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30
- 积分
- 200
- 在线时间
- 157 小时
- 精华
- 0
- UID
- 12434
- 性别
- 保密
- 帖子
- 169
- 威望
- 200
- 金钱
- 200
- 注册时间
- 2008-3-5
升级 0% - UID
- 12434
- 性别
- 保密
- 帖子
- 169
- 注册时间
- 2008-3-5
|
微软张宏江博士的故事
现代视频检索领域的开山鼻祖
--记微软中国研究院多媒体计算组主任研究员张宏江博士
--------------------------------------------------------------------------------
河南境内,离郑州160公里有一个叶县,因成语“叶公好龙”中的“叶公”出生于此而略有名气。七十年代初建设“三线”工程时,电子工业部在叶县黄莹坡开办了一个干校。从此,一批戴着眼镜的知识分子便从全国各地来此落户,慢慢形成了一个2000多人的小镇。
1977年底,黄莹坡应届高中毕业生张宏江和大他两岁的哥哥同时考取了大学,哥哥进了北京邮电学院,张宏江则选择了郑州大学无线电系。兄弟两人同时考上大学一时成为叶县的一大新闻,被广为流传。
在郑州大学的四年学习生活中,十七岁的宏江是班上最小的学生。宏江清楚地记得,在校园中他最喜欢的是体育活动,特别喜欢打蓝球和长跑。此外,他最主要的业余生活就是上图书馆找一些文史类的书籍看。面对浩瀚的书海,他尽情地汲取着专业以外的知识。宏江认为,大学时代广泛的涉猎,无论文史,还是数理,都为他以后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快捷的反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他在图书馆查找图书时,就对书目分类产生出特别的兴趣,这也许对日后他确定自己的科学研究方向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毕业后,宏江来到石家庄电子工业部第54研究所工作。当时,这个拥有4000多研究人员的研究所是我国从事通讯科研方面水平最高的研究机构,在这里产生了中国通讯研究领域中众多的第一,尤其是在国防通讯科研方面,54研究所做出了许多突出的成绩。宏江报到后,马上投身到了研究工作中。他在我国第一套480路微波通讯设备的开发以及我国第一套1960路微波通讯系统的研制工作中表现突出,得到了研究所领导的赏识和器重。
在石家庄工作的第四年,宏江在研究所领导的推荐下到丹麦科技大学进修两年。在丹麦学习的第二年,宏江的导师惜才心切,利用其在学术上的影响请求学校特许张宏江在没有硕士学历的情况下直接攻读博士。学校破例批准了这一要求。经过慎重思考,宏江选择了遥感图象处理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从此,宏江与图象处理和检索结下了不解之缘,并最终成为基于内容的视频检索和查询的学科领袖。
在丹麦科技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宏江留校任教。就在这时,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人找上门来。在当时新加坡已成为世界的一颗新星,雄居亚洲四小龙之首。八十年代末,李光耀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强国政策,期望全力提高新加坡的科技水平和经济层次,其中一项措施就是赴世界各地大量招聘优秀的科技专才到新加坡工作,由政府提供最佳待遇,包括落地就可以获得新加坡永久居留权、任选研究方向和课题等等。这无疑对科技人才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在北欧学习工作五年之后的宏江也想再回亚州看一看。在与新加坡国立大学短暂的接触后,宏江离开了丹麦,来到了风光秀丽的新加坡,加盟国立大学系统科学研究院。
在多媒体中找寻视频检索的规律
九十年代初,随着电脑的大量普及和应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成为计算机技术研究人员的热门方向。多媒体数据呈爆炸性增长,文本、图象、语音、视频等各种形式的多媒体信息都将被放到网上,这些信息的无序使得用户在其搜索和管理上都非常不方便。如何建立多媒体的检索和查询系统,最迅速地找到人们所需要的信息,还是一个空白。宏江看准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于是,他在许多研究课题中选择了基于内容的多媒体的检索和内容查询。
传统的视频信息检索办法是依靠人的记忆来回忆视频的内容,然后再用文字描述出来。这种方式往往主观性强,速度慢而且错误率高。张宏江开始潜心研究一种全新的办法,试图找出视频检索的最佳方案。经过反复的思考、设计与检验,宏江提出了一套思想框架:不需要完全明白视频的内容,只需分析视频的结构,再把每一个镜头当作段落,将关键一帧当作关键字,从而形成一套全新的多媒体检索和查询的方法。1993年6月,张宏江在《多媒体系统杂志》的创刊号上刊登了他在这个领域的第一篇论文,建立了现代视频检索和内容查询的一个基本框架,这是在现代多媒体研究方面的一篇十分经典的文章,也是在此领域人们所引用最为广泛的文章之一。
张宏江研究结果的发表,对新加坡国立大学系统科学研究院的多媒体研究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也使当时的系统科学研究院成为国际多媒体研究方面一个十分知名的研究机构。这一期间, 宏江又提出了新闻电视节目的自动编目思想和方法、视频图像内容摘要的新方法、以及基于内容的图像索引和查询系统等一系列新思路。1994年,宏江对他的一系列理论工作进行了总结,写出《多媒体系统中视频和图像的处理》一书。该书在美国出版后,成为在这一领域的第一本专著。但是宏江并不只满足于理论框架。在他自己理论的基础上,开发出了一套系统 – Video Classification。新加坡国际科学研究所、新加坡电视公司、美国柯达公司、Intel公司和Digital公司都购买了宏江的专利许可,并将这项技术应用到一系列的产品研究和开发实践中。另外在美国,也有数家公司在宏江开创的理论框架下创业成功。张宏江成为这一多媒体研究领域的开山鼻祖。
拨开荣誉围绕的光环向前走
伴随着视频检索和内容查询研究领域的不断发展,张宏江的工作为更多的人所认识,各种荣誉接踵而至。全球有许多学会和数百位科学家在从事相关的工作,张宏江几乎在所有专业协会都担任重要职位,各种多媒体的刊物也骋请他担任编委或其它职位。但宏江并没有就此打住,他把目光放到了更具挑战性的研究领域。1995年,在新加坡工作三年多后,张宏江被硅谷计算机技术和工业的迅猛发展所吸引,来到美国硅谷,在包括卡奈基梅隆大学、IBM、Bell 实验室在内的几家研究机构和大学中选定了位于硅谷中心的惠普实验室,任主任研究员。他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够在惠普的服务器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在这段时间,宏江做出了更进一步的成绩。1997年,在完善视频图像分析和编目新技术的同时,他提出了机器学习的方法,利用“相关反馈”的原理,使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率达到更高。1999年,宏江提出了基于多媒体内容自适应传递的方法,针对文字、语音和图像等不同的特点,根据用户的基本条件来选择所要传递的方式,从而达到最好的信息获取的效果。在惠普的三年多的时间里,宏江获得了十多项专利,并将它们成功地转移到产品中去。98年底,宏江应邀担任了ACM 99年多媒体世界大会的技术委员会主席,成为担任此职的第一位华人。他的事业可谓一帆风顺。
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给张宏江的生活和事业带来了一个重要的转折。那是在一个周六,紧张工作了一周的宏江和全家一起上街去放松一下。在一个购物中心外,他看见了一个出租中文录像带的小店。出于好奇,他租了两盘电视连续剧《爱你没商量》。其实他也不知道是什么内容,但回去一气看完之后,顿时不能放下,于是开车回来又把另外的十几盘录像带全部租回。在两三天的时间内,宏江一口气看完了这部三十多集的电视连续剧。这部片子给他带来了巨大的震憾。其实,片中的内容与情节并不是让他震憾的最主要原因,震动他心灵的是他突然感到了出国工作、生活的代价 — 他已经远离了祖国和故乡的生活。剧中那些熟悉的乡音、精彩的中文对白像一股清泉一样浸润着宏江的心,这是他在新加坡时也不曾体会到的。同时,那些带着城市市井文化的故事让他体会到了中国与过去的不一样,他似乎一下子成了一个陌生人。一股乡愁袭上心头。一晃十五年过去了,中国的一切突然在那几天里牢牢地抓住了他,过去不以为然的一切,深深地打动着他,感染着他。他兴奋得无法入睡。他觉得应该做一点什么,也许该回中国去生活一段时间,无论以何种方式。
两个月后,宏江得知了微软在北京成立研究院的消息。和开复、亚勤的几次深谈之后,宏江决定回中国去看一看,去感受一下北京的生活……
开发智能搜索引擎
1999年2月,宏江回到中国的时候,正是中国Internet和多媒体研究热火朝天的时候,所有见到宏江的人,与他探讨的都是有关的问题。在微软中国研究院,几位大牌的主任研究员都是多媒体方面的专家。宏江立即把他的研究定位在了多媒体的内容分析、查询和传递,特别是Internet上多媒体的检索和传输上,并迅速组织起研究队伍,迎接这些挑战。在短短的数月内,取得了数项重大突破。
有人比喻Internet就象一个海洋,海洋里有各种各样的生物,每一种生物又有几千个种类。如果能以最快捷的手段找到所需要的多媒体信息,成为一个必须突破的研究课题。。宏江看准了这一用户需要,将一队强有力的研究人马定位到了Internet搜索引擎方面,并且以中文和多媒体为主。经过几个月的研究和开发,微软研究院开发出了新一代互联网的智能视频浏览器和智能搜索引擎。另外,宏江继续深入研究基于内容的新一代智能视频浏览器,目前已可以实现新闻电视节目的实时自动编目,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大量信息的搜索及编辑。另外,基于“相对反馈”的机器学习功能可以确保在大规模数据库的情况下,迅速搜索到所有相似图象。
宏江有一个期盼:他的智能多媒体搜索引擎将来有一天可以成为产品,安装在每一个网站上;或者做出一个最具智能化的网站,成为新一代的超级门户……
在2001年来到之际,宏江正思考着下一步的战略与方向,我们期待着他下一个飞跃的到来。
------(摘自微软中国研究院网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