、经济和可行的慢性病特别是糖尿病的干预方法。通过本研究方向的研究工作可以提供我国慢性病的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动态趋势的数据,探讨各危险因素与慢性病和其相关并发症关系的前瞻性研究资料,同时探讨适合于我国的慢性病的人群或社区干预策略和措施,并评价其效果,为我国慢性病的科学研究及社区预防控制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职业肿瘤
从事焦油、沥青作业工人肺癌,发生率、死亡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职业肿瘤的发生具有接触人群稳定、病因明确的特点,有利于进行肿瘤发病机理及其防治的研究。肺癌是常见的职业肿瘤,多环芳烃为其主要致癌物。煤焦沥青(CTP)分离提取的混合物, 一半以上是多环芳烃,因此本研究方向选择CTP为致癌物进行动物实验和人群观察, 探索癌前监护指标和干预防护。 本研究组自1982年以来一直从事职业性肺癌的研究,现已形成了一个集现场、基础及临床于一体的科研团队。前期主要研究了煤焦沥青对人群健康的危险评价;中期主要研究煤焦沥青对人及动物生理机能的影响,特别是多环芳烃引起职业性肺癌的特点、致癌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地研究。近年来集中力量从分子水平继续进行肺癌病因学、早期监测指标和阻断干预及营养、药物、生物治疗的研究。
本研究方向选择CTP为致癌物进行动物实验和人群观察,探索癌前监护指标和干预防护,采用动物自然吸入沥青烟气,进行了煤焦沥青诱发大鼠肺癌的实验研究,通过不同剂量CTP对大鼠的气管内灌注和小鼠沥青烟气吸入染毒,诱发肺癌。同时在染毒后不同阶段对动物的生物膜指标、细胞免疫和细胞遗传学指标进行筛检,观察其致肺癌作用及癌前机体的损伤表现,为职业人群健康监护指标选择提供了理论基础。对煤焦沥青作业工人生物膜损伤、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细胞遗传学指标的改变进行了长达十余年的动态观察研究。以探索人群监护指标,达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目的。为了提高肺癌的预报性,本研究组在引进国外检测方法基础上,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和高通量的毛细管电泳技术加以改进,建立了ras癌基因P21蛋白的检测方法、抑癌基因表达产物P53蛋白的测定方法,进行了肺癌组织FHIT基因和端粒酶表达的研究,从分子水平对肿瘤高危险人群进行检测。依据临床症状、家族史、影响学指标、细胞组织学指标及十几种肿瘤标志物研究,采用神经网络和模糊技术进行识别判断,建立了肺癌早期诊断专家系统,并应用于临床实践。该成果已被多家媒体报道。依据大蒜的抗氧化和提高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本课题组观察到大蒜能明显降低吸入CTP染毒的小鼠肺癌发生率。采用大蒜对焦炉工进行为期半年的实验性服用,同样观察到大蒜具有对细胞膜的保护作用和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本研究方向煤焦沥青诱发肺癌研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究,高通量的毛细管电泳技术用于基因突变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先后共发表近90多篇论文,其中被CA收录40多篇。目前该研究项目已培养博士研究生2名(在读5名),并且已引起了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所属的国立职业安全与卫生研究所同行极大兴趣,双方已经达成合作协议;还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程书钧院士初步达成肺癌合作研究的意向。
生殖发育毒理
化学物质对环境的污染一直备受全社会关注。工农业生产广泛接触各种化学物质中有相当一部分对人体有一定毒性。随着国内外对化学物毒理学研究的日益深入,发现有些化学物质还具有生殖毒性。目前对化学物质生殖毒性的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化学物的生殖毒性不仅影响接触者本身,而且危及下一代健康。如,父母接触一定剂量的化合物可引起生殖细胞损害,进而导致子代发育迟缓或畸形。我们着重研究各种化学物的遗传与发育毒性的特点,寻找安全接触剂量,探讨外来化学物对生殖系统及子代健康的影响,寻找安全接触限值,为制定和修订卫生标准提供科学依据。在探讨重金属铅的生殖毒性基础上,对金属汞的生殖毒性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提示,汞可在睾丸蓄积,具有一定的慢性毒作用,雌孕鼠接触一定剂量的汞可致仔鼠行为发育迟缓,记忆力下降,其效应在接汞人群及其 6岁以下子女智能测验中得到验证。
男性在体内汞负荷增高情况下可引起精液量减少、液化时间延长,精子密度减少,活精率下降、 精子畸形率增高等,同时还观察到汞对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此结果为保护汞作业者及其子女健康,制订相应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研究结果多次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会议交流。论文“The effects of exposed to mercury vapor on behavioral development in mice”在第四届国际神经毒理学(4T International Neurotoxicology Associatrion INA)学术讨论会上交流(丹麦),论文”Influence of exposed of mercury on intelligental development of childre in parents”被第五届INA学术讨论会录用,得到同行广泛重视和好评。 1999年10月, 该项成果“金属汞的生殖毒性及其对子代健康影响的研究”获河南省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94年与丹麦Aarhus大学生殖毒性中心联合开展了铬极其化合物的生殖毒性研究,此项研究的阶段性成果1999年9月已通过鉴定。 1999年6月,我们与美国NIOSH病理研究室初步达成了合作意向,联合从事金属遗传毒性机理的研究,从分子水平探讨外来化合物的遗传毒性作用机理以及环境雌激素样作用,为保护和促进人类健康、提高生存质量作出贡献。
环境毒理
环境毒理学(Environmental toxicologg)是我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卫生学教研室科研和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向。多年来利用环境毒理学技术、方法、深入研究探索了我省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存在的环境毒物,例如汞、铬、氟、苯等,先后承担并完成省、厅级及横向联合课题十余项,发表论文百余篇,获科研成果八项。自90年代以来已为社会培养硕士研究生5名。目前,尚有5名硕士生在读。随着学科的发展,在科学研究中我们在传统的生理、生化、细胞生物学指标的基础上,致力筛选建立分子生物学技术指标,使学术水平更上新台阶。
营养与疾病
本研究将利用营养学、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的方法和技术探讨这些与营养相关的慢性疾病的分布、发病原因、流行趋势,评价膳食营养干预措施的预防效果,为采取疾病的一级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利用现代分析仪器设备检测和分析食物中具有预防慢病作用的有效成分,研制开发对慢病具有防治作用的保健食品。并进行食物中致癌因素和抗癌因素的分子毒理学研究。
利用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和技术探讨慢病的发病机制,膳食营养因素特别是具有生物活性的非营养成分对癌症、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预防作用机制,为慢病预防和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和切实可行的方法。
利用营养学、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和技术研究营养缺乏病发病的分子机理和预防措施,为预防和控制营养缺乏病提供理论依据。
本研究方向是预防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在慢性疾病和营养缺乏病的预防和控制方面处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对改善人民生活、提高健康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新资源食品开发与研究
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有着丰富的农业资源。结合我省农副产品的特点及教研室的技术优势,现正从事的相关项目有:苹果的多级生物转化与综合利用、拟黑多刺蚁的综合利用、银杏精油的提取工艺研究、活性淮药(山药、生地、牛膝)粉的工艺研究、真空软管装蒜茸及果蔬浆(汁)的工艺研究、吉利芦荟的综合利用、含有抗病因子牛奶的研制、营养素生态整合活性铁酸奶的研制、河南传统食品与特色农产品的精深加工等。
居民健康评价与卫生统计学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统计学方法与技术在许多研究领域中都具有重要地位。本科研方向主要研究健康指标的概念、内容、测量方法及其评价方法。居民健康评价主要包括居民文化素质评价、居民体质状况评价、智力发育评价、疾病与残疾评价及生命质量综合评价等方面。该研究方向的主要任务是运用现代统计学方法与技术建立生命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正确评价居民健康的总体水平及其差异。该研究方向于1988年确立,研究人员梯队合理,分工明确,取得了重要成果。近5年来主持或参加了世界卫生组织(WHO)资助项目1项、欧盟资助项目1项、“卫Ⅳ”、“卫Ⅷ”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5项和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等研究工作。获得省级优秀科研成果奖、河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及厅级科研优秀成果奖共12项,编写著作15部,发表论文120余篇。
社会医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学科
  1.社会因素与健康研究:研究社会因素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及其规律性。在现代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指导下,运用新的医学思维观念和社会医学基本理论与方法,探讨和分析社会诸多因素对人群健康与疾病的重要作用,研究当代社会卫生状况及医学所面临的重要社会医学问题,以及高危人群保健及主要社会病的防治措施,为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2.卫生事业管理研究:研究卫生事业发展规律与中国卫生事业管理的理论、原则和方法,研究中国和世界各国卫生事业管理的历程和历史经验;研究如何提高卫生服务的普及程度和居民接受卫生服务的能力;研究卫生资源的最佳分配方式和方法,控制医药费用,提高卫生服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研究如何改进卫生服务质量,提高居民健康水平等问题。
  3.卫生经济研究:研究以提高人民健康为宗旨的医药卫生服务资源如何最佳分配和有效利用。探讨经济学原理在卫生行政决策、医院科学管理、医疗保险等领域中的应用。包括卫生经济学基本理论、政府在卫生服务中的作用、卫生改革与可持续性筹资、医疗保险制度、计量经济学方法等内容。
  4.医院管理研究:运用现代管理学的原理、方法,从医疗机构宏观和微观的角度,研究医院运行过程中的现象及其规律,以期达到提高医院医疗服务质量和医院运营效率。主要研究内容为医院的内部运行机制、管理机制,人、财、物、信息、质量、时间等管理要素的合理配置与使用,以及影响医院运行的外部环境和外部关系。
  5.卫生服务研究:卫生服务研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我国卫生领域中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卫生服务研究是系统分析各种影响卫生服务利用的因素,重点研究覆盖面和服务的可及性、医疗需求、卫生资源和服务利用等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这些因素对卫生服务系统的影响,最佳的卫生保健服务就是科学的组织卫生事业、充分利用医疗卫生和其他学科领域已经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最大限度的利用卫生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和信息等资源,保护人民健康。卫生服务研究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已经在我国卫生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推动我国卫生事业现代化管理日益显示了它的学术意义与实用价值。
儿童心理与常见病研究
儿童少年时期是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探讨儿童心理发展的外界影响因素,分析儿童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为儿童提供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及时发现并矫治心理障碍,是一门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儿童心理卫生,在我国是一门年轻的学科,“文革”中曾遭封杀,现在同国外有较大差距,积极开展这方面的研究,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是十分必要的。我国独生子女较多是一大特色,积极开展独生子心理卫生研究是我国国情的要求,国外对此研究较少,是我们的特色之处。我国学生课业负担重,心理压力大,心理卫生问题比较特殊,研究其规律,提出积极有效的干预对保证下一代的心理健康有关着重要的意义。儿童少年是一个较大的群体,不同的年龄时期不同的心理发展特点,也有不同的常见心理卫生问题,因此,有许多内容需要研究。
1997年我校以儿少卫生教研室专家为技术骨干,设立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常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还为原河南医科大学的学生都建立了心理档案。我科室开展过离婚家庭子女心理特征研究,中学生学习焦虑研究,微量元素与心理障碍关系的研究,学习焦虑干预对策的研究等科研活动。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问题的研究已成为我们目前和今后的主攻方向,也是我们在心理卫生研究方向的特色之处。研究儿童少年心理卫生问题同研究其心理发展规律有着同等重要的学术地位,但前者更具有实用性、更有现实意义。
近些年来,一些儿童少年常见病的患病率在逐渐减少,例如贫血、寄生虫感染、沙眼等的患病率都在下降,另有一些常见病的患病率居高不下,如视力不良、弱视等,还有一些新的问题正在悄悄出现,如儿童单纯性肥胖、儿童高血压、儿童糖尿病、儿童血液病等。
本研究方向侧重于对新近呈上升趋势的儿童疾病进行研究。我国儿童少年肥胖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目前已达10%左右,成为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胆石症等成年期疾病的发病基础。成年期疾病的童年期预防已受到同行们的高度重视。我科室开展过万余名中小学生肥胖发病率的调查,做过儿童肥胖影响因素的研究,目前正在进行瘦素、胰岛素等有关单纯性肥胖发病机制的探讨(省科技厅立项课题),这些前沿科学都具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对于保护儿童少年的健康进而增强我国人口体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职业性肺病与肿瘤
  自八十年代初开始进行职业性呼吸系统疾病研究以来,对煤焦沥青、多环芳烃类接触引起职业性肺癌的发生发展、特点、诊断、治疗、预防等进行了全面研究,吸纳信息学、计算机及化学等相关学科的人员参与在国内率先开展了高通量毛细管电泳技术和模糊神经网络专家系统在肺癌早期诊断的应用研究,以大蒜的干预防护研究为起点逐步扩展到营养、药物、生物制剂等的阻断和治疗研究,已先后发表百余篇论文,光明日报等媒体报道后受到社会极大关注。 “毛细管电泳技术和模糊神经网络专家系统再肺癌早期诊断的应用”获河南省科技成果二等奖。对尘肺病的发病机制、预防,特别是对煤矿工人中尘肺患者全肺灌洗治疗作用机制和效果进行的相关研究,填补了河南省作为尘肺大省在该领域的研究空白,为河南尘肺防治工作做出了创新性的贡献,该项目于2004年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本研究方向承担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以及教育部“211工程”建设项目“肺癌高危人群基因多态性及早期预警系统的研究”及“肺癌基因、蛋白标志物研究”、“尘肺发病分子机制”等多项研究课题。研究重点为:①在以往研究基础上将肺癌早期预警向前延伸,选择肺癌发生早期分子事件和个体患癌遗传易感性为切入点,应用高通量生物分析技术和先进的模糊神经网络技术,对肺癌相关基因、蛋白质表达谱进行系统和相对宏观的研究,进一步探明肺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筛选和确认肺癌关键基因及蛋白质。以期尽快建立肺癌及高危人群智能化预警系统,明确肺癌早期诊断指标和治疗的关键靶点,开发适宜技术应用于肺癌高危人群筛检、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为肺癌的综合防治作出较大贡献。②在尘肺研究中,通过基因芯片、mRNA差异显示及蛋白质组学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不同阶段尘肺组织与正常肺组织差异表达的基因和蛋白质进行比较与鉴定,筛选、确认与尘肺发生发展相关的关键性基因和蛋白质,探讨尘肺发病的分子机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尘肺病个性化预防措施、早期诊断方法和新的治疗手段提供理论依据,为降低尘肺发病率和死亡率做出贡献。
职业毒理学
  研究方向从河南省职业危害的实际情况出发,从1980年开始先后研究了铅、汞、苯、锰、铬酸盐、农药等毒物毒效应、中毒机制、早期诊断及防治措施。目前学术队伍中有教授2人、副教授3人,其中博士4人、硕士2人。承担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河南省高校杰出人才科研创新基金项目、河南省医学科技创新人才工程项目和郑州市科技攻关重点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伏杀磷农药的毒性实验研究”、“煤焦沥青致癌性及癌前监护指标的研究” 、“金属汞经人体胎盘转运和乳汁传递及对生殖(子代)危害的研究”分别于1984年、1989年、1997年获河南省科技成果三等奖;“职业性肺癌高危人群生物监测指标和大蒜的干预实验研究”、“河南东亚钳蝎蝎毒的质量标准、生产及药用开发”和“金属汞的生殖毒性及其对子代智力发育影响的研究”分别于1996年、1999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近年来,本研究方向将细胞与分子生物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外源化学物所致毒性效应、DNA损伤、基因突变、加合物形成、蛋白标志物的检测等研究,逐渐形成了较为明显的优势。采用国际尖端技术之一的超分子化学技术,开展从分子水平上检测化学毒物毒效应、增强化合物抑制或杀伤肿瘤细胞效果并减小对机体的毒效应等研究。利用超分子化学原理将具有治疗作用的核酸(或核酸片段)与高分子聚合物(如多肽)进行组装,形成纳米级粒子,提高肿瘤细胞对其的摄入率及其杀伤肿瘤细胞效果;开展纳米级粒子的毒理学系统研究;通过对天然高分子聚合物进行修饰或合成特定结构的高分子聚合物,力图达到在实现靶向治疗目的的同时减少其对机体组织的毒性作用。本方向在以往对重金属毒物生殖功能损伤和子代发育毒性研究的基础上,应用受体分析、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技术,从分子水平研究金属及类金属对人体自身激素信号传导过程的影响、对生殖机能和内分泌的干扰作用,尤其是拟雌激素样作用及抗雄激素样作用的分子机制,并探讨相应的干预措施。研究结果能为进一步深入认识重金属毒物的生殖危害提供科学依据,为改善和保护环境、提高人类生存质量作出贡献。
  目前所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具有肿瘤细胞靶向性的NGR-反义核苷酸超分子组装体研究”已有重要进展,研究论文先后在“Clinical Chimica Acta”等SCI收录期刊发表。
环境疾病与污染控制
  该方向自1986年开始,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形成一支结构合理、实力较强的科研与技术开发相结合的学术梯队。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2人;具有博士学位者3人,硕士2人。自1990年以来,本方向先后承担并完成了“食管癌高发区人群环境流行病学调查”、“环境中氟水平对人群健康效应的影响”、“河南省14万吨/年乙烯工程环境影响(健康)评价”、“黑河污染对沿岸居民健康的影响”、“黄金生产区汞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平顶山矿区高放射性饮水的健康效应研究”、“莽河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河南省地氟病流行区降氟改水效果评价”、“氟、硒、碘联合生物学效应研究”等课题。其中“黑河污染对沿岸居民健康影响”的研究,经中央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对黑河、淮河治理工作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另外本方向长期进行水污染评价和控制理论与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开发了多项水污染处理实用技术,承担了多项重大废水处理工程应用项目,为河南省的水污染控制和水质量改善做出了贡献。承担的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厌氧复合床废水处理技术”和“周期循环活性污泥法废水处理技术”均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已推广应用到生活污水、啤酒废水、酒精工业废水、抗生素废水、制革废水、化纤废水等废水处理工程中,取得了显著的环境经济效益。经过4年研究开发和设计建设的河南天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抗生素废水处理工程被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评为国家环境保护百佳工程;采用氧化技术及国产配套设备设计的长沙第二污水处理厂被建设部评为全国城市污染治理优秀工程。本方向近五年获得化学工业部、省科委、教委、卫生厅及横向协作经费资助100多万;获多项省、厅、局级科研成果和水处理工程优秀设计奖;撰写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并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目前本方向的研究在国内外处于先进水平。
  本方向目前针对河南省饮用水源藻类污染状况进行深入研究,并致力于降藻去毒应用技术的开发,以进一步提高城市生活饮用水质量;在饮用水净化和污水处理方面重点研究开发廉价、吸附量较大、能装柱连续运行、饱和后容易再生、可循环使用的生物吸附剂和矿物吸附剂,提高去除水体中的重金属和某些有机污染物的效率,为保护河南省水环境做出贡献。


[ 本帖最后由 蓝水儿 于 2007-3-28 13:25 编辑 ]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考研的路上,郑大考研网和你一起前行^^
welcome towww.zzuedu.com

3

主题

0

好友

3000

积分

荣誉版主

局长

Rank: 8Rank: 8

升级  0%

UID
16900
性别
帖子
325
注册时间
2008-4-7
2#
发表于 2008-8-16 23:28:11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9

积分

新手实习

Rank: 1

升级  90%

UID
26768
性别
保密
帖子
9
注册时间
2008-9-12
3#
发表于 2008-9-12 17:26:03 |只看该作者
xiexi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 ( 豫ICP备07041838号 ) |

郑大考研网育博书店 Powered by 育博书店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