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200
- 积分
- 82616
- 在线时间
- 3743 小时
- 精华
- 166
- UID
- 6
- 性别
- 保密
- 帖子
- 9226
- 威望
- 82616
- 金钱
- 83469
- 注册时间
- 2007-3-25
- UID
- 6
- 性别
- 保密
- 帖子
- 9226
- 注册时间
- 2007-3-25
|
根据“一行三会”制定的金融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未来10年,中国金融从业人员总量将按照年均3.5%的速度增长,到2015年达到448万人,2020年达到515万人。从这个目标可以推断,金融从业人员研究生以上学历人才的比重,到2015年要增加15万人,2020年要再多增加20万人,基本上每年以3万到4万人的速度增长。
全国金融教指委第一副主任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教育部长江学者(金融)特聘教授吴晓求日前表示,无论从国际经济金融背景看,还是从金融自身演变趋势和中国金融改革、开放与发展角度看,加快培养现代金融人才都具有战略意义。
“金融硕士”培养的是金融家吴晓求认为,我国金融硕士专业学位起步较晚,目前的影响力还不够大,应将其打造成为这些专业学位中最著名的品牌。在金融教育方面,以往,我国主要培养的是学术型硕士和博士,从学术传承、文献来源着手,探索学术发展的内在规律等。但金融硕士专业学位是不培养未来金融学家的,而主要是培养未来的金融家,培养未来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卓越能力的实践者。因此,应该首先明确培养目标,转变教育理念,进而要创新培养模式、树立品牌意识。
中国金融改革和发展迫切需要一批高质量、具有卓越能力的金融专业人才,而这些的培养又给金融专业硕士学位教育提出了怎样的要求?著名经济学家黄达教授认为,中国的金融硕士专业人才应该具有国际化视野,要具备在东西方两个平台自由行走的能力。也就是说,培养的金融人才既要了解国际经济金融的基本规则,也要深入了解中国的国情。
吴晓求也指出,金融硕士的发展理念一定是培养知行合一的专业人才。培养出的学生首先是要具有扎实的、系统的现代经济金融知识,同时,要有卓越的实践能力。第二,要具有全球化视野,熟知中国经济金融的基本特征。
据了解,在经过金融教指委全体委员讨论通过的《金融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中,对金融硕士的培养目标有这样的描述:具有扎实的经济、金融学理论基础,良好的职业道德,富有创新的精神和进取的品格,较强的从事金融实际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金融专业人才。
在这样的目标下,吴晓求表示,金融专业硕士应该具有四种意识:首先,要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和市场意识,因为金融的灵魂是创新,市场意识意味着我们培养的人才必须时刻了解客户需要什么。金融危机前,金融的创新有些问题,创新的动力不是来自于实体经济的需求,而主要是来自于金融自身的需求。满足于金融体系内部需求的自我创新,实际上会给整个社会经济带来风险。美国金融危机很重要的原因是基于金融体系内部需求的自我创新过度。其次,要有根植于心的服务意识。金融业是一个服务业,没有服务意识,金融业就很难发展。第三,要有国际意识。金融业的很多规则是全球通用的,发展规律也是一样的,国际意识实际上就是要善于学习,善于借鉴。所以,金融人才的卓越实践能力是要有四种意识的:创新意识、市场意识、服务意识和国际意识。与这四种意识相对应,卓越实践能力实际上包括四种能力要素:一是创新能力,二是服务能力,三是管理风险的能力,四是中、西方两个平台自由行走的能力。
可借鉴MBA培养模式然而,金融专业硕士该以何种模式,通过何种途径来培养呢?吴晓求进一步指出,核心是培养模式的调整和改革。金融专业硕士的培养模式一定是富有创新的、区别于传统的培养模式。可以借鉴MBA的培养模式。其基本的要点是:课堂教学与实际能力训练相结合;课程学习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学院派师资与实践型师资相结合;基础必修课与专业选修课相结合;一般标准与培养单位特色相结合。教学方式上要采用课堂教学与实践能力训练相结合,要整合传统资源,建立系统的实践实验教学体系;组建一批目标清晰、制度健全、管理有序、实效明显的教学实践基地,为金融专业硕士走向职业化提供过渡性平台。
在教学方法方面,主张教师讲授、案例讨论、团队作业互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课程学习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其中,案例分析应基础必修课与专业选修课相结合,其中专业选修课应占较大比重;提倡团队作业,而不是师傅带徒弟的传统方式。在教学内容上,专业选修课根据培养方向的不同和各培养单位的特点,可形成不同模块或“课程组合包”。金融领域非常庞大,案例分析可按不同模块进行,有的可以侧重于商业银行,有的侧重于证券市场,有的侧重于财富管理,有的侧重于风险管理等。同时,还要注意国际性与中国元素的结合等。(记者:李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