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200
- 积分
- 12880
- 在线时间
- 32353 小时
- 精华
- 262
- UID
- 1
- 性别
- 女
- 考研年份
- 2014年
- 报考院系
- 公共管理学院
- 帖子
- 19286
- 威望
- 12880
- 金钱
- 61257
- 注册时间
- 2007-3-21
- UID
- 1
- 性别
- 女
- 考研年份
- 2014年
- 报考院系
- 公共管理学院
- 帖子
- 19286
- 注册时间
- 2007-3-21
|
日前,第五附属医院血管外科成功开展了河南省首例药物涂层球囊腔内治疗。一位80岁高龄的患者依靠这一先进治疗方式解除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引起的病痛,手术效果令人满意。与传统的普通球囊扩张微创手术相比,该术式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大大降低。
患者半月前突然出现右小腿及右足疼痛、发凉,且疼痛症状逐渐加重,同时出现右足紫绀。在当地医院溶栓治疗后,右下肢疼痛、发凉、麻木症状不仅没有改善,反而进一步加重,患足濒临坏死,当地医生建议截肢治疗。患者家属经多方打听,慕名来到河南省血管外科主委单位、河南省医学重点培育学科——五附院血管外科就诊。医院副院长、血管外科专家王兵教授接诊后,仔细研究了患者的病历资料及影像学资料,考虑患者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右下肢动脉血栓形成”。鉴于患者在外院已尝试置管溶栓治疗,但效果差,只有进行“杂交手术”才有可能挽救患者肢体。所谓“杂交手术”,即先经传统手术切开取栓,再通过球囊或支架置入的腔内方式解决原发的狭窄或闭塞性病变。
经过详细的术前评估和精心的术前准备,手术如期进行,由王兵教授亲自主刀,在崔文军副主任医师、王颖主治医师及李攀峰住院医师的配合下,手术顺利取出长段混合性血栓约20cm,但造影显示腘动脉段仍存在重度狭窄。由于该狭窄的存在,血流无法顺利通过,导致远端血供仍差。传统的解决方案有两个,一是置入金属支架,但该病变位于膝关节,日常活动度较大,长期活动容易导致支架断裂,从而引起症状复发;另一方案是单纯的普通球囊扩张,但术后再狭窄率极高,所以该处病变的治疗在学术界仍是一大难题。经过周密的分析,王兵教授认为药物涂层球囊能完美的解决这一问题。该产品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取得了非常满意的临床效果,它既能避免支架置入,又能维持较高的血管通畅率,符合血管外科领域最新的无支架(no stent)治疗理念,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利器。今年刚刚进入国内市场,尚未在省内应用。在充分与患者家属沟通后,河南省首个应用于临床的药物涂层球囊被缓缓送入病人血管内,随着扩张的顺利进行,药物被成功释放到病变血管内壁,该药物能有效的抑制血管内膜的增生,从而提高远期通畅率。再次复查造影显示腘动脉狭窄解除,胫前、胫后动脉成功开通,血流恢复通畅(图4),手术效果显著。术后患者胫后、足背动脉搏动即刻恢复,皮肤温度及颜色恢复正常,患者疼痛、麻木、发凉症状明显好转,挽救了患者的肢体。
药物涂层球囊技术(DCB: drug coating balloon),是通过将抗血管增生药物涂于球囊导管表面,通过抑制内膜增生从而减少再狭窄。国外关于DCB 的临床研究显示,药物涂层球囊在治疗周围动脉(血管直径为2~8 mm 或更小)狭窄时,其术后再狭窄发生率为5.5%,显著低于普通球囊治疗的31%的血管再狭窄发生率,目前药物涂层球囊在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2009年1月,外周球囊新产品紫杉醇洗脱球囊导管在欧洲批准上市,2014 年10 月,美国FDA批准首款治疗下肢动脉疾病的药物涂层血管成形术球囊导管。2016年,药物涂层球囊在国内上市。第五附属医院血管外科作为河南省血管外科发展的领头羊,在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及先进的治疗手段。此次在省内率先使用药物涂层球囊治疗该类病变,顺利攻克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易复发、支架内再狭窄、支架断裂、多次手术等难题,开启了省内血管外科领域无支架(no stent)的新时代,对于河南省血管外科技术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也为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