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100
- 积分
- 60
- 在线时间
- 2640 小时
- 精华
- 3
- UID
- 249320
- 性别
- 男
- 考研年份
- 2013年
- 报考院系
- 材料高分子
- 帖子
- 2190
- 威望
- 60
- 金钱
- 4296
- 注册时间
- 2013-3-4
- UID
- 249320
- 性别
- 男
- 考研年份
- 2013年
- 报考院系
- 材料高分子
- 帖子
- 2190
- 注册时间
- 2013-3-4
|
考研政治:各学科经济版块考点打通串讲
三中全会指出,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强调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全会提出,【新增】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要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全会提出,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以开放促改革。要放宽投资准入,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扩大内陆沿边开放。
【K宝书 123页】
经济布局: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扎扎实实抓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推动城乡一体化、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K宝书142、143】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按照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1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信息网络技术广泛应用和全面覆盖,加快制造模式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变,充分发挥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融合优势,带动产业升级,增强竞争力。)2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充分发挥城镇化为工业化创造需求、工业化为城镇化提供供给的作用,加快推进城镇化,促进产业集聚、城市布局、人口分布等相互衔接,以工业化引领提升城镇化水平、以城镇化支撑工业转型升级。)3大力推进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落实以工哺农的方针,充分发挥工业化和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带动作用,加强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劳动就业等方面的城乡统筹,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第一,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手段机制化建设等。
第二,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这是党中央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全面把握国际经济格局调整和我国经济发展形势变化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体现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坚定决心。
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必须以1改善需求结构、2优化产业结构、3促进区域协调发展、4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扩大国内市场规模。牢牢把握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强化需求导向,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合理布局建设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提高大中型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小微企业发展。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
三中全会 农村问题
全会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
1.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2.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决策,是新世纪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和新的基本途径。
【解决方案】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坚持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不断提高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精英,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形成以城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进一步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统筹区域发展
【问题】我国地域辽阔,由于历史、地理位置及经济基础等原因,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区域发展差距是自然、历史、经济综合作用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解决起来具有长期性。
【意义】统筹区域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则。统筹区域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不仅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也关系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目标】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主要是处理好东部和中西部的关系、沿海和内地的关系。
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指出,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到2020年,基本形成区域发展协调机制。
【对策】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1.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2.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这是我国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基本目标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
要注重缩小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使不同区域的人们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不断缩小生活水平差距,是比较切合实际的要求。
3.要按照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基础和未来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分布、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要创造条件引导中西部劳动力向经济相对集中的地区转移,充分发挥这些地区的人口承载力;引导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向中西部地区流动,增强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实力。(流动方向)4.通过人口和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同时,实施创新驱动也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目标“最根本、最关键”的力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我们党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作出的重大抉择。这是我们党放眼世界、立足全局、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我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开启迈向科技强国的新征程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1.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就是坚持把科技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提升我国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
2.就是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提升我国经济实力和社会生产力;
3.就是坚持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贯彻到现代化建设整个进程中,不断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
怎么做: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加强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技术研究,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抢占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有效发挥科技创新在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中的战略支撑作用。
生态文明建设与双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涵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它不仅体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更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发展模式,它要求在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以节约使用能源资源和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具体说来,它是一种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合理进行功能区划分,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
【内容】党的十八大明确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这就是: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今后一个时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任务是:
第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七区二十三带”为主体的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第二,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同时,要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建设节水型社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
第三,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针对我国自然生态系统严重受损的问题。必须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保护生物多样性;必须加快水利建设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灾害防御能力;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必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第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一要加强生态文明考核评价制度建设,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二要健全基本的管理制度。根据我国国土空间开发管理制度缺失的问题,必须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三要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要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四要建立市场化机制。要用市场化办法促进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五要健全责任追究和赔偿制度。资源环境是重要的公共产品,对其的破坏和损害要追究责任,进行赔偿。
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通过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新时期以来,我们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从建立经济特区到开放沿海、沿江、沿边、内陆地区再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大规模“引进来”到大踏步“走出去”,利用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水平显著提高,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我们既要坚持独立自主,又要勇敢地参与经济全球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实行对外开放要处理好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我们始终要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立足点,这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和重要原则。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盲目排外。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只有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才能在国际上获得较高的信誉,吸引更多的合作者,才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对外开放是为了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在对外开放过程中积极利用外国的投资、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取得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可以加快本国经济发展,增强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积极实行对外开放,都是为了更好更快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
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问题)30余年的对外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对外开放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从国际看,今后一个时期,世界经济可能陷入长期低迷,外需疲弱很可能常态化,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上升,经贸摩擦将进入高峰期。从国内看,经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余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具备了进一步扩大开放、提升开放水平的基础和条件,国外对我国承担更大国际责任也寄予更高期望。同时,开放型经济发展方式粗放,资源环境约束强化,传统优势被削弱,新优势尚未建立,转变发展方式和优化结构的任务艰巨,制约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较多,对外开放面临的风险增大,开放的层次、水平和效益亚待提高,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对新时期开放型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对策】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创新开放模式,促进沿海内陆沿边开放优势互补,形成引领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开放区域,培育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强化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协调,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推动对外贸易平衡发展。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统筹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推动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