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考研网育博书店

标题: 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硕士生导师名录 [打印本页]

作者: 蓝水儿    时间: 2007-3-28 14:09
标题: 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硕士生导师名录
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硕士生导师名录
李月白     侯卫红     金  戈     张  朝       邢  莹      单  杰       许继田     王明臣     安玉会     孔旭黎     冯平福            章  茜       买  玲       丁  一     陈宗德     张云汉    赵国强     李惠翔     陈奎生     杨胜利     崔  晶       陈壬寅
鄢文海     赵明耀     文小岗   付春景      李付广    杜  英       李文才     薛长贵     李道明     武  峰       董子明
李珊珊     程晓丽     郑  红     秦东春      李晓文    高晓群      张钦宪    臧卫东     王纯耀     罗  予       全宏勋
孔令非     王应太     张  红     岳保红      田爱琴    闫红涛      胡志荣    马希涛     王立东     王中全     张  艳
冯国清     乔海灵     张莉蓉    付润芳      朱  琳     和喜梅      华海婴     毛理纳     王庆端    杨  波

作者: 蓝水儿    时间: 2007-3-28 14:10
李月白,女,1961 年 1 月出生,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副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4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医疗系,1993年河南医科大学生物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医学硕士学位。1994年任讲师,1997年晋升为副教授。2000年1月~2002年8月于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癌症中心实验室研修。2003年晋升为教授。目前已从事生物化学教学与科研20余年。承担学校医学各专业研究生、本科生、留学生等各项教学任务, 1998年被评为 “三育人”先进个人。1999年被评为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2004年被评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带头人。1994年为河南省生物化学学会秘书。2005年为河南省生物化学学会理事及副秘书长。曾先后主持、参与科研项目10余项。荣获各级科技成果奖9次(省部级3项,厅级6项)。先后发表论文36篇,其中,国际刊物和核心期刊30篇。著书4部。目前承担“siRNA阻断PPARY基因表达预防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研究”获2005年河南省医学科技创新人才工程项目资助。“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致病机理及防治研究”获2004河南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作者: 蓝水儿    时间: 2007-3-28 14:10
侯卫红,女,1966年9月出生,医学博士,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学科带头人,郑州大学中青年优秀骨干教师,河南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副秘书长,美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会员。

    侯卫红副教授主要从事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特别是在肿瘤抗血管治疗的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被国内外同行专家一致认可的成绩。2005年8月,她研究论文经世界最大和最权威的癌症研究协会—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Cancer Research, AACR)顶尖专家的评审,从几百名来至世界各地的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被授予青年学者奖(Scholar-in-Training Award),她本人应邀于2005年10月远赴大洋彼岸的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参加了美国癌症研究协会第四届癌症防治研究国际前沿国际会议,并领取了这一奖项。在仅有的五位获奖者中,她是唯一的一位华人,也是唯一的一位女性青年科技工作者。近年来,她多次应邀请参加国际会议,2004年10月参加了在奥地利维也纳举办的第29届欧洲癌症研究大会(29th ESMO European Society for Medical Oncology Congress),2004年8月参加了第21届国际肿瘤标志物肿瘤学大会(21st 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Tumor Marker Oncology Conference),2005年8月参加了郑州大学食管癌国际研讨会(Zhengzhou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sophageal Cancer),2005年10月参加了第五届生命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5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terdisciplinary Life Science—From Genome to Function),研究成果受到与会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

    近几年,侯卫红副教授在国内外知名的学术期刊上共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在本专业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被SCI收录3篇,Medline收录3篇,其余论文全部刊登在国内一级学报和核心期刊上。作为项目负责人,她的研究成果获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一项,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一项,作为课题的主要完成者,获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一项,河南省卫生厅科技成果奖二等奖一项。已完成研究项目经河南省科技厅组织鉴定,从事研究内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国家教育部“十五”“211”工程重点学科“肿瘤与生物工程”子课题:鼠源性Canstatin 的抗肿瘤作用及其在盐藻中的表达;郑州大学青年骨干教师资助项目:血管生成抑制因子Canstatin 的基因克隆及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还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高新技术“863”等项目的研究。参与编写的教材3部,其中担任主编一部,副主编一部,编委一部,副主编一部,撰写共30万字左右。教材被高等院校学生作为教科书,并受到好评。

作者: 蓝水儿    时间: 2007-3-28 14:11
     张朝,女,基础医学院生理教研室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学科学术带头人。1983年毕业河南医学院医学系,获学士学位;1992年于河南医科大学生理学专业获医学硕士学位;1996年于河北医科大学生理学专业获医学博士学位;2000年-2003年在美国加州大学(DAVIS)以访问学者身份从事基础医学研究。20多年来一直工作在生理学教学和科研第一线,承担本科生、专科生、留学生、研究生的生理学理论和实验教学以及神经生物学理论课教学任务。主要科研领域为心肌电生理,即用常规电生理记录技术和膜片钳技术,结合使用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技术等,研究心肌组织、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心肌离子通道的动力学特征及其调节机制,所涉及的信号转导途径等。近5年来,共发表科研论文18篇,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9篇,均被SCI收录,影响因子总数达56.967。其中2篇第一作者的论文首次证实哺乳动物心肌细胞存在Cav1.3钙离子通道,分别发表在心血管研究领域国际顶尖级杂志Circulation和Circulation Research。现有在研项目3个,河南省创新人才工程项目1个;横向联合项目1个;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个。
作者: 蓝水儿    时间: 2007-3-28 14:12
邢莹,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生理学会理事、中国神经科学会理事、河南省生理科学会理事长。河南省重点学科神经生物学的学科带头人。从事干细胞克隆、扩增以及与神经细胞分化发育、功能重建的研究。曾先后在日本和美国研修及合作研究。主持国家‘211工程’重点研究课题1项,省部级及厅局级课题6项,主编论著2部,发表论文50余篇,SCI收录7篇。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项。
作者: 蓝水儿    时间: 2007-3-28 14:12
许继田,男,1963年3月生,医学博士,生理学副教授,生理学硕士生导师。1984年开始从事生理学教学工作。自1995年7月河南医科大学生理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至今,在郑州大学医学院(原河南医科大学)生理学教研室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1995年11月晋升为生理学讲师;1999年11月晋升为生理学副教授。2006年6月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生理学博士研究生毕业并获医学博士学位。曾获河南省科技进步贰等奖和河南省医药卫生科技成果壹等奖各一项。

    目前研究方向:病理性疼痛及其机制

    代表性论著:Xu JT, Xin WJ, Zang Y, Wu CY, Liu XG.The role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in the neuropathic pain induced by Lumbar 5 ventral root transection in rat. Pain, 2006, in press.

作者: 蓝水儿    时间: 2007-3-28 14:13
王明臣,男,汉,1963年3月出生,民盟盟员,医学硕士,在读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1980-1985年就读河南医科大学卫生系本科;1985-1987年在河南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卫生教研室任教;1987-1990年 攻读河南医科大学生物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90-至今 在河南医科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主要研究方向:1. 氧化应激损伤相关疾病及干预防治; 2. 肿瘤发生的生化及分子机制研究。首次揭示食管癌及癌前重度增生人群存在“无活性或功能缺陷的CuZnSOD”,为食管癌的干预防治提供了新的线索和途径。目前主持省级科研课题2项,厅级科研课题2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著作及教材4部;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1项,厅级科技成果3项。
作者: 蓝水儿    时间: 2007-3-28 14:13
安玉会,男,1952年10月出生。河南省临颖县人。1979年兰州大学毕业。1980年师从我国医用抗生素的奠基人,庆大霉素,更新霉素,环抱霉素等多种医用抗生素的发明者王岳教授攻读硕士学位。1984年至1985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陆士新院士实验室学习。1993年至1996年先后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卫生系和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留学。1996年回国后,先后承担了河南省“九五”重大攻关课题和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项目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先后研制了戒毒肽,酸性肽(脑肽精),骨蛋白和骨肽等生物产品。目前,主要从事老年痴呆发生的分子,细胞和整体机制和治疗药物及掌控大脑学习记忆功能的核心分子体系研究。
作者: 蓝水儿    时间: 2007-3-28 14:13
冯平福教授1976年毕业于河南医学院,1982年获硕士学位,1985-1988年师从王雨若教授和周衍椒教授,研读并获得博士学位。1990年,赴美国University of Texas,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 at Dallas作睡眠机制的博士后研究。1992年,进入睡眠研究的发源地,University of Chicago研究睡眠功能和机制。1995年7月,被Emory University 聘为讲师,并有幸进入世界著名的新生儿快眼动睡眠功能研究实验室,与世界上最早开始研究睡眠与抑郁症关系的专家Dr. Gerald W. Vogel 一起,研究抑郁症大鼠模型的神经发生机理。1998年晋升为副教授,研究抑郁症的发病机制。2002 年, 转入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继续研究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并开始研究增食素系统在睡眠和抑郁症中的作用。二十多年来,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冯平副教授一直从事研究睡眠的功能与机制行为学研究,近十多年来,则以睡眠行为研究为基础,研究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并自行设计了幼年大鼠长时间连续睡眠描记和计算机控制的全自动睡眠剥夺的实验方法。证明了多年来许多人欲研究而不能的设想,即用非药物方法剥夺幼年大鼠快眼动睡眠同样引起成年大鼠的抑郁症 。 并且证明了幼年快眼动睡眠剥夺引起的病变与觉醒有关。2005年被特聘为郑州大学生理学教授。目前,已经在生理学教研室建立起自动多道睡眠描记系统,所在研究组正在围绕睡眠与发育、睡眠与抑郁症的关系等开展系列的研究。
作者: 蓝水儿    时间: 2007-3-28 14:14
章茜,女 , 汉族, 1982 年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医疗系,中共党员,硕士学位,现任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 1998 年- 2005 年任基础医学院副院长,基础医学院党总支委员,生理学教研室党支部书记。兼任中国生理学会理事、河南省生理科学会秘书长、河南省医学会理事。 章茜 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神经生理学教学和研究。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40 余篇,主编《生理学》教材三本,主编专著《神经分子生物学》、《揭开脑与思维的奥秘》二部。新近参加编写的全国面向 21 世纪研究生教材《临床生理学》已由科技出版社出版。所从事的“睡眠的神经生理学研究”, 1996 年获得河南省医药卫生科技成果一等奖, 1997 年获得河南省科技成果二等奖;“睡眠—觉醒周期及其神经控制”获得卫生部科技成果三等奖。获得过校级优秀共产党员、校级“三育人”先进个人、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现在国外留学。
作者: 蓝水儿    时间: 2007-3-28 14:16
买玲,女,1957年生,回族,研究员,硕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郑州大学医学院医疗系,获学士学位,1983年分配到河南省肿瘤研究所,1986—1988年留学美国,研修分子生物学,1988年回国后,一直从事肿瘤生物治疗和肿瘤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工作,1998年任肿瘤研究所医学生物室副主任,2002年竞争上岗,担任省肿瘤医院科研外事科科长。

    任职期间,承担省重大课题二项,创新人才工程课题一项,科技攻关课题四项,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省三等奖二项,厅一等奖一项,厅三等奖二项,专著二部,发表国家级核心杂志文章20余篇。

    所获荣誉:
    1、2000年省人事厅跨世纪人才培养对象
    2、2004年河南省科技系统先进工作者
    社会兼职:
    1、河南省抗癌协会生物治疗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河南省抗癌协会四届理事会理事

作者: 蓝水儿    时间: 2007-3-28 14:17
丁一教授,从事消化道肿瘤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发表论文60余篇,获省级、厅级科研成果奖各2项,出版著作12部。
作者: 蓝水儿    时间: 2007-3-28 14:17
陈宗德 ,男 ,中共党员,1976年毕业于原河南医科大学医学系,同年留校在微生物学于免疫学教研室任教。从事本专业教学科研近30年,承担研究生、本科生《医学免疫学》和《医学微生物学》多项教学任务。1995年被评为郑州市“三育人”先进个人,多次被评为河南医科大学和郑州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现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主任、形态学实验中心常务副主任、基础医学院院长助理、中华医学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分会第六届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近年来主要从事癌胚抗原基因疫苗、乙肝病毒基因疫苗构建和免疫效应等研究工作,曾发表论文30余篇,共同完成和参与多项课题研究,获河南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作者: 蓝水儿    时间: 2007-3-28 14:21
张云汉,从事病理学教学、科研医疗及研究生培养工作。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学教授、主任医师;河南省肿瘤病理重点实验室主任及学术委员会主任;郑州大学病理学教研室主任;郑州大学一附院病理科主任;病理学硕士生及博士生导师;河南省重点科学术带头人;中华医学会河南省分会副会长;河南省抗癌协会常务理事;河南省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南省动物学会常务理事。

    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食管癌高发区林县开展食管癌防治研究,在食管癌的早期诊断、发生机制及高危人群监测技术研究方面成绩突出。参与研制的“食管细胞采取器”,不仅开拓了细胞学在食管癌诊断中的应用,而且为食管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了重要的手段,于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80年代后期,率先系统地探讨了Langerhans细胞在食管癌发生中的意义。采用酶细胞化学、免疫组化、形态定量和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对Langerhans细胞在食管癌发生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研究成果达国际领先不平,成果被《中国“八五”科技成果选》收录。1990年起,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并完成国家“八五”攻关课题“食管癌高危人群筛查及监测技术研究”,通过5年的深入研究,在食管癌高危人群监测技术方面有新的突破与发现,研究结果于1996年通过国家验收,并被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和国家财政部联合授予: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重大科技成果奖。近年来在肿瘤的生物治疗、食管癌的分子发生机制和食管癌相关基因的筛选及鉴定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取得相应的进展,其研究成果多次被《中央电视台》、《健康报》等多家媒体报道。现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课题5项。历年来共发表论文236篇,出版专著8部,获国家级成果奖3项,省、厅级成果奖17项。


作者: 蓝水儿    时间: 2007-3-28 14:22
赵国强,1965年生,教授,医学博士,自1992年以来一直从事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发表论文40余篇,参加国际会议七次,宣读论文三篇。

    主持和作为主要成员的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四项,国家医药重点项目一项,教育部重点项目一项,省科攻关课题四项,省教育厅、省卫生厅课题四项。

    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一项;省厅级科技成果一等奖两项,二等奖四项;获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二项,二等奖三项,三等奖五项。

    1994年在国内率先建立了人微小病毒B19的DNA检测方法,填补国内B19病毒感染诊断的空白;1998年发现新型肝炎病毒TTV的基因亚型,收录于国际基因数据库;1999年参与发现食管癌中存在DNA polymerase beta基因变异;2001年与省人民医院一起在国际上首次发现“青年型帕金森氏病”相关突变基因。

作者: 蓝水儿    时间: 2007-3-28 14:23
李惠翔,女,博士, 教授,博士生导师。1984年原河南医学院医疗系本科毕业,现任郑州大学一附院病理科副主任,博士学位,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病理分会委员,河南省病理学学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抗癌协会病理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病理医师协会副主任委员。

    从事肿瘤病理研究工作20余年,在恶性肿瘤发生机制、免疫防御、肿瘤放化疗敏感性预测方面的研究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部分项目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协助导师张云汉教授完成国家“八五”攻关课题“食管癌高危人群筛查及监测技术研究”,获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重大科技成果奖。另外,还获得省级科研成果奖二项,厅级成果奖三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SCI收录3篇,省级优秀论文2项。获国家级发明专利一项。主编病理学教材1部。专著3部。作为主持人,已完成省科技攻关项目2项,厅级科研项目2项。目前主持河南省科委科技攻关项目2项,参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十五”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分课题1项。独立指导硕士研究生15名,已获得硕士学位10名。作为导师组主要成员,协助博士生导师培养本专业博士生11名,6名已获得博士学位。同时还承担着医院病理诊断工作和全省疑难病例的会诊工作。

作者: 蓝水儿    时间: 2007-3-28 14:24
陈奎生教授,河南省肿瘤病理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河南省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高校杰出科研人才,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物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病理工作者委员会常委,河南省抗癌协会肿瘤标志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河南省艾滋病救治专家委员会委员,《Joural of Tumor Marker Onconogy》特邀编委,《河南肿瘤学杂志》编委。

    从事病理学教学、科研及医疗工作近20年,曾主持省部级课题2项;现主持省部级课题5项,主要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211”、“十五”重点学科建设项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7部;获省、厅级科技成果奖6项;完成课题成果鉴定8项。

作者: 蓝水儿    时间: 2007-3-28 14:24
杨胜利; 男; 1954年3月出生; 1978年7月毕业于原河南医科大学; 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肿瘤病因及肿瘤免疫研究工作及肿瘤学教学工作。先后承担及参与承担国家“六五”、“七五”攻关课题、国家自然基金课题、卫生部资助项目、“211”工程项目、河南省科委资助项目、教委及卫生厅资助项目共11项。发表论文48篇;获国家科技大会、卫生部、河南省科技大会、河南省政府及厅局级各种奖项共8项。现兼任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理事;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风险评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病因专业委员会常委;河南省环境诱变剂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国际环境诱变剂联合会(IAEMS)会员等。
作者: 蓝水儿    时间: 2007-3-28 14:41
崔晶 教授, 1983 年 7 月山西大学生物系本科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历任原河南医科大学寄生虫学教研室助教、讲 师及副 教授。获河南医科大学寄生虫学专业医学硕士学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病原生物学专业医学博士学位, 2000 年为西班牙圣地亚哥大学访问学者。现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河南省医学科技创新人才工程、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河南省高校杰出科研人才创新工程等项目。从事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20 多年,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旋毛虫病的分子生物学及流行病学。 2003 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名)、 1997 年获河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二名)、河南省优秀论文一等奖 3 篇(均为第一名)。主编或副主编专著 5 部。近年来在 Trends in Parasitology 、 Vaccine 、 Vet J 、 Parasite, Ann Trop Med Parasitol, Acta Trop 等国际刊物上发表论文 16 篇,其中 Trends in Parasitology 在寄生虫学 SCI 收录的 21 期刊中 2003-2004 年均排名第一, IF6.788 ; Vaccine 在兽医学 SCI 收录的 120 种期刊中 2003-2004 年均排名第一, IF3.007 。在 Vet J 上的论文发表后, Vet J 编辑部专门配发了一篇述评,对论文给予了高度评价,对指导旋毛虫病的监测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先后有美国、法国、加拿大等国的 39 位专家来函索取论文单行本 , 在国际上具有较大影响和较高知名度。 2001 年被评为河南省优秀骨干教师、 2004 年评为河南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是第六批河南省重点学科 “ 病原生物学 ” 的学科带头人之一。现兼任《 Tropical Medicine and International Health 》 等 3 种国际杂志审稿人或编委。
作者: 蓝水儿    时间: 2007-3-28 14:41
陈壬寅, 女 ,43岁, 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博士。

    1978年9月-1983年6月就读河南医科大学医疗系,1995年9月-1997年9月就读河南医科大学病理学硕士,2002年9月-2005.6郑州大学病理学及病理生理学博士。

    自1983年6月至今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病理解剖学教研室,河南省肿瘤病理重点实验室工作。长期以来从事病理学外检诊断,病理学教学,科研工作,1997年10月-2000年元月参加卫生部选派援非医疗队。并且在援非医疗队工作期间开展了尸体解剖、免疫组化。多次被中国青年报、大河报等媒体报道,并于2000年荣获受援国总统颁发《工作突出贡献奖》,2003年我国卫生部、外交部、财经部颁发《先进医疗队员》奖章及奖励。自2000年回国后承担留学生、本科生、本硕生病理学教学工作,于2000年荣获《学生最满意教学》奖。2005年获郑洲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先进工作者》。发表论文40余篇,专利2项,河南省科技厅三等奖一项,教育厅成果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专著4项。中华新医学编委,中华医学会会员,主持河南省科技厅攻关项目“Ets及 KAI与大肠癌预后关系的研究”等两项。承担河南省科技厅“结肠癌发生发展分子生物学机制及手术术式研究”项目3项。

作者: 蓝水儿    时间: 2007-3-28 14:42
鄢文海教授,主要研究神经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从干细胞发育分化过程探讨AD的发病机制和防治基础。承担省厅级科研项目4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贰等奖3项,主编和参编专著、教材8部,发表论文30余篇。
作者: 蓝水儿    时间: 2007-3-28 14:42
赵明耀,男,教授,硕士,硕士生导师,教研室副主任,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会员,河南省生理科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熟悉研究专业领域的学术动态。先后从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基础研究、单克隆抗体制备研究,现科研方向为肿瘤免疫学,对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在实验动物抗肿瘤方面做过系列的研究。申领省级课题数项,参与多项其他重大课题,获省级成果奖二项。现已指导4名硕士生毕业。发表科研论文30篇,专著教材7部。

作者: 蓝水儿    时间: 2007-3-28 14:44
文小岗副教授,1992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获病理生理学硕士学位,同年分配至河南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工作。1998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获病理学博士学位。其后曾先后赴北京大学医学部及葡萄牙波尔图大学医学院研修深造。擅长于外科病理学诊断,目前与波尔图大学医学院病理与免疫学研究所合作从事消化道肿瘤的研究。
作者: 蓝水儿    时间: 2007-3-28 14:44
付春景教授 ,1976年原河南医科大学毕业,留校任教至今,并于1986年考入本校硕士研究生班完成了研究生课程学习。于1994年在北京大学医学部进修科研。30年来一直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工作,目前已是本专业的学术骨干。自1989年开始承担科研项目,曾以项目第一负责人主持完成了河南省科技厅攻关项目和自然基金项目各2项;河南省教育厅自然基金项目3项;河南省卫生厅基金项目2项;另外参加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曾获得河南省科技厅科技进步贰等奖1项(第一完成人);河南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和三等奖2项,均为项目第一完成人。曾获省级优秀论文二等奖1篇,厅级3篇,均为第一作者。自批准硕士生导师以来,已连续培养六届硕士生,其中已毕业的三届学生,有两届考上了搏士,一届留本校任教。
作者: 蓝水儿    时间: 2007-3-28 14:49
李付广副教授,先后承担省级课题 2 项,厅级课题 3 项,发表科技论文 25 篇,获省级科技进步奖 3 项,厅级科技进步奖 4项。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讲授医学免疫学和医学微生物学两门课程,深受同学好评,获 2003 年网上教评“郑州大学最受欢迎的十名教师”荣誉称号。主要从事肿瘤免疫的研究。

    教育和工作简历:
    1983-1988 大学本科,河南医科大学临床医疗专业,授予学士学位;
    1992-1995 硕士研究生,河南医科大学免疫学专业,授予医学硕士学位;
    2001-2004 博士研究生,郑州大学医学院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专业,授予博士学位;
    1988-1992 助教,河南医科大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任教;
    1995-1999 讲师,河南医科大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任教;
    1999- 至今 副教授,郑州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任教;
    2004-2005 访问学者,日本旭川医科大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化学讲座。

作者: 蓝水儿    时间: 2007-3-28 14:51
杜英,女,汉族,民盟会员。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教研室主任。从事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与科研20年,承担学校医学各专业研究生、本科生、留学生等各项教学任务,2001年被评为河南省优秀教师,2004年被评为郑州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2002年当选为中国免疫学会理事,2004年创建河南省免疫学会,当选为河南省免疫学会理事长。

    主要科研经历:"胸腺与重症肌无力发生机制的研究"获1997年河南省教育厅资助,1999年经专家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于2000年作为课题主持人和项目第一完成人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0年"Fas基因与重症肌无力发生机制关系的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并顺利结题。"胸腺树突状细胞与重症肌无力发生及干预措施的研究"获得2004年河南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作为河南省免疫学专家参与由国家科技部和河南省政府联合拨款的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重大课题"河南省艾滋病综合防治研究"。

作者: 蓝水儿    时间: 2007-3-28 14:51
李文才副教授,1987年河南医科大学医疗系本科毕业后留本校一附院病理科工作,1993年河南医科大学病理学硕士研究生毕业,2000年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病理学博士研究生毕业,2003年于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专修临床病理诊断半年。现任医技医学部副主任、病理科副主任、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病理学杂志》编委,中国病理学工作者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南省医学会病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河南省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医师协会病理咨询会诊专家组成员。郑州大学中青年优秀骨干教师。

    从事临床病理诊断、教学及科研工作19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病理诊断工作经验,较擅长恶性淋巴瘤、软组织肿瘤、消化系统肿瘤、妇科肿瘤等肿瘤的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主编《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等著作四部。承担省、厅级科研课题两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国家级专利一项、省厅级科研成果2项。

作者: 蓝水儿    时间: 2007-3-28 14:52
薛长贵,男 , 汉族,河南确山人, 1956 年 12 月出生, 1992 年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热带医学与卫生学院医学寄生虫学系,中共党员,硕士学位,现任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寄生虫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 郑州大学热带病研究中心主任, 基础医学院副院长,人体寄生虫学教研室主任,兼任河南省寄生虫学会理事长、河南省预防医学会医学寄生虫学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会副主任委员、 河南省国际科技交流发展协会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Life Science Journal 》编委 。多年来一直从事人体寄生虫学教学和研究工作, 先后主持完成了世界卫生组织、国家人事部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基金、河南省自然科学研究基金、河南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研究课题,在国内外杂志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 40 余篇,主编、参编专著 6 部,获省、厅级科研成果奖 3 项。 1995 年被评为河南省基础研究先进个人, 1998 年被评为河南省文明教师, 2003 年被授予郑州大学教学名师, 2004 年获郑州大学教学优秀奖。
作者: 蓝水儿    时间: 2007-3-28 14:53
李道明,郑州大学一附院病理科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科副主任,党支部副书记。兼任河南省病理学会委员,郑州市病理学会副主任委员, 河南省医师协会病理会诊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 河南省和郑州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委员会委员。

    1985年7月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医学系获医学学士学位并留校工作。1997年7月河南医科大学病理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并获医学硕士学位。2006年1月郑州大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并获医学博士学位。

    从事病理学教学、医疗和科研工作近二十年,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教学工作认真,教学效果优秀,深受教学管理部门和学生们的好评,1999年获河南医科大学学生最满意课程集体奖,2000年获郑州大学东校区(原河南医科大学)成人教育优秀教师奖,2004年获郑州大学成人教育教学比赛二等奖。在医疗工作中,熟练掌握了常见病、多发病的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对一些疑难病也有较深入的研究,比较擅长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甲状腺疾病、乳腺疾病和细胞病理学诊断。科研能力强,思路清晰,熟练掌握了免疫组化、RT-PCR、原位杂交、细胞培养等科研技术,在国家和省级杂志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6本,获省教育厅科研成果2项,省科技厅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指导硕士研究生7名,其中已毕业3名。

作者: 蓝水儿    时间: 2007-3-28 14:55
武峰教授,主要科研方向为丝虫、囊虫、旋毛虫等的免疫学及流行病学研究。主要参加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单抗技术在丝虫病免疫诊断及流行病学检测中的应用,卫生部青年科研基金项目:旋毛虫病的免疫诊断、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及免疫预防的研究。主持完成了河南省卫生厅科研项目:单抗技术在囊虫病免疫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等方面的应用,主持省科委项目:脑囊虫病免疫学及影像学研究。“McAb-LAT和IFAT诊断囊虫病的研究”1996年通过了省卫生厅组织的鉴定,1997年被评为河南省卫生厅科技成果二等奖,河南省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旋毛虫病的免疫诊断及其在河南的流行特征”1996年获河南省卫生厅科技成果二等奖。“间接荧光抗体试验应用于旋毛虫病诊断及疗效考核价值的研究”1996年获河南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出版著作有《实用医学寄生虫学》(1994.2 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出版),主编;《人兽共患寄生虫病》(1996.9 中原农民出版社),副主编;《医学寄生虫学实验教程》(1996.12 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副主编;农村娃系列丛书《漫谈人体寄生虫病》(1996.5 海燕出版社),编著,《人体寄生虫学》(第3版)(2005.2 人民卫生出版社)参编, 《自然疫源性疾病》(2005.2 科学出版社) 参编,《实用医学寄生虫学》(2005.8 人民卫生出版社)参编。 近年来发表了“丝虫病循环抗原及抗体的检测”、“单克隆抗体胶乳凝集试验检测囊虫病循环抗原”、“河南囊虫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等50余篇论文。

    教学工作获奖情况:1996年获河南医科大学首届中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三等奖,1993年7月获校“三育人”先进个人奖。 “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实用医学人才”获1992年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改革寄生虫学教学,培养跨世纪医学人才”1997年获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和省教委教学成果二等奖;“预防医学系医学昆虫学教学践”1997年获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0年获郑州大学东校区多媒体课件演示金杯奖。


[ 本帖最后由 蓝水儿 于 2007-3-28 14:59 编辑 ]
作者: 蓝水儿    时间: 2007-3-28 15:00
董子明博士,现任病理生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学科、学术带头人,郑州大学党委委员,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郑州大学基础医学分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郑州大学肿瘤生物治疗研究中心主任,郑州大学司法鉴定中心主任,河南省分子医学学科重点开放实验室副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专家。

    1995年回国以来,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项,1999-2002的“食管癌DNA聚合酶β基因突变及基因治疗的研究”和2004-2007的“DNA聚合酶β与食管癌癌变机理关系的研究”,教育部重大(重点)科研资助项目2项,“食管癌中DNA聚合酶β基因突变与癌变机理的研究”和“DNA Pol β在互隔交链孢酶致食管癌发生的表达与修复的研究”,河南省科技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以及重点资助项目3项,“人树突状细胞转基因瘤苗的研制及临床研究”、“人树突状细胞抗癌瘤苗的研制及临床研究”和“DNA聚合酶β与食管癌发病学研究”,河南省科技厅、教育厅和卫生厅“非典”专项基金研究项目“河南省非典型肺炎的系列综合研究”,河南省医学科技创新人才工程项目“肿瘤生物治疗研究”等科研项目10余项。参加人民卫生出版社统编高等医学教材《病理生理学》(第六版)、研究教材《组织细胞技术》等教材专著10部,发表论文100多篇。申报国家专利1项,获得成果6项,“以树突状细胞为佐剂的瘤苗研制及其免疫防治的实验研究”获2001年教育厅科技二等奖、2002年获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α-干扰素联合肉硅酸抗肺腺癌作用研究”获2001年卫生厅科技成果二等奖;“面向21世纪高等医学教育基础课质量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2001年获河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高等学校教学基层组织形式及其管理与实践的研究”2004年河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DNA聚合酶在食管癌癌变机理的研究”2005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作者: 蓝水儿    时间: 2007-3-28 15:00
李姗姗,女,博士, 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肿瘤病理研究工作20年.主要研究方向: 食管癌发生发展机制与预后研究;恶性肿瘤浸润转移机制研究. 参加完成了国家“八五”医学科技攻关项目“食管癌前病变及其阻断的研究”,主持完成了多项省部级关于食管癌方面的研究,“食管癌高发现场的综合防治研究”获全国十大科技成就奖,另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3项,卫生部科技进步奖1项 。发表学术论文 70 余篇,其中 SCI 收录 5 篇,国内核心期刊33篇.并参加了《食管癌》及《肿瘤临床与病理》两部著作的编著。还多次参与了与国外研究机构的科研合作。现兼任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转移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病理学工作者委员会常委,河南省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病理学杂志》编委会编委,《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编委会编委。河南省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成员。“ 555 人才工程”河南省学术科技带头人,并荣获“第一届郑州市巾帼科技带头人”称号。
作者: 蓝水儿    时间: 2007-3-28 15:01
程晓丽副教授
    2004.8-2005.8,日本九州大学访问研究。
    2000,河南医科大学研究生班毕业。
    1985.7,进入河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工作。
    1985.7, 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毕业。

作者: 蓝水儿    时间: 2007-3-28 15:02
郑红,现任基础医学院细胞生物学与医学遗传学教研室主任,郑州大学医学遗传学研究所所长。从事本科生、硕士研究生 、留学生等多层次教学,1997年获基础医学院第二届中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河南医科大学第二届中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获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和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2003年医学遗传学被评为河南省优秀课程。2005年完成了遗传学硕士学位点的申报工作。

    作为主持人和主要参加者先后完成省级鉴定课题9项,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近40篇,其中SCI收录3篇,主编参编论著10部。1997年在中法合作项目中由法国抗肌病协会(AFM)资助赴巴黎Cochin医院访问学习,2000年9月至2002年9月,作为中加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赴加拿大纽芬兰纪念大学分子遗传室进行访问学习,研究中确认了一个导致血友病A的方德突变,建立了适合快速、准确、简便诊断当地人群血友病A的方法,已用于临床服务。参加了多次国际会议交流,论文分别发表在Blood 和Thromb Haemost杂志,影响因子为10.12和4.357。所作研究工作在纽芬兰纪念大学校报专题报道,以第一作者发表的文章得到了合作伙伴台湾奇美医院的成果奖励。

    目前承担有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河南省高校杰出科研人才创新工程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科研课题。培养硕士研究生10余名。被评为1999年河南医科大学首届十佳青年、1999年河南省优秀青年教师、2004年度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和2005年省级骨干教师。2004年当选为中华医学会教育学会生物学组常委,中南区组长。

作者: 蓝水儿    时间: 2007-3-28 15:03
秦东春,男,1963年12月生,河南省鹤壁市人,医学硕士,在读博士,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副教授,副主任检验师,硕士生导师;学术专长:临床检验,临床免疫学;研究方向:肿瘤与分子免疫学,现任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主任。中华医学会河南省医学检验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河南省微生物免疫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郑州市检验学会委员;河南省免疫学常务理事。近年来,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4部,参编全国规划教材编写4部,获省级科技成果奖2项,获国家专利2项。
作者: 蓝水儿    时间: 2007-3-28 15:03
李晓文,女,1955年8月出生,1978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生物系,现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细胞生物学医学遗传学教研室教师,2000年1月聘为教授,任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细胞生物学医学遗传学教研室副主任,郑州大学医学遗传学研究所副所长,郑州大学司法鉴定中心DNA鉴定室副主任,中华医学会河南省医学遗传学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人口学会理事。长期从事医学遗传学和细胞生物学教学和科研工作,发表相关文章多篇、主编、参编论著十余部,主持、参加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曾获卫生部甲级成果奖。
作者: 蓝水儿    时间: 2007-3-28 15:04
高晓群,男,1953年8月出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神经生物学。
在基础研究方面所做的神经源性脑病的神经生物学机制与死亡后脑细胞复活的研究,具有创新性。其对揭示人类脑病的神经病理学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并为新药开发、基因治疗、甚至神经干细胞移植提供新的依据。


    在临床应用研究方面,高晓群教授开展的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可缓解脑瘫痉挛,降低过高的肌张力,预防和矫正肢体畸形,改善运动功能。但是,切断多少脊神经后根纤维才能恰当的解除痉挛,使肌张力降至正常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他在对腰骶部脊神经后根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上千例手术的临床观察,从中总结出相关规律,解决了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的定位、定性、定量问题,使脑瘫痉挛缓解率达到98%以上,肢体功能缓解率达到86%以上,疗效优于国内外其它疗法。

    高晓群教授依据在脑瘫外科研究与治疗方面的进展及社会的需求,在郑州大学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创建了“郑州大学脑瘫外科研究治疗中心”,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创收养科研,促进了学科的发展。

    在国际合作方面,高晓群教授与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修复截瘫后膀胱/直肠功能”这一神经学科新概念的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院教授,我国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肖传国教授建立了合作研究关系,参与973计划项目的神经分子生物学基础理论研究,以丰富神经科学理论,开展新的研究领域,更好的完善、充实脊髓损伤和脊髓病变神经性膀胱/直肠的功能重建理论和技术。

    高晓群近年来在中华显微外科杂志、中华实验外科杂志、中国临床康复杂志、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等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专著3部,主持科研课题3项。

    高晓群教授善于捕捉临床科研对基础研究的需求信息,针对临床医学需要搞临床应用科学研究,在我校开辟了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相结合的新途径。他近年来的工作成绩得到了郑州大学各级领导的肯定,受到了新闻媒体的关注,新华社、人民日报社、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做了专题报道,在国内外引起强烈的反响。曾应邀到美国和德国讲学,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的好评。

作者: 蓝水儿    时间: 2007-3-28 15:04
张钦宪,男, 1953 年出生,河南宝丰人。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基础医学院党总支书记,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河南省跨世纪学术与技术带头人, 中国细胞生物学会理事,中国解剖学会理事,河南省解剖学会理事长。从事组织胚胎学及分子细胞生物学教学与科研20多年。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河南省医学创新人才工程项目等研究课题10余项。在消化道APUD细胞基因表达与肿瘤发生发展相关机制研究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细致的工作。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多篇论文被SCI收录。多次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交流。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河南省自然科技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河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奖励多项。培养博士生8名,硕士生10名。2004 年荣获 ' 全国优秀教师“、 2005 年被表彰为校级优秀党务工作者。
作者: 蓝水儿    时间: 2007-3-28 15:05
臧卫东,男,40岁,副教授,1988年硕士毕业,在读博士。现任基础医学院副院长,人体解剖学教研室主任,河南省解剖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河南省疼痛学会委员。主要从事神经生物学和生殖生物学研究,承担有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医学创新人才工程基金等课题多项,发表文章28篇,出版著作和教材9部。
作者: 蓝水儿    时间: 2007-3-28 15:05
王纯耀,男,汉族,1962年11月生,中共党员,教授,郑州大学硕士生导师。现任郑州大学实验动物中心主任,中共郑州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党支部书记,河南省实验动物中心主任,河南省实验动物质量监督检测站站长。兼任河南省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委员,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理事,河南省实验动物学会秘书长,河南省免疫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实验动物学报》《中国比较医学杂志》《中华新医学》编委。荣获郑州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现承担医学研究生、检验系和药学院本科生《实验动物学》教学任务,主编《实验动物学》1部。公开发表第一作者学术论文22篇。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地厅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目前主持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河南省医学科技创新人才工程项目1项,总科研经费20万元。
作者: 蓝水儿    时间: 2007-3-28 15:06
罗予 ,男 ,1957年生。1982年12月毕业于河南医学院医学系,1991年-1992年在河南医科大学学习硕士研究生课程。1983年-1985年河南省肿瘤医院工作,1986年后在河南省医学科学研究所工作,1992年1月晋升为助理研究员,1996年11月晋升为副研究员,1997年11月任免疫微生物学研究室主任,2001年10月获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

    现任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常务委员、河南省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专业委员会第三届主任委员、河南省微生物学会第七届常务理事、河南省免疫学会第一届理事。

    目前已从事医学微生物学(厌氧菌)、肠道微生态学及双歧杆菌制剂、抗感染免疫、肿瘤等科研23年。先后主持省科技厅立项资助课题3项、省医药卫生科研立项资助课题4项,1991年-1994年参加(第2名)蔡访勤研究员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肠道微生态系统与防癌”获资助并结题完成。主持项目“双歧杆菌调节机体肠道菌群和免疫刺激作用的研究”获河南省科技进步贰等奖、获省医药卫生科技贰和叁等奖各一项,获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两项。发表论著20余篇。2004年和2005年获省和卫生厅攻关课题:应用16S rRNA 基因快速检测病原菌项目。已培养硕士生一名,在读2名。


作者: 蓝水儿    时间: 2007-3-28 15:07
全宏勋,男,湖南衡阳市人,教授,河南职工医学院教务处处长,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常务副主编。1983年毕业于河南医学院医学系,医学硕士,长期从事血细胞发生与调控的基础研究。发表相关学术论文40余篇,著作12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作为主持人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现兼任中国全科医学网理事,<中华全科医师杂志>编委,河南省解剖学会常务理事。曾获“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优秀专家”称号,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作者: 蓝水儿    时间: 2007-3-28 15:08

孔令非主任医师,自1986年以来,一直就职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病理科,从事病理诊断及研究工作,先后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等,现任河南省人民医院病理科主任。1992年,研修于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科一年,从事临床外科病理诊断,1999年研修于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病理解剖学系半年,从事临床病理诊断及研究。

    医学成果:
    肺癌多基因同步检测及临床相关性的研究,河南省科学技术奖3等,证书号:2001-J-303-R01/07; 门脉高压性胃病发病机制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河南省科技进步奖2等,证书号: 99104; 绿茶对大肠癌抑制作用的研究,河南省科技进步奖3等,证书号: 95283; 大肠癌的细胞遗传学研究,河南省医药卫生科技成果奖2等,证书号:9821; 人乳头状瘤病毒与肿瘤关系的研究,河南省医药卫生科技成果奖2等,证书号:9411; 肝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研究,河南省医药卫生科技成果奖2等,证书号:200229。

    主要论著:
   《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形态学免疫学表型及临床》,中国肿瘤临床,2003.30(9):627-630; 《视网膜母细胞瘤Fas/FasL表型的检测及意义》,免疫学杂志,2000.16(9):398; 《A study on p16,pRb,cdk4 and cyclinD1 expression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s》. Cancer Letters, 1998. 130: 93-101;《甲状腺滤泡性病变》,诊断病理学杂志,2002.9(6)等,先后发表论著40余篇。主编《临床病理学实验技术》和《实用病理技术》2本专著。

    个人专长:
    主要从事外科病理诊断,肿瘤分子病理诊断,肿瘤免疫病理诊断及肿瘤生物治疗的研究,有丰富的临床外检病理诊断经验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淋巴瘤及肺癌的诊断及研究上,有所侧重,取得了一定成绩。

    学会职务:
    河南省医学会病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南省医师协会病理学分会副会长,中国病理学工作者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河南分会病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委员会委员,河南省法医病理司法鉴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病理学杂志特邀审稿专家。中华医学会会员,国际病理学会及亚太地区病理学会联合会会员。

    电子信箱: lfkong9@163.com

作者: 蓝水儿    时间: 2007-3-28 15:09
王应太,1968年毕业于河南医学院医疗系。现任河南省医学遗传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遗传、优生科研和临床工作,是我省遗传、优生学科的奠基人和学科带头人之一,在国内有较高的知名度,与国外一些科研单位有着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一方面为我省培养了30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另一方面积极组建我省遗传、优生研究基地。王应太教授在医学遗传、优生领域曾获得成果奖12项,在国内外学术杂志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60多篇。
作者: 蓝水儿    时间: 2007-3-28 15:10
张红,病理专业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1982年本科毕业,学士学位。从事病理专业临床、教学、科研20余年。具有丰富的病理诊断经验和较高的科研水平先承担省科技厅、省卫生厅项目3项,省科技厅、省卫生厅、成果3项。
作者: 蓝水儿    时间: 2007-3-28 15:10
岳保红,从事临床血液学诊断的临床、教学和科研,现在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血液细胞室工作,同时担任郑州大学医学检验系临床血液学检验教研室主任,河南省实验血液学会常务委员,正在攻读医学病理学博士学位,课题研究方向为白血病发病机制及实验诊断。曾进行急性白血病患者表达CD34分化抗原、细胞因子对HL-60白血病细胞分化作用、HAL白血病的免疫学表型与形态学对比等研究。目前在研的“Nucleostemin在急性白血病的表达及其基因沉默后对HL60白血病细胞的影响”得到省、市科研经费7.0万元的资助,本项目研究中首次发现急性白血病存在该基因的高表达现象,通过RNA干扰(RNAi)技术抑制该基因表达后,白血病增殖受抑、凋亡增加、有重分化趋势且致瘤性减弱,动物实验显示该基因可能会成为一个新的治疗靶点,对建立新的白血病基因治疗手段意义重大。获科技成果奖两项,教学成绩优秀,多次获得教学奖励和讲课比赛名次。
作者: 蓝水儿    时间: 2007-3-28 15:11
田爱琴教授,1971年参加工作,1977年毕业于河南医学院医疗系(本科)。1993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硕士),并于同年获得硕士学位。

    自1997年本科毕业后,一直从事组织学与胚胎学专业,参与教学和科研工作。

    在教学方面:曾获教学成果一等奖,参加校级中青年教学比赛并获奖。1995年获校级文明教师。1996年获校级中青年骨干教师。曾多次获校级“三育人”、“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等光荣称号。

    在科研方面:多年从事肿瘤基础研究,在省、国家级刊物发表文章几十篇。并获省科委、省教委、市教委成果奖。合作编写教材六本。

作者: 蓝水儿    时间: 2007-3-28 15:12
闫红涛,1963年生,1984年毕业于中山医学院,分配至郑州大学医学院法医学教研室任教至今,现为法医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法医病理学教学与研究,研究方向为法医生物力学、心血管系统猝死、死亡时间的推断、医师法学。
作者: 蓝水儿    时间: 2007-3-28 15:14

马希涛主任医师,1978年毕业于河南医学院,毕业后一直在河南省人民医院从事临床工作。1987年晋升为呼吸内科主治医师,1994年晋升为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2000年晋升为呼吸内科主任医师并担任科主任。对本专业知识较为精通,有着非常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在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鉴别诊断方面经验独到,对危重患者的监护与机械通气治疗方面技术娴熟,对哮喘、COPD、肺癌和弥漫性肺间质病变的诊断与治疗经验十分丰富。曾先后在国内各种杂志、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40多篇,主编《机械通气与呼吸监护》、《临床医学进展》、《呼吸内科急症诊断与治疗》专著三本,参加写作《现代医学诊疗精编》、《急症抢救与抢救成功标准》》、《现代肺部真菌病学》专著三本。曾参加有关肺癌、肺间质纤维化的省级科研攻关课题三项;主持评审过河南医科大学呼吸科、河南中医学院有关呼吸病的科研课题多项。作为主要参与者研究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救治体系及防治的研究”项目获卫生厅一等奖。“局麻小切口开胸肺活检对弥漫性肺疾病的诊疗价值”获卫生厅二等奖。获得“附纤维支气管镜套囊”专利一项。曾多次荣获医院先进工作者、首批跨世纪人才、河南医科大学优秀带教老师; 1998年获卫生部授予的援外医疗队优秀队员证书及奖章。2003年在抗击SARS的战斗中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优秀共产党员,被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抗击非典英模。

    现任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委员、河南省医学会变态反应专科学会主任委员、河南省医师协会呼吸病分会筹备组组长、河南省医学会呼吸专科学会常委、郑州市医学会呼吸专科学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防痨协会理事、河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教授、河南省抗击爱滋病机会感染组组长、河南省疾病控制专家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及郑州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省中医学院研究生指导教师、郑州大学硕士生导师。

作者: 蓝水儿    时间: 2007-3-28 15:14
王立东,男,河南省获嘉县人,1958年8月出生,河南医科大学医学学士、肿瘤病理学硕士、浙江大学医学院肿瘤学博士,美国新泽西Rutgers州立大学博士后。现任郑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河南省高校特聘教授;河南省食管癌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民盟河南省委副主委;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美国新泽西Rutgers州立大学,武汉大学客座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全国抗癌协会理事;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病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会员;河南省医师协会理事;河南省细胞生物学会副理事长。

    1985年至今一直从事河南食管癌高发区食管和贲门癌变机制和防治研究,在食管和贲门癌变早期分子机制研究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系统阐明p53-Rb系统在河南食管癌和贲门癌变多阶段演进过程中的变化特征和规律;发现:高发区人群存在O6-烷基鸟嘌呤-DNA烷基转移酶多态变体;提出:p53-Rb系统变化和AGT多态改变是食管癌变和高易感性的重要分子机制;创立了IHSS技术,建立了食管癌前病变细胞增生评价指标和定量分析方法。建立了高危人群筛查和早期诊断的血清学指标和方法。这些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食管癌变早期的分子基础,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已发表中、英文论文和文摘429篇,4部医学专著,其中SCI收录57篇。发表在18种SCI源国际肿瘤相关核心杂志上,其中在“Cancer Research” (IF=7.69)杂志上发表3篇,在“Clin Cancer Res”(IF=5.62)杂志上发表3篇,在“Carcinogenesis”(IF=5.37)杂志上发表8篇。SCI统计(2000-2004),主要论文被“Science” “Cancer Research”等65种国际学术刊物引用900次,单篇论文被引用最高次数为113次(Wang LD, et al, Cancer Research,1993),主要论文还被美国“Surgical Pathology”等5部医学专著所引用,其中一部为美国医学教科书。被国际消化病年鉴(1997)收录全文一篇,该年度消化病年鉴共收录食管癌研究相关文献6篇。18次被国际肿瘤学术会议以及美国、加拿大、法国、荷兰、香港、台湾等地知名大学特邀作有关食管/贲门癌变机制研究专题报告。被美国Evidence-based Oncology杂志特邀撰写专家评论文章(Evidence-based Oncology,2002,4)。获得一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美国癌症研究协会和新泽西癌症研究协会等学术性奖励,一项卫生部三等奖,以及河南省教育厅和卫生厅等14项成果奖;获得香港Croucher Foundation基金访问奖。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973等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国家教育部重点项目、国家人事部重点项目、美国NCI项目、河南省高校创新人才工程项目、河南省医药卫生创新人才工程项目等科研项目10余项。1995年至今已培养研究生68名(博士23名,硕士45名)。担任《临床实验病理杂志》,《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等6部医学期刊的副主编和编委,被邀请为“Int J Cancer”“Cancer”“Carcinogenesis”“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等四部杂志评审论文。被国务院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政府津贴),被国家人事部选入首批百千万人才工程序列,被河南省政府授予“河南省优秀省管专家”,被河南省政府授予“河南省留学归国人员成就奖”。


作者: 蓝水儿    时间: 2007-3-28 15:15
王中全,男,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6 年 1 月河南医科大学寄生虫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 1988-1990 年在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和 Zacatecaz 州立自治大学留学。 2000 年在 西班牙圣地亚哥大学做访问学者。现为郑州大学医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河南省重点学科 “病原生物学”的第一学科带头人 ; 兼任郑州大学寄生虫病研究所所长、 河南省分子医学重点实验室病原分子生物学研究室主任、 国际旋毛虫病委员会委员、 河南省预防医学会常务理事、河南省热带医学与寄生虫学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医学寄生虫学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人兽共患病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热带病与寄生虫学》、《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等 6 种杂志编委及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外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评委等。 从事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从事蠕虫病(旋毛虫病、肺吸虫病、包虫病等)的研究。先后承担 国家和省部级课题 10 多项, 发表论文 100 多篇,其中 SCI 收录 16 篇。 主编、副主编专著 3 部、参编专著 8 部,获 省级成果奖 7 项。在研课题 3 项,研究内容为旋毛虫病的流行病学、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 。
作者: 蓝水儿    时间: 2007-3-28 15:17
张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心脑血管药理学及抗肿瘤药理学研究,完成省科委攻关课题一项,并获得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及河南省医药卫生科技成果一等奖。主持完成省教委基础研究项目和校青年骨干教师项目3项。共承担课题10项,其中省科委攻关项目4项,省科委自然基金1项,省教委基础项目2项,省卫生厅项目1项,校骨干教师资助项目2项。发表论文二十余篇,编写教材2部,出版专著1部。
作者: 蓝水儿    时间: 2007-3-28 15:18
冯国清,女,教授。研究方向:心血管生化药理。先后主持、参与及完成科研课题13项,其中省科技厅课题6项,省卫生厅课题4项,省教育厅课题3项;协作课题9项,自选课题2项。获省科技厅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省卫生厅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省科技厅科技成果鉴定3项。发表科研论文近40篇,其中:中国核心期刊27篇,SCI收录2篇,CA收录20篇,EA收录5篇,获河南省优秀学术论文2等奖9篇。全国学术会议交流论文6篇。兼任中国药理学会生化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药理学会教学及科普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药学会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品审专家、河南省司法厅药(毒)物鉴定委员;中华医药杂志常务编委。
作者: 蓝水儿    时间: 2007-3-28 15:19

乔海灵,男,1963年4月生,山东省莱阳市人,医学博士,药理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郑州大学医学实验中心副主任,郑州大学医学院药理学与临床药理学系主任,郑州大学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主任,中国药理学会化疗药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药理学会理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和保健品评审专家,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河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药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郑州市十大青年科技带头人等。作为硕士研究生导师,已培养研究生26名。

    主要科研方向为青霉素过敏反应研究、药代动力学研究。尤其在青霉素敏反应方面研究取得了突出成绩,研究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在药物代谢动力学方面,主要进行新药药动学、药物代谢酶和基因多态性对药动学影响的研究等。现承担国际合作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河南省青年基金、河南省医学创新人才工程项目等。

    近年来,在本专业国际著名期刊Allergy,Eur J Clin Pharmacol等国内外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80余篇,出版著作13部,其中主编6部,参编全国规划教材4部。承担并完成省厅级以上科研项目60余项,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等。

作者: 蓝水儿    时间: 2007-3-28 15:20
张莉蓉,女, 汉,1964年10月出生,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2.9-1987.7河南医科大学医疗系,1987.9-1990.7河南医科大学药理学硕士研究生,2000.9-2003.7复旦大学药学院药理学博士研究生,1990.7-至今郑州大学医学院临床药理学教研室,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中国药理学会化疗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药学会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药物代谢酶的多态性与个体化给药的临床评价。 近年来共完成省厅级以上课题10余项,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厅级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一项。近年来共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被SCI收录有4篇。副主编《药理学》、《临床药理学》教材四部。
作者: 蓝水儿    时间: 2007-3-28 15:21

付润芳教授,从事药理学教学和科研工作近30年,主要从事心血管药理学研究,任中国药理学会心血管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评审专家;河南省司法厅药(毒)物鉴定委员;国际心脏研究会会员;主持及参与完成科研课题10余项,其中省科委课题3项;省教委科研课题2项;省卫生厅科研课题4项;协作课题4项;教研室资助自选课题2项。获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二项;省卫生厅科技二等奖二项;省高校电化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负责及参加完成科技开发服务项目及横向课题各4项,其中4项已通过鉴定,批准投产。撰写及发表科研论文三十余篇,其中SCI收录2篇,CA 收录15篇。5篇获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

    培养硕士研究生14名,已毕业10名,在读4名。

作者: 蓝水儿    时间: 2007-3-28 15:21
朱琳教授,已发表文章60余篇,其中国家级及核心期刊36篇.承担并完成国家级和省级项目12项,现承担省级项目3项.获省级和厅级以上成果11个,国家专利9个,主编和参编著作7部。
作者: 蓝水儿    时间: 2007-3-28 15:21

和喜梅,女、,1957 年 5 月生,河南焦作人,硕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专业方向:神经精神药理学。1977年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中药系。1979年-1982年在河南医科大学攻读神经生理学研究生,并获医学硕士学位。1983年-1984年在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深造临床神经生理学技术和培养细胞的电生理、药理学技术。1987年到南京军区总医院参加全国第三届药学班,学习半年。1985年至今在河南医科大学实验中心工作。擅长神经生理学及临床神经药理学。自1978年以来一直从事科研、教学和临床检测工作,发表论文10余篇。在神经生理学研究方面,主要从事睡眠和脊髓诱发电位机制的研究,主要论文有“家兔睡眠-觉醒的昼夜节律-电生理学之研究”,获河南医科大学科技三等奖;“用狗脊髓缺血模型探讨腰髓诱发电位的来源”,获军队科技二等奖。在临床神经药理学方面,完成了省卫生厅下达的科研项目,重点研究抗癫痫药物的临床药理学。如抗癫痫新药酰胺咪嗪的血药、唾药浓度、疗效、毒副作用以及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等,这项研究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近年来,有两项目《神经甾体类和部分中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与保护机制的研究》《氯氮平的体内代谢基因多态性和个体化用药的研究》获得了郑州大学科研发展基金和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在读硕士1名。目前正在筹备抗精神病药物的临床检测工作。

作者: 蓝水儿    时间: 2007-3-28 15:22
华海婴,河南省医学科学研究所 药理研究室主任 副研究员 从事肿瘤药理、免疫和生化药理学基础性研究工作二十余年;从事毒理学、新药研究及开发应用性研究工作近二十年。尤其是近年来从事心脑血管病的神经药理学和肝病药理学研究工作。在此期间先后承担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两项;承担省重大科技攻关课题两项、负责省重点科技攻关课题两项、负责和承担并完成省普通科技攻关课题八项、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七项;负责并承担完成省卫生厅及省教育厅资助课题四项;市科技局科技攻关课题一项。已分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一项,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在国家及省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三十篇;作为主编著书两部。先后负责完成本省注册申请化学药品1类新药的有关试验研究两项,负责完成化学药品2类新药的药理、毒理学研究工作一项;长期以来负责化学药品5-6类,中药天然药物6-9类的研发等工作。
作者: 蓝水儿    时间: 2007-3-28 15:23

毛理纳,女,1957年生。硕士研究生导师。1982年12月毕业于河南医学院医学系,获学士学位。1993年9月~1994年7月在河南医科大学学习(修满)硕士研究生课程。1983年1月~1989年8月在开封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药理学教研室任教。1989年9月至今在河南职工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任教。1987年10月晋升讲师,1994年11月晋升副教授,2001年12月晋升教授。1996年任药理学教研室主任。

    从教24年,系统讲授药理学与药物治疗学两门主干课程,教学效果优秀。1999年获河南省教育系统教学技能三等奖。2000年被评为河南省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2001年获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女职工”称号。2004年5月及同年9月分别获“河南省师德先进个人”和“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称号。

    从事本专业以来主持省科技厅项目“加味乌头汤外用抗炎、镇痛及止痒作用的研究” 等2项和省医药卫生科研立项资助项目“新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对肠道常见菌及其耐药性影响的研究”等2项,合作承担省科技厅课题3项。获省科技厅进步贰等奖三项,获省医药卫生科技贰等奖一项,获国家教育部优秀教材贰等奖一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作为主编和副主编撰写论著与教材9部、参编4部。

作者: 蓝水儿    时间: 2007-3-28 15:24

王庆端研究员,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现为郑州大学,河南省医学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河南省优秀专家,郑州大学药理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南省肝病药理重点实验室主任,河南省药物审评专家,现兼任中国药理学会理事,中国药学会高级会员,河南省药学会常务理事,河南省药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抗癌药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南省各级课题,新药及成果审评专家等职。现从事药理,毒理及新药研究与开发工作30余年,在药理(肿瘤药理、生化药理、免疫药理等)毒理(急慢性毒性、三致等)及新药的研究与开发等的研究方面具有较深造诣,为河南省新药的研究与开发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作为主持或主要参加者,曾先后承担完成及在研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两项,国家科委“八五”攻关课题一项;主持参加国家新药基金资助课题一类抗癌新药研究一项;主持卫生部科研基金课题一项,省科委重大攻关课题一项,一般攻关课题5项,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二项;卫生厅课题四项。先后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三等奖三项;省医药科技成果二等奖二项,三等奖二项;获国家发明专利三项。现已开发成功国家准字号新药五项,全部由企业生产,产生了较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在研项目4项:其中国家“863”一类创新药物一项;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二类新药一项;省重点攻关一项;省医学人才创新基金项目一项,进展顺利。曾先后在全国及省级杂志上发表论文40余篇,专著二部。先后培养10名硕士研究生,在读硕士6名,指导一名博士后的课题设计及实验工作。

作者: 蓝水儿    时间: 2007-3-28 15:25
杨波研究员,1985年12月-1988.5月在省医科所工作,现任省医科所所长研究员,长期从事药理学研究,近5年发表论文13篇,获新药证书二件、临床批件二件,承担省重大科技攻关3项、省级成果二等奖二项。

作者: zyx3    时间: 2007-3-29 14:29
请问
有没有第一附属医院
普外的导师简介啊?
谢谢!
作者: baiyafei    时间: 2007-3-29 21:46
有没有一附院泌尿外的啊?
作者: xiangyu    时间: 2007-3-29 22:36
佩服楼主的耐心劳动
作者: 青螺宝宝    时间: 2007-3-29 23:41
原帖由 zyx3 于 2007-3-29 14:29 发表
请问
有没有第一附属医院
普外的导师简介啊?
谢谢!


到一附院专区看的
有的~~
作者: 蓝水儿    时间: 2007-3-30 00:23
标题: 回复 #65 xiangyu 的帖子
谢谢~~
偶会继续完善的~
争取给大家最大的方便嘎嘎^^
作者: hsiou    时间: 2007-3-31 17:47
侯卫红去美国了,今年还招不招研?
作者: 青螺宝宝    时间: 2007-3-31 18:02
标题: 回复 #68 hsiou 的帖子
这个不太清楚啊
打电话问他们院办吧~~
作者: 玲玲1989    时间: 2011-9-14 20:03
请问,有谁了解张广政老师的情况?谢谢!




欢迎光临 郑大考研网育博书店 (http://bbs.zzuedu.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