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考研网育博书店

675

主题

0

好友

3000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8Rank: 8

升级  0%

UID
7
性别
保密
帖子
5940
注册时间
2007-3-25

创作 人气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5-20 07:38:5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权威推荐:郑州大学2023年考研内部权威资料【点击查看】
总部地址:郑州大学主校区育博书店
考研咨询热线:13633846090(同微信,请优先微信联系)
---------------------------------------------------------------------------------------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自测练习题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B)
A、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期
B、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C、苏联解体、东欧剧变
D、“文化大革命”的惨痛教训

2、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是(A)
A、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B、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C、对当今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的科学判断
D、我国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教训

3、邓小平理论作为国家的意识形态写入宪法是(D)
A、党的十四大
B、党的十五大
C、全国人大九届会议
D、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

4、党的十二大首次明确提出的命题是(D)
A、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D、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5、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提出和论述了(C)
A、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6、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中,是在(C)
A、1987年党的十三大    B、1992年党的十四大
C、1997年党的十五大 
D、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

7、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出新的科学概括,使之形成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是(C)
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五大

8、从党的十二大到党的十三大,是邓小平理论(B)
A、酝酿产生阶段    
B、逐步展开并形成轮廓阶段
C、走向成熟并形成理论体系阶段  
D、不断创新与发展阶段

9、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并形成理论体系的标志是(C)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1987年党的十三大 
C、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   
D、1997年党的十五大

10、党的十五大在马克思主义学风上的发展是提出(C)
A、理论联系实际
B、学以致用
C、“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
D、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

11、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是(B)
A、<<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

12、邓小平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段话,深刻地阐明(D)
A、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性
B、反对教条主义的重要性
C、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D、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13、1978年,邓小平支持和领导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具体针对的问题是(A)
A、“两个凡是”
B、“一国两制”
C、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利弊
D、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4、1992年,邓小平发表的《南方谈话》,是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它突出解决了我们思想认识中的(C)
A、“两个凡是”的误区
B、经济与政治的关系问题
C、姓“资”姓“社”的问题
D、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

15.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央召开的工作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的题目是(B)
A、举毛泽东思想旗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推向前进
D、“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


二、多项选择题:
1、邓小平理论是(ACD)
A、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B、是改造了的马克思主义
C、是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的统一
D、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E、全面、准确地继承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2、邓小平理论之所以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因为邓小平理论(ACDE)
A、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B、提出了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D、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E、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3、邓小平理论是一个(ABE)
A、比较完备的科学理论体系
B、开放、创新的理论体系
C、指导当代世界发展的创新性理论体系
D、指导当代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和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
E、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

4、从党的十三大到十四大,是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并形成理论体系的时期,这一时期提出了(ABD)
A、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E、“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理论

5、邓小平理论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这是因为(ABCE)

A、它们在基本立场上是一致的
B、它们在思想路线上是一致的
C、它们在世界观和方法论上是一致的
D、它们所阐述的理论内容上是一致的
E、它们对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认识是一致的

6、邓小平理论是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是指邓小平理论(ACDE)
A、没有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
B、从现实出发,修正了马克思主义
C、从中国国情出发,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发展和创新
D、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发展和创新
E、用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到一个新的阶段

7、邓小平理论把继承、坚持同发展、创新辩证地统一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到新境界,是因为(ABCE)
A、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理论基础
B、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源
C、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
D、“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依据
E、当代国际局势的发展,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8、关于邓小平理论的表述,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ACDE)

A、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B、是改造了的马克思主义
C、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D、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E、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9.认定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意味着(BDE)
A.战争与革命已经成为历史
B.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要特征
C.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客观事实
D.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人民追求的目标
E.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10、经济全球化的特点和重要标志是(ABCE)
A、世界经济的信息化
B、世界经济的市场化
C、世界经济的自由化
D、国际经济联系的主体是国家
E、现代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
【解题分析】考查对经济全球化所表现的特征的认识。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和资本等经济活动国际化发展的新阶段。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世界经济活动更加自由、开放,联系更加紧密,信息技术得到更加广泛地应用,对外经济交流是全方位的联结方式,而不再采取国与国之间你来我往的线型联结方式,因此A、B、C、E都是正确的选项。


三、辨析题
1、邓小平理论是邓小平本人思想的理论概括。
答:错误。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和广大人民群众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作为党
的第二代中央领导核心的邓小平,对邓小平理论的创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伟大的理论源于亿万人民的伟大实践,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包含着广大人民生机勃勃的伟大创造,是邓小平理论的源泉。

2、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答:正确。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它科学地把握了社会主义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它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在基本立场、思想基础、基本原理以及对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认识等是一致的。因此说,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3、邓小平理论是中华民族振兴的精神支柱。
答:正确。邓小平理论是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统一,是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统一;既坚持、继承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又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又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面旗帜,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因此,邓小平理论是中华民族振兴的精神支柱。

4、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辩证否定。
答:错误。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没有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就没有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立与发展。
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财富,不能否定,也不容否定。
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理论否定了毛泽东晚年的某些错误的理论观点,但不是否定毛泽东思想。

5、“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
答:正确。“两个凡是”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全党全国人民在进行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中遇到的严重障碍。所谓“两个凡是”,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两个凡是”的实质是要继续维护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完全违背了毛泽东倡导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也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毛泽东思想是一个科学体系,必须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把握,不能抓住一两句话断章取义。
真理是不能穷尽的,毛泽东思想也需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照搬照抄是不能正确解决任何现实问题的。
从表面上看,“两个凡是”是拥护毛泽东思想,实际上不符合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四、复习思考题:
1、如何认识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与社会历史条件?
答: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主要是否定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如何理解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它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判断一些认识、论述是否构成理论体系。一要看这些认识、论述是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性质;二要看这些认识、论述是否揭示它所论证的对象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三要看这些认识、论述是否从它的研究对象中提出并回答了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形成一系列观点、概念、原理等理论要素;四要看这些理论要素之间是否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从而能够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系统。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它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二)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三)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四)确立改革开放政策。
(五)明确社会主义改革的目标。
(六)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
(七)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八)确立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
(九)提出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十)重申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
(十一)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

3、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答: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新阶段这个命题指出了邓小平的两个互相联系的方面,即一方面,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坚持;另一方面,邓小平理论是在当代中国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之所以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因为:
(1)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2)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3)邓小平理论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4)邓小平理论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战、党建等方面,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体系。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考研的路上,郑大考研网和你一起前行^^
welcome towww.zzuedu.com

675

主题

0

好友

3000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8Rank: 8

升级  0%

UID
7
性别
保密
帖子
5940
注册时间
2007-3-25

创作 人气

2#
发表于 2007-5-20 07:39:43 |只看该作者
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1、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A)
A、坚持与时俱进    B、保持党的先进性
C、坚持执政为民    D、坚持廉洁奉公

2、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在(B)
A、坚持与时俱进    B、保持党的先进性
C、坚持执政为民    D、坚持廉洁奉公

3、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C)
A、坚持与时俱进    B、保持党的先进性
C、坚持执政为民    D、坚持走群众路线

4、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是(B)
A、解放与发展我国的先进生产力
B、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
C、确立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
D、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5、我们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必须高度重视(A)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发展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
C、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D、执政党的建设问题

6、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是始终保持(A)
A、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B、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C、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
D、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7、中国共产党八十年来进行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是为了(B)
A、中华民族的独立      B、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C、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D、夺取政权、使自己成为执政党

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的核心问题是(D)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C、什么是全面小康社会、怎样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D、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是(A)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B、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
C、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D、群众路线

10.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历史性贡献是( A )
A.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B.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C.总结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十条基本经验
D.提出了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


二、多项选择题
1、在新的形势下,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党的庄严使命是(ABC)
A、推进现代化建设    B、完成祖国统一
C、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D、反对霸权主义 E、反对恐怖主义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ABC)
A、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B、加强与改进党的建设的强大理论武器
C、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D、维护世界和平的强大理论武器
E、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强大理论武器

3、贯彻好“三个代表”要求,必须(ABCD)
A、使全党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B、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C、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
D、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
E、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4、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是(ABC)
A、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
B、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
C、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D、实质是维护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E、基础在于走群众路线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我们对(ABC)
A、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
B、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C、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D、社会主义市场规律的认识
E、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关系的认识

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在于(ABCDE)
A、它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B、它发展和丰富了邓小平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
C、它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D、它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E、它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的理论武器

7、坚持与时俱进,就是(ABC)
A、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我们工作
B、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C、要用理论创新来带动各方面的创新
D、要不断改变我们党的性质和阶级基础
E、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立场、方法进行修改、完善

8.1964年2月毛泽东在对中央音乐学院一封来信的批示中,提出的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的方针是( CD )
A.百花齐放
B.百家争鸣
C.古为今用
D.洋为中用
E.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指导地位
【解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古为今用”和”洋为中用”方针的掌握.1964年2月毛泽东在对中央音乐学院一封来信的批示中,提出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古为今用”是对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正确方针,”洋为中用”是对待外国文化的正确方针。因此,备选项C、D符合题干要求,为本题正确答案。备选项A、B是繁荣科学文化事业的方针,而E是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因此,备选项A、B、E都不符合题干要求,不是本题正确答案。


三、复习思考题:
1、如何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为了应对当代世界政治、文化、经济形势的变化,为我们党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和激烈的国际竞争提出来的。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新问题、新趋势,为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而全面展开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所做出的科学总结和理论升华。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有利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始终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率领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不断开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

2.简要回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答:(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为了应对当代世界政治、文化、经济形势的变化,为我们党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和激烈的国际竞争提出来的;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新问题、新趋势,为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而全面展开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所做出的科学总结和理论升华;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是总结世界上其他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在科学判断我党历史地位基础上提出来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有利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党的凝聚和战斗力。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是一个辩证统一的科学体系。
(1)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4)“三个代表”思想是一个科学体系
“三个代表”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互为因果。
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是前提和基础,是做好其他各项工作的决定性因素。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党在新形势下明确提出了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战略任务,真正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基础和决定性因素,使经济建设得到飞速发展,促进了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进步。
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灵魂和保证,是促进其他各项工作发展的必要条件。只有弘扬和坚持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才能把先进性的要求同广泛性的要求结合起来,更好地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需要,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核心和目的,是推动其他各项事业的强大动力,不论是生产力的发展还是文化的进步,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三个代表”思想共同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辩证地统一于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构成了一个辩证统一的科学体系。只有在三者的相互影响和作用中坚持协调发展,整体推进,才能达到三者的有机统一,无论实际生活种种矛盾如何复杂,都要坚持三者的有机统一,而决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

3、如何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意义?怎样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又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揭示了党的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伟大成果。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党的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了从人民群众利益出发的根本立场,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是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中国的新发展。同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概括新思想的基本成就。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在党的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要求全党把这一重要思想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体现在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决策,也是一个历史性的贡献。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贯彻这一指导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做到:
(一)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三个代表”思想,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是理论创新的典范。贯彻、实践“三个代表”思想,关键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这是我们坚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前提和决定性因素。
(二)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发展是当今时代的要求、社会的特征,“发展是硬道理”。离开发展,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实现民富国强都无从谈起。鉴于我国经济、科技、文化相对落后的状况,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显得重要而紧迫。只有发展,才能有效解决我们前进中的各种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反映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才能真正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
(三)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增添现代化建设的新力量。
调动一切积极性,要认真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都应当得到承认和尊重;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都应当得到保护。
(四)以改革精神推动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
以改革的精神推动党的建设,关键是要把握时代发展潮流,坚持用时代发展要求的审视党、建设党,不断克服过时的、保守僵化的思想观念,实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推进理论创新相统一,坚持党的优良传统和弘扬时代精神相统一,坚持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相统一,使党成为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团结奋进的坚强领导核心。
以改革的精神推动党的建设,就是要不断总结党的建设的成功经验,不断提高领导广大党员和群众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水平和驾驭复杂国际、国内形势的能力,不断增强广大党员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自觉性,使党在执政过程中,永不满足,永不停顿,奋斗不止,不断成熟。同时,党要敢于正视和克服自身的错误,善于记取失误的教训,并能借鉴、吸取其他执政党的经验教训,使党能在挫折中奋斗,在不利条件下争取主动,在战胜困难中不断强大。
》考研的路上,郑大考研网和你一起前行^^
welcome towww.zzuedu.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75

主题

0

好友

3000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8Rank: 8

升级  0%

UID
7
性别
保密
帖子
5940
注册时间
2007-3-25

创作 人气

3#
发表于 2007-5-20 07:40:18 |只看该作者
       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

1、邓小平理论的灵魂和精髓是(D)
A、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邓小平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A)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C )
A.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B.对外开放,对内搞活
C.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
D.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4、坚持与时俱进的核心是创新,在各个方面的创新中最重要的是(B)
A、科技创新
B、理论创新
C、体制创新
D、观念创新

5、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在于(C)
A、提出理论联系实际     B、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C、强调解放思想       D、强调与时俱进

6、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与时俱进的核心是(C)
A、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坚持创新精神
D、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 (C)
A.先进生产力
B.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C.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D.先进文化

8.我们党认为,“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这体现了我们党( D )
①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② 把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列为各项工作的中心
③ 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④ 同人民血肉相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二、多项选择题:

1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是(ABDE)
A、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
B、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
C、解放思想是形式,实事求是是内容
D、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
E、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统一的

2、邓小平在重新恢复和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过程中,提出(ABCDE)
A、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B、不大大解放思想,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
C、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
D、什么叫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也要解放思想
E、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ABCD)
A、哲学基础    B、根本立场和方法
C、灵魂和精髓   D、强大生命力所在
E、区别于其他理论学说的根本标志

4、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是(ABCDE)
A、尊重群众     B、尊重实践
C、注重调查研究
D、确立科学的创新精神和求实精神 E、处理好主观预想与实际需要、实际可能的关系

5、坚持与时俱进的含义是(ABC)
A、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我们的工作
B、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C、要用理论创新来带动各方面的创新
D、要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立场、方法进行修改、完善
E、要不断改变我们党的性质和阶级基础


三、辨析题

1.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
答: 正确。第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本国的实际出发,敢于和关于走自己的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我党的思想路线。
第二,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必须靠实事求是;要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传统就必须解放思想。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
第三,解放思想的目的在于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为了达到新的实事求是。如果解放思想离开了实事求是的轨道,就有可能出现“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
第四,解放思想并不等于随心所欲,必须同实事求是相联系,不能割裂和对立起来。


四、复习思考题:

1、如何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与指导意义?
答:解放思想是针对思想僵化的教条主义和个人迷信等错误倾向提出来的。解放思想就是要求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就是要从教条主义、错误的观念和“左”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努力开拓进取;就是在尊重科学、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实事求是最根本的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使思想符合实际,主观符合客观。
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在邓小平理论体系中,每一个重要理论观点的提出和创新,都是源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科学地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完整准确地理解、掌握、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阐述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经济发展理论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构;民主法治理论与中国政治体制的改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科学技术与教育发展理论的提出;独立自主的国家发展战略的制定;党的领导和建设理论的完善;江泽民对邓小平理论的发展与创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与全面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确立,等等,都是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中孕育并逐步开展的。在邓小平理论体系中,经济改革与发展理论、政治改革与政党建设理论到科技、教育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理论,都体现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2、简要回答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答:(1)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理解这一理论体系的钥匙;(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了邓小平理论体系的始终;(3)邓小平理论的每一个基本观点的生成和发展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产物。

3、联系当代社会实际,说明为什么我们要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
答:马克思主义诞生150多年来,实际生活变动之剧烈和深刻,达到了前人难以想象的程度。特别是进入充满挑战和希望的21世纪,国际局势跌宕起伏,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人类社会处于一个大变化、大转折的阶段。从总的来看,国际范围的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技信息化、社会多样化发展,相互交错、变化多端。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前进,甚至发生失误。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必须始终反对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的道理所在。
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类先进思想和优秀文化的结晶,从来就不是一个凝固不变、自我封闭的体系,而是始终与自己所处的现实世界紧密接触并相互作用,不断吸收人类文明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成果,关注和研究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在回应时代的挑战中获得新的生机与活力。
与时俱进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规律,也是人类实践和认识的发展规律。党要践行“三个代表”,就必须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决不能停留在已有的水平上。党要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除了拥有各种先进条件外,最根本的是要靠自身理论与实践的先进性和创造力。失去先进性、创造性,无论拥有什么条件,终归站不住,终归要失败。
因此,坚持党的先进性,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而与时俱进则是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所以我们要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

4、为什么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答: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灵魂和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灵魂和精髓,它贯穿于邓小平理论体系的始终,是这一理论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理解这一理论体系的钥匙。
依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路线,邓小平分析了国际形势的新变化,改变了世界战争不可避免的判断,作出了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代世界主题的新判断;总结了以往在经济建设和生产关系改造方面超越历史阶段的经验教训,作出了我国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的新判断。这两大判断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立论根据。
依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线路,邓小平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的本质作了新概括,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强调改革开放是一场革命,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和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从而确立起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就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问题。
依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划了一整套新的蓝图。他根据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具体国情,提出了基本实现现代化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提出了一系列“两手抓”的社会发展战略。强调党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既要改善又要加强党的领导以及自身建设,他从中国实际和世界形势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积极推进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的外交战略。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解决台湾、香港和澳门问题指明了方向。
依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确定了检验认识正确与否,判断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每一个重大理论问题的提出、形成和发展,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实践、尊重群众的成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他贯穿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贯穿于这一理论的各个方面,是这一理论的思想基础。只有掌握这个理论的思想精髓,才能深刻理解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只有坚持这个精髓,才能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一理论。
》考研的路上,郑大考研网和你一起前行^^
welcome towww.zzuedu.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75

主题

0

好友

3000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8Rank: 8

升级  0%

UID
7
性别
保密
帖子
5940
注册时间
2007-3-25

创作 人气

4#
发表于 2007-5-20 07:42:44 |只看该作者
第四章


一、单项选择题 :
1、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核心是( B )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
B、发展生产力和共同富裕
C、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D、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

2、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突出了( D )的基础地位.
A、共同富裕
B、消灭剥削
C、消除两极分化
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生产力目标和价值目标的关系是 ( A)
A、互为条件
B、互相独立
C、前者是过程,后者为基础
D、互相排斥

4、消灭剥削的物质条件是( D )
A、实行公有制
B、实行按劳分配
C、市场经济高度发达
D、生产力高度发达

5、社会主义时期,解放生产力要通过( D )这一根本途径实现。
A、社会革命
B、发展科技文化教育事业
C、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D、社会主义改革

6、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最终体现在( B )这一根本目标上
A、人民群众在短时间内摆脱贫困
B、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
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D、社会成员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

7、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D)
A、不断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
B、扩大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
C、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
D、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8、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关键是要(B)
A、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本质
C、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D、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9、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说: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B)
A、坚持党的领导
B、发展经济
C、发展科技和教育
D、发展民主,健全法制

二、多项选择题
1、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我们过去 ( BDE )
A、已经搞清楚
B、没有完全搞清楚
C、什么也不清楚
D、不是完全清醒的
E、处于摸索之中

2、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 AB )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C、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E、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3、邓小平在阐述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时,提出( ABCDE)
A、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发展生产力
B、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
C、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
D、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E、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4、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阐述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其中有(ABDE )
A、关于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思想
B、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
C、关于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思想
D、关于“三个有利于”的思想
E、关于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

5、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体现了 ( ABCDE )
A.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统一 
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C.发展生产力与实现共同富裕的统一 
D.目的与手段的统一
E.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与最终目标的统一


三、辨析题

1、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发展生产力。
答:对。 革命是推翻旧的社会制度,从而使生产力得到发展。改革是消除制约生产力发展的因素,把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旧的体制、传统思想观念及价值标准等改掉,这同样会使生产力得到发展.

2、剥削在我国现阶段的存在是不可避免。
答:正确。
(1)我国现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制度,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就必然存在某些剥削现象。
(2)社主义社会只是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要彻底消灭剥削现象,有赖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3)消灭剥削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但实现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国现阶段允许剥削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因为它是一种经济现象,具有历史的合理性,目的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最终消灭剥削创造条件。


四、复习思考题

1、如何理解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答:(1)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与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在科学内涵和价值目标上是完全一致的。

(2)发展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可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抓住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使党的执政地位不断巩固。

2、试述改革与发展的关系。
答:(1)通过改革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来解放生产力。
(2)通过改革落后的经济、政治、科技、教育等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及其他体制,才能促进生产力发展,所以改革是第二次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
(3)发展必须坚持和深化改革。从而把改革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发展是硬道理,是目的,我们要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集中力量把国民经济搞上去,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4)改革开放是推动发展的动力,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发展与改革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
》考研的路上,郑大考研网和你一起前行^^
welcome towww.zzuedu.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75

主题

0

好友

3000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8Rank: 8

升级  0%

UID
7
性别
保密
帖子
5940
注册时间
2007-3-25

创作 人气

5#
发表于 2007-5-20 07:44:32 |只看该作者
         第五章

一、单项选择题:
1、认清中国的国情,最重要的是认清(B)
A、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
B、中国社会的性质和所处的发展阶段
C、中国的资源状况
D、中国的人口状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 B)
A、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必然经历的起始阶段
B、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阶段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
D、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

3、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现阶段中国最大的实际是(D)
A、生产力水平低 ,商品经济不发达
B、人口多,劳动者素质不高
C、生态环境恶化,资源相对短缺
D、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A)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B、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D、坚持自力更生不动摇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B )
A、基本路线
B、基本纲领
C、基本方针
D、基本原则

6、1959年底至1960年初,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有( A )
①不发达的社会主义  
②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④社会主义高级阶段
A.①②
B.③
C.③④
D.①②④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具体规定了(B)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
C、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D、“三步走”的战略

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目标是(A)
A.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C.坚持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D.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
【解题分析】A为基本目标,B、C、D是基本政策。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不可逾越的一个阶段,因为( ABCDE )
A、它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的特殊性
B、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决定的
C、这是有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客观条件决定的
D、它的历史任务是要实现的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和现代化
E、它需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至少需要一百年

2、四项基本原则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起的保证作用主要是( ABCE)
A、保证有一个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B、保证有一个团结稳定的环境
C、保证有共同的意志
D、保证有共同的真、善、美标准
E、保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帆风顺

3、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因为改革(ABCDE)
A、是为了解放生产力
B、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C、是对原有体制进行根本性的改革
D、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E、引起了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等一系列重大变化

4、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是(ABE)
A、改革是动力
B、发展是目的
C、发展是手段
D、稳定是目的
E、稳定是前提

5、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和简明概括是(ACD)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坚持改革开放
E、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6、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里的革命是指(BCD)
A、先进阶级最终战胜没落阶级
B、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C、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改革所引起的社会变革的深度和广度的意义
E、由上层建筑带动经济基础的变革

7.我们之所以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是因为( ABCE )
A.社会主义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形态
B.防止超越社会发展阶段
C.我国是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
D.需要对资本主义进行补课
E.发展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是一个艰巨工程

8.社会主义改革与革命的不同点是  (CD)
A.目的  
B.作用
C.内容
D.形式
E.领导力量
【解题分析】中国近现代革命与改革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从根本目的来看,两者都是为了解放、发展生产力,以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来看,都推动了社会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都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因此,ABE不为选项。但是,中国近现代革命与改革也有不同之处。第一,内容和对象不同。革命是要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其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对象是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第二,形式和手段不同。革命是大规模的群众式的阶级斗争,主要运用暴力手段。而改革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它依靠群众,但又不属于阶级斗争。第三,条件不同。革命是在半殖民半封建制度下进行的,人民群众处于被压迫的地位。而改革是在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人民群众成为国家的主人的条件下进行的。


三、辨析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揭示了我国当前的社会发展模式.
答:错。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它反映了我国的社会性质、社会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程度.


四、论述题

1、为什么我国在相当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答:(1)它是由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决定的.
(2)它是有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处的时代特点所决定的.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答:(1)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3)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5)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6)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7)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8)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9)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10)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总之,这十三年的基本经验,覆盖了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它加深了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是指导我们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思想。
》考研的路上,郑大考研网和你一起前行^^
welcome towww.zzuedu.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75

主题

0

好友

3000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8Rank: 8

升级  0%

UID
7
性别
保密
帖子
5940
注册时间
2007-3-25

创作 人气

6#
发表于 2007-5-20 07:46:31 |只看该作者
第六章

一、单项选择题 :

1、邓小平提出的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构想是( D )
A、各地区均衡发展
B、各地区非均衡发展
C、由西向东梯次推进
D、由东向西梯次推进

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正确处理( D )的关系
A、改造自然与利用自然
B、开发资源与利用资源
C、经济发展和教育优先
D、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

3、我国经济发展必须着力解决的战略重点之一是( A )
A、把科技教育放在第一位
B、把发展支柱产业放在首位
C、把发展制造业放在首位
D、把发展金融和保险业放在首位

4、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指( C )
A、简单再生产向扩大再生产转变
B、由扩大再生产向简单再生产转变
C、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D、由集约型向粗放性转变

5、我国农业的根本出路是( D )
A、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
B、增加政府对农业的投入
C、扩大基层自主权
D、发展科技教育

6、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处于国民经济基础地位的是( A )
A、农业
B、重工业
C、第三产业
D、教育事业

7、社会主义经济一切活动的核心问题是( B)
A、扩大资金积累
B、提高经济效益
C、调整产业结构
D、健全科学管理

8、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 C)
A、经济增长
B、四个现代化
C、人民利益
D、可持续发展

9、实现经济增长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最最主要的途径和手段是( B )
A、组建大型企业集团
B、加快企业技术进步
C、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
D、加快企业兼并和破产的步伐

12.推进我国城镇化的重点 ( D )
A.发展中小城市
B.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
C.发挥大城市的辐射作用
D.发展县城和部分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建制镇
【解题分析】A、B、C、D都是推进我国城镇化的措施,其中D更符合中国国情,为正确选项。

13.当前做好农业和农村的工作的基本目标是 ( A )
A.增加农民收入
B.大力调整农业结构
C.加快农业科技创新
D.推进农村税费改革
【解题分析】 当前农业和农村问题集中在农民收入与城市居民收入比较相对增长缓慢,A为基本目标,B、C、D是为达到这一基本目标的措施。


二、多项选择题:

1、邓小平提出的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是( ABC)
A、农业
B、能源和交通
C、教育与科学
D、新兴产业
E、第三产业

2、经济增长的速度、比例、效益的相互关系是(ABC )
A、速度是前提
B、比例是必要条件
C、效益是中心
D、速度是中心
E、比例前提

3、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 ABE )的关系
A、人口
B、资源
C、社会
D、市场
E、生态环境

4、促进和引导地区经济合理布局和健康发展,应遵循以下原则( ABCDE )
A、统筹规划
B、因地制宜
C、发挥优势
D、分工合作
E、协调发展

5、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意义( ABCDE )
A、充分发挥各地优势
B、加快地区经济发展
C、促进全国经济合理布局
D、加强民族团结
E、巩固国防

6、我国新型工业化路子的特征是( ABCDE )
A、科技含量高
B、经济效益好
C、资源消耗低
D、环境污染少
E、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7、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特点是( CDE)
A、兼顾公平与效率的目标
B、先富与共富相协调的目标
C、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的目标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
E、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目标

13、在实现工业化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关系,因为( ABCE )
A、工业化与信息化是互相促进的
B、信息化是加快实现工业化的必然选择
C、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D、实现信息化就是实现工业化
E、实现工业化能有效促进信息化 


三、辨析题

1、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点是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答:错。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应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 加强治理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 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

2、我国农业的根本出路是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
答:错。 我国农业的根本出路是依靠科学技术。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是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的经营管理方式,我国农业落后,关键是技术落后, 生产力水平低下,要根本解决我国的农业问题, 惟有靠科技进步.

3、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
答:正确。 (1)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村尤其不发达; (2)当前国民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3)我国城市与农村发展差距在拉大,农村文化、科技、教育、卫生、体育等现代文明远远落后于城市。缩小城乡差距,大幅度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生活社会的任务十分艰巨。


四、问答题

1、如何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答:(一)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二)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三)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在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一定要从我国国情出发,扬长避短,趋利避害,高度重视和正确处理以下三个关系:
(1)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发展传统产业的关系;(2)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3)发展虚拟经济和发展实体经济的关系。

2、我国为什么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答:从发达国家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来看,工业化和信息化是必须完成的、前后相继的两大基本任务。工业化是信息化的基础,信息化是工业化的发展。发达国家是基本完成工业化任务后,水到渠成地进入到信息化阶段。显然,现在我国是在工业化任务尚未完成的情况下,直面信息化浪潮的冲击,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这就决定了我国不能走发达国家工业化发展的老路,必须另辟蹊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我国现在的工业化与西方国家当年的工业化所面对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有天壤之别。今天的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趋势也与前者当年那种处于农业经济包围之中的社会环境不同。在世界面临新一轮重新分工的情况下,如果我们能够抓住机遇,把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起来,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就有可能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即是不经过先由不发达工业化过渡到发达工业化,再实现信息化的发展顺序,而是同时进入工业经济高级阶段和知识经济社会,同时实现发达工业化和信息化,完成现代化。与以往的工业化路子相比较具有明显特征,它是要充分运用最新科学技术和依靠科技进步的工业化,是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工业化,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工业化,是能够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进步背景下,加快实现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部署,是走经济建设新路子的根本指导方针,是完全必要和正确的。

3、试述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义和措施。
答:科教兴国是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具体体现,是指坚持教育为立国之本,科技是强国之路。把教育和科学技术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措施:一是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特别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意义的研究领域。二是鼓励科技创新,在关键领域和若干科技发展前沿掌握核心技术和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三是把工程科技放在科技发展的突出重要地位。四是加快开发能够推动传统产业升级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推进传统产业技术升级。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健康的经济发展应该建立在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它所追求的目标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在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推进城镇化进程和实施西部大开发与实现工业化、现代化是什么关系?
答:就农业论农业,是找不到农业根本出路的,必须加大城镇化建设力度,促进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增加农民就业机会,扩大农产品市场容量,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农业稳定发展,也才能为工业化、现代化起到基础保障的作用。这是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世界各国现代化过程的基本走向。

加快城镇化进程,根本目的就是放手让城乡活力竞相迸发,从而形成城乡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局面,当务之急是彻底清除横亘于城乡之间的樊篱与障碍,尤其是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如户籍制度、农村土地制度,疏通联结城乡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渠道。当然,加快城镇化进程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采取多元结构方式推进。我国的城镇化要实行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并举的方针,形成分工合理,各具特色的城市体系。注重小城镇,同时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实践,是确保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胜利实现的重大部署,是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和富裕的重要举措,是保障边疆巩固和国家安全的必要措施。它有利于培育全国统一市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扩大国内需求,为国民经济增长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持久的推动力量;有利于改善全国的生态状况,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具有重大的经济、社会和政治意义.


五.材料分析题

1.材料一:邓小平一再告诫我们:“中国有80%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80%稳定不稳定。城市搞得再漂亮,没有农村这一稳定的基础是不行的。”——《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65页

材料二:2003年初,中央召开农村工作会议,胡锦涛总书记出席了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明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

材料三: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说,2001年城市居民收入为6860元人民币,农民收入为2366元,表面差距是3∶1。但实际上,农民收入中实物性收入占了40%。扣除40%的实物性收入,用于购买商品、服务的货币只有1800多元,平均每月150元左右。这150元中,还有20%用于第二年扩大生产的开支,如买种子、农药、化肥、柴油等。一个农民每月真正能用做商品性消费的货币收入只有120元,而城市居民的货币收入平均每月接近600元,城乡差距为5∶1左右;

请根据上述材料和相关知识回答

①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根本原因?

② 应采取哪些合理措施来解决好“三农” 问题?

答:①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根本原因是: (1)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2)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

②(1)贯彻执行中央确立的“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把更多的

财力等社会资源用于农村,加快农村社会发展;(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更好地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增收创造条件;(3)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进行税费改革等,减轻农民负担,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持和保护力度;(4)制定了推动二、三产业发展、推动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政策,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5)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农村的文化教育、卫生医疗保健事业,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
》考研的路上,郑大考研网和你一起前行^^
welcome towww.zzuedu.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75

主题

0

好友

3000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8Rank: 8

升级  0%

UID
7
性别
保密
帖子
5940
注册时间
2007-3-25

创作 人气

7#
发表于 2007-5-20 07:48:22 |只看该作者
        第七章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
A、改革   
B、开放   
C、民主  
D、矛盾
1A

2、判断改革是否得失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是一个( )
A、主观标准则  
B、客观标准
C、理论标准  
D、实践标准
2B

3、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最根本标准是( )
A、综合国力标准   B、生产力标准  C、人民生活标准  D、社会主义标准
3B

4、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
A、建立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度
B、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建立股东代表制度
4C 

5、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对市场经济认识上的重大突破是()
A、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B、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
D、市场经济是离不开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
5C

6、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要是使市场()
A、调节整个社会的生产和流通
B、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补充性作用
D、调节社会经济总量平衡和经济结构优化
6B

7、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采取的形式是()
A、国家所有制
B、股份制
C、股份合作制
D、公有制
7A

8、我国现阶段,不同国有企业的职工,付出同样的劳动,获得的劳动报酬会有所差别,这是因为()
A、贯彻按劳分配会使一部分企业先富起来
B、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是结合在一起的
C、按劳分配要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D、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企业的经营成果联系在一起
8D

9.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国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这表明非公有制经济()
A.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补充
D.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9B

10.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要使( )
A、计划和市场都成为调节经济的手段
B.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同等发展
C.我国更快地学习和运用国外的先进技术
D.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10 D

11.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是( )
A.实现党的领导的基础
B.实现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
D.实现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的基础
11 C

12.古某2003年在外资企业工作,年薪6万元;利用业余时间在民营企业兼职,年薪3万元;购买股票分得红利2万元;出租住房收入2万元;转让一项技术收入3万元。那么,按照我国现行劳动收入与非劳动收入的划分,古某2003年的劳动收入应计算为 ()
A.16万元 
B.14万元 
C.12万元
D.9万元
12 C

13.关于我国现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① 实行的是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② 实行的是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原则
③ 从广义上讲,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也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一种形式
④ 当前实际上是以按生产要素分配为主体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二、多项选择题:

1、现代市场经济的共同特征是( )
A、产权关系明晰化     B、经济行为自主化     
C、生产要素商品化
D、资源配置市场化    E、经济管理法制化
1 ABCDE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是( )
A、完善的现代化企业制度  
B、完善的市场体系
C、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
D、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E、完善的经济法规和监督体系
2ABCDE 

3、非公有制经济包括( )
A、 个体经济     
B、私营经济 
C、外资经济
D、混合经济中的非公有成分 
E、股份经济
3ABCD 

4、市场经济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A、运行的社会成本较低
B、运行的效率较高
C、能兼顾公平与效率
D、具有巨大的创新能力
E、有利于国民经济的长期协调发展
4ABD

5.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相比较,具有的优势是( )
A. 运行的社会成本较低
B. 运行的效率较高
C.能自动调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
D.具有巨大的创新潜力
E.能兼顾公平与效率
5ABD

6、判断改革是非得失的标准是()
A、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B、是否有利于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C、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D、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E、是否有利于保证劳动力充分就业
6 ACD

7、社会主义社会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基本条件的是()
A、人们的经济活动之间是互惠互利关系
B、提倡同步富裕
C、社会主义社会的所有制结构以公有制为主体
D、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E、允许人们用各种手段实现富裕
7 CD

8、市场机制的特点是( )
A、微观性
B、宏观性
C、自觉性
D、事前性
E、事后性
8AE

9、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为弥补市场的缺陷的作用有()
A、反垄断
B、提供公共产品
C、治理环境污染
D、调节收入分配
E、调节社会总供需,防止经济波动或危机
9ABCDE

10、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经济包括(  )
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中外合资企业中的公有成分
D、私营经济
E、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10ABCE

11、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是( ABCDE)
A、统筹城乡发展
B、统筹区域发展
C、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D、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E、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三、辨析题    

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
答:对。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是我们党根据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确定的。
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把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只有深刻地认识我国国情,才能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意义。

2、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根本目的。
答: 错 。在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目的。共产党的宗旨就是为人民谋利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目的就是要使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获得解放,实现共同富裕和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因此,在发展生产力和增强综合国力的过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

3、非公有制经济不属于社会主义经济,它的发展可能构成对社会主义的威胁。
答: 错误。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保护着非公有制经济在内。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积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不仅不会构成对社会主义的威胁,相反,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扩大就业门路,吸纳和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增加国家税收等等。


四、复习思考题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怎样形成的?它具有什么意义?
答:由于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理论的教条主义理解,长期以来,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存在一个重大的理论障碍,即否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将计划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联系,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制度相联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出了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著名论断。

1984年至1987年,提出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总原则和总方向确定下来。1987年召开的党的十三大进一步发展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应有机结合。

邓小平南方谈话从根本上否定了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做出了重大贡献。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目标的确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意义:

突破了长期主导中国经济和社会主义论坛的传统观念和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崭新的内容。

第一,为市场这一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正了名,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明确了我国今后经济与社会整体改革的目标,也有利于引进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和做法。

第二,澄清了人们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的糊涂观念,使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方向更加明确,推动我国改革从此进入整体推进、全面创新的新阶段。

此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是一个具有广泛社会意义的概念,将酝酿和生成新文化、新价值观。




2、为什么我国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答:在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和集体成分。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有重要的作用。

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的多层次性和所有制结构的多样性,决定我国必须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对于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对于积累资金、扩大就业、增加税收、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以及加快生产力的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十六大指出: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协调发展的关系。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实践证明,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进程中共同发展。



3、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什么?为什么要坚持这一分配制度?
答: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

首先,这是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的客观要求。产品分配的方式是由生产方式,特别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所决定的。同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相适应,在个人消费品的分配结构上,必然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并存。

其次,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土地、经营能力等生产要素都是稀缺性资源,以商品形式出现在市场上。要获得其使用权,就必须向其所有者支付使用代价,实行生产要素有偿使用。在现阶段存在的非公有制经济形式中,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按生产要素获得收益,即使在公有制企业内部,职工也可能将一部分收入转化为证券投资,获得相应的要素收入。

可见,在现阶段对个人消费品的分配,除按劳分配这种主要方式以外,还有多种分配方式。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前后的实践证明,只有建立这种分配结构才有利于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考研的路上,郑大考研网和你一起前行^^
welcome towww.zzuedu.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75

主题

0

好友

3000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8Rank: 8

升级  0%

UID
7
性别
保密
帖子
5940
注册时间
2007-3-25

创作 人气

8#
发表于 2007-5-20 07:49:59 |只看该作者
      第八章


一、单项选择题:

A、马克思主义认为:民主首先是指(C )
A、个人民主
B、统治阶级的民主
C、一种国家制度    
D、一种法律制度

2、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是(B )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人民当家作主
C、权力制衡
D、四项基本原则

3、我国实现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 )
A、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B、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主集中制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民主是( B )
A、社会主义的外在的事物
B、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C、资本主义的本质属性
D、人类社会共性的内容


5、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是( B )
A、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
B、民主集中制原则
C、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原则
D、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

6、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C)
A、指导思想
B、基本原则
C、基本方略
D、基本政策

7、我国的国体是(B)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8、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长期共存、相互监督”的八字方针发展为“长期共存、相互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是在党的(A )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9、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是(D )
A、各民族一视同仁
B、主权归中央,治权归地方
C、发展民族经济,实现共同繁荣
D、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力

10、法制是依法治国的(A )
A、前提和基础
B、过程和结果
C、内容和本质
D、手段和目的


二、多项选择题 :
1、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容包括( ABD )
A、政治民主  B、经济民主
C、文化民主
D、社会民主  E、法律民主

2、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是( ABCDE )
A、健全民主制度   B、加强法制建设
C、推进机构改革   D、完善民主监督制度  E、维护安定团结

3.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有(ABCD )
A、进一步推进机构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B、建设民主、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
C、加强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完善民主监督制度
D、扩大基层民主,加强和完善基层直接选举制度
E、逐步推进一人一票的普选制

4、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 ABDE )
A、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
B、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C、逐步推进一人一票的普选制
D、完善行政执法和司法制度
E、加强法制教育

5、政治体制改革总目标是( ABCE )
A、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B、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
C、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D、逐步推进一人一票的普选制
E、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

6、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则是( ACDE )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模式
C、从中国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
D、有步骤、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
E、和经济体制改革相配合

6、把我国各民族维系于一个统一的大家庭中而又世代传承的纽带主要有(ACE)
A、国家的长期统一
B、各民族青年男女之间频繁地通婚、联姻活动
C、各民族相依共存的经济文化联系
D、历代统治者对各民族实行的怀柔政策
E、近代以来各民族在抵御外来侵略和长期革命斗争中结成的休戚与共关系

7、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包括(ABCD )
A、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B、坚持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E、设立特别行政区,落实“一国两制”

8、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ABDE)
A、民族平等原则
B、民族团结原则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共同繁荣原则
E、民主法制原则

9、我国法制建设的基本方针和基本要求是(ABCD)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E、政务公开

10.关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内在联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CDE)
A.二者是社会上层建筑中两个紧密相连的领域
B.二者是建立在不同的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
C.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础
D.法制是民主的体现和保障
E.社会主义民主是民主化和法制化的统一



三、辨析题

1、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答:对。民主是指一种国家形态、 一种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和国家机构活动原则。民主首先是指一种国家制度。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以及民主集中制原则。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掌握管理国家的权力,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



2、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
答: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一定要从我国实际出发,不断完善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主区域制度等,不能照搬西方三权分立、多党竞选等政治制度的模式,必须根据我国具体国情而定。


四、复习思考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是什么?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包括:
(1)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是指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大劳动者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3)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我国现有八个民主党派,中国共产党十二大提出了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相互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党的十三大把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并列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加以明确。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核心是保证各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



2、如何理解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答: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因为:只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充分发展和完善,才能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巩固和发展,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正常运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能够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的主人翁责任感,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创造力和聪明才智,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现代化的进程;才能实现政治和社会的长期稳定。创造一个政治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局面;才能有效地行使国家领导和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才能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党的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一论断不仅明确规定了小康社会民主政治发展的价值目标,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而且提出了政治建设的战略举措,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内容更加全面,战略举措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第一次被提到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同等重要的地位,必将实现历史性突破和发展,为我国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政治保证,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同时,赋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崭新的内容。我们现在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十六大把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人民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保障等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目标,这无疑赋予小康社会以崭新的内容,对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新标准、新要求。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根本原则。共产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是我国的历史和现实做出的正确选择,也是宪法所赋予的,民主建设必须在党的领导下进行;坚持党的领导同坚持依法治国是完全一致的。党领导人民通过国家权利机关制定宪法和法律,把党的主张变为国家意志,党和政府依法领导和行政,这样,就把党的领导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了。依法治国,有利于从法律上和制度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贯彻落实;有利于党的执政水平,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3、为什么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为:
(1)政治体制改革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需要。党和国家现行的一些具体制度中还存在不少弊端,妨碍着社会主义民主的充分实现,还需要进行不断地改革和完善。只有对这些弊端进行有计划、有步骤而又坚决彻底的改革,人民才会信任我们的党和社会主义,我们的事业才有无限的希望。
(2)政治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需要。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我国传统政治体制下的政府机构臃肿庞大,层次过多,职责不清,互相扯皮,这也是形成官僚主义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坚决对政府机构进行改革,切实精简机构,克服因人设职、人浮于事的现象。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然要求上层建筑相应地进行变革。所以,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入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对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日益迫切的要求。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不是要改变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离开了四项基本原则,就会偏离正确的方向,政治体制改革也不能成功。
(2)必须从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既不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做法,也不能照搬其社会主义国家的做法,更不能丢掉我们制度的优越性。必须根据我国具体国情而定。
(3)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有秩序有步骤地向前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必须坚持在党的统一领导下有秩序有步骤地进行。
(4)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与经济体制改革相互配合,协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每前进一步,都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迫切要求。政治体制改革必须适应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需要。.



4、论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方针。

答: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方针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②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共产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共产党执政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动员、组织广大人民参与对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管理、监督,是党的政治责任。
③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区别,不在于理论上、形式上是否承认人民的民主权利,而在于现实上、实质上是否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确保人民真正成为自己社会的主人。
④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的核心内容就是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有利于维持法律的尊严和中央的权威,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5.简要回答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意义。
答:(1)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它不仅明确规定了小康社会民主政治发展的价值目标,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而且提出了政治建设的战略举措,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内容更加全面,战略举措更加完善;
(2)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第一次被提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同等重要的地位,为我国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政治保证;
(3)它赋予了小康社会以崭新的内容,对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新标准、新要求。
》考研的路上,郑大考研网和你一起前行^^
welcome towww.zzuedu.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75

主题

0

好友

3000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8Rank: 8

升级  0%

UID
7
性别
保密
帖子
5940
注册时间
2007-3-25

创作 人气

9#
发表于 2007-5-20 07:51:46 |只看该作者
            第九章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 A )
A、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B、发展教育和科学
C、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D、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2、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是( A )
A、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B、物质文明是内容,精神文明是形式
C、相互独立,自成体系
D、精神文明是内容,物质文明是形式

3、党的十五大指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综合国力的( B )
A、重要形式
B、重要标志
C、重要基础
D、重要来源

4、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的“二为“方向是( B )
A、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物质文明建设服务
B、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C、为经济发展服务,为政治文明服务
D、为党的工作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5、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 B )
A、是完全一致的
B、本质上是统一的
C、内容一致,形式不同
D、两者各自独立,毫不相关

6、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原则是( D )
A、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B、为人民服务
C、诚实守信     
D、集体主义

7、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 A )
A、思想道德建设       B、法制建设
C、民主政治建设       D、干部队伍建设

8、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核心是( A )
A、为人民服务
B、集体主义
C、诚实守信  
D、开拓创新

9、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解决的是( B )
A、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B、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
C、社会主义的发展方方向
D、继承和发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10、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是(C )
A、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B、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C、发展教育文化事业
D、加强社会的舆论和监督

11.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的是(B)
A.公民的民主法制观念
B.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C.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D.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

12.近几年来,“要富口袋,先富脑袋”,已成为我国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共识。“科教兴省”、“文化强市”,已成为许多地方的发展战略, “富脑袋”主要是指( D )
A.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反腐败能力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培养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D.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13.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是( C )
A.为人民服务
B.集体主义
C.诚实守信
D.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AD )
A、科学文化建设     B、经济建设   C、国防建设
D、思想道德建设     E、能源、交通建设

2、邓小平提出的“两手抓”,包括( ABDE )
A、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犯罪
B、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
C、一手抓制度建设,一手抓道德建设
D、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
E、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

3、邓小平提出,教育要“三个面向”,即面向( BCE)
A、人民大众
B、现代化
C、世界
D、青少年
E、未来

4、共产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特征有( ABCD)
A、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B、公而忘私
C、勇于献身
D、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E、遵纪守法

5、我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基本任务是( ABDE)
A、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B、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C、以正面的宣传激励人
D、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E、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6、下列关于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有(BCDE)
A、文化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B、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C、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
D、文化是民族的灵魂
E、文化是维系国家统一的精神纽带

7.下列关于文化的观点哪些是不正确的( ABC)
A.物质是“实”的、是基础的,文化是“虚”的、是“软”的
B.文化是从经济和政治中派生出来的,因此,文化建设要服从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
C.文化是经济、政治的一种工具和手段
D.文化是维系一个国家统一的精神纽带
E.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并影响着社会发展的方向和力度

8.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 ABE )
A.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B.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
C.强化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
D.深化教育科技体制改革
E.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辨析题

1、推进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答: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而且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结合在一起。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加强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有利于引导人们正确处理竞争和协作、自主和监督、效率和公平、先富和共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关系,进而形成健康有序的经济和社会生活规范。




四、复习思考题

1、试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和战略意义。
答: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举措。综合国力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也包括文化实力、民族凝聚力等方面的内容。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愈以激烈,广大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上面临巨大压力,在文化上也面临严峻挑战。我们要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必须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的综合国力,其中,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与竞争力,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社会主义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和保证:(1)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先进的文化是先进的社会经济、政治的基本反映,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方向相一致。人类文化的发展过程,就是反映进步的社会经济、政治要求的先进文化同反映落后的社会经济、政治要求的落后文化斗争的过程,就是先进文化代替落后文化的过程。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2)是物质文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的重要保证。社会的物质生产总是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总是受到一定的社会政治思想、道德观念的影响和制约。现代化建设不能偏离社会主义这个方向。离开了精神文明建设,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共同富裕。(3)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社会主义事业要充分发挥和依靠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做到这一点,除了要不断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要求外,还需要进行理想、信念和道德教育,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只有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才能培养出大批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高级专门人才。(4)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稳定的社会环境和社会秩序。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出这样的任务的原因是因为人的素质是历史的产物,又给历史以巨大影响。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努力改善全体公民的素质,必将使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使人和人之间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新型关系不断发展,使整个社会的面貌发生深刻的变化。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获得成功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决定了其基本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两个基本方面。思想道德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的问题,科学文化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问题。其中,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



3、为什么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答: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动力与精神支撑,是民族文化的最本质的、最深刻的体现。世界历史和现实充分说明,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动力,应该世世代代继承和发扬下去。当前,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着重增强全国人民的爱国意识、团结意识和自强意识。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它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没有正确的思想道德,就不可能有先进文化。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灵魂,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的问题,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所在。



4、试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根本指导方针。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就是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既以先进文化为基础,又是先进文化的旗帜,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它不仅是建设和繁荣我国文化事业的指导思想,也是衡量和检验文化建设成效的标准和尺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就是说必须把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化统一起来。坚持“二为”方向、弘扬主旋律,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本质要求。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深刻地反映了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规律,是对精神产品的基本要求,是文化事业繁荣的重要保证。坚持“二为”方向、弘扬主旋律与坚持“双百”方针、提倡多样化并不矛盾,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先进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既要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又要充分体现时代精神,既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



5.请联系当代大学生的实际,谈如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答:(1)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社会职能的全面发展,人的独立自主的发展和人的天赋的充分发展;它包括人的劳动技能的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和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
(2)人的全面发展是具体的现实运动过程,也是一个辩证的历史发展过程,它是推动社会不断进步的内在动力和人类社会追求的目标;
(3)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首先,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其次,先进的生产关系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保证;第三,先进的教育是提高人的各方面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4)每个人自身的条件和努力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观条件;作为当代大学生,要珍惜在校的学习机会,特别要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和审美素质等,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掌握一定科学文化技能和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人,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得到了全面发展,那么,整个人类的全面发展就得到了不断提高和实现。



6、说明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必要性和基本思路。
答: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
(1)重视学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2)建设学习型社会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需要;
(3)建设学习型社会是适应经济和社会信息反化发展形势的需要;
(4)建设学习型社会是深度开发人力资源的需要;
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基本思路是:全民要充分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政府应加大投入,加强管理,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适应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需要的教育体系;全社会形成以学习为荣耀、以学习为生活的氛围;推进和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增强教育的社会服务和社会创造功能;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考研的路上,郑大考研网和你一起前行^^
welcome towww.zzuedu.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75

主题

0

好友

3000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8Rank: 8

升级  0%

UID
7
性别
保密
帖子
5940
注册时间
2007-3-25

创作 人气

10#
发表于 2007-5-20 07:53:50 |只看该作者
          第十章

一、单项选择题
1、代表中国政府第一次公开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主张的是( B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叶剑英      D、邓小平

2、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最初是为了解决( C )
A、香港问题       B、澳门问题    C、台湾问题    D、特区问题

3、中英两国政府首脑在北京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中英联合声明》和三个附件,是在( D )
A、1978年11月14日            B、1982年1月11日
C、1982年9月24日             D、1984年12月19日

4、首次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来代替“解放台湾”的提法,是( A )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二大
C、党的十三大                  D、党的十五大

5、“一国两制”的基础和前提是( C )
A、港、澳、台地区实行高度自治      B、港、澳、台地区保持高度繁荣
C、国家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D、港、澳、台地区保持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

6、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发表的关于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重要讲话是( C )
A、《告台湾同胞书》    B、《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C、《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D、《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7、1995年1月30日,针对台湾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新形势,江泽民发展了题为《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提出了解决台湾问题的(A)
A、八项主张     B、九条方针       C、六点构想         D、四个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
1.关于台湾问题,以下哪些提法是正确的( AC  )
A.我国政府主张用和平的方式实现两岸统一,但不承诺放弃武力
B.我国政府允许台湾“完全自治”,但反对搞“一中一台”
C.我国政府对台湾的主权神圣不可侵犯    D.我国政府要对台湾恢复行使主权
E.台湾问题是殖民主义侵略中国遗留下来的问题

2、香港、澳门等我国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但不能享有独立的( AB )
A、外交权             B、国防权       C、行政管理权                 
D、司法权和终审权     E、立法权

3、在解决某些领土的国际争端问题上,我国的目前采取的政策是( BD )
A、以主权换治权          B、搁置主权争议
C、和平共处              D、共同开发         E、共同管理

4、我国宪法规定,特别行政区是国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表明( ADE )
A、“一国两制”的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   B、特别行政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大陆人民可以自由出入特别行政区  D、特别行政区政府是国家的一级地方政权机关
E、特别行政区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

5、按照“一国两制”方针实现两岸统一,就是( DE )
A、不用武力方式              B、通过经济交流的方式来解决
C、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来解决  D、通过政治谈判的方式来解决
E、主张用和平手段来解决,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三、辨析题
1、香港和澳门被外国势力侵占后实行殖民统治,沦为外国的殖民地。
答:错误。香港和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他们作为中国领土的固有地位是确定无疑的。英国和葡萄牙通过战争手段取得他国领土是非法的。1972年联合国大会承认香港和澳门都不是殖民地。所以,尽管香港和澳门在历史上被外国侵略势力侵占后实行的是殖民统治,但二者都不是通常意义的殖民地。

2、台湾问题绝不能无限期地拖下去。
答:正确。台湾当局拒不接受“一个中国”的原则和“一国两制”的方针,并图谋搞“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尤其近年来,当政的台湾民进党及陈水扁之流更加快了分裂祖国的步伐。针对这种情况,党的十六大指出:“国家要统一,民族要复兴,台湾问题不能无限期地拖下去。”

3、既然“主权在民”是国际通行的原则,那么,台湾就可以用公民投票方式行使民族自决权。
答:错误。
①台湾是中国领土一部分的法律地位,无论国内法还是国际法,都有明确规定;
②“主权在民”是指主权属于一个国家的全体人民,对台湾的主权,应属于包括台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
③台湾自古至今从未成为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不存在民族自决权的问题;
④以“主权在民”为借口,企图以“公民投票”方式把台湾分割出去,不但是徒劳的,而且必将把台湾人民引向灾难。


四、复习思考题
1、“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一国两制”概括地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同时实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即在大陆的广大地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台湾、香港、澳门地区,长时间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其基本内容包括:“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实现祖国统一;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目的是发展和壮大社会主义;实现形式是设立高度自治的特别行政区;“一国两制”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2、为什么说“一国两制”是中国国家统一的最佳方案?
答: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首先,用“一国两制”方式实现祖国统一,得到了全体中华儿女的衷心拥护和国际上的高度评价。其次用“一国两制”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有利于各方。最后,香港、澳门回归后的事实充分证明,“一国两制”方针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解决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考研的路上,郑大考研网和你一起前行^^
welcome towww.zzuedu.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 ( 豫ICP备07041838号 ) |

郑大考研网育博书店 Powered by 育博书店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