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200
- 积分
- 12880
- 在线时间
- 32353 小时
- 精华
- 262
- UID
- 1
- 性别
- 女
- 考研年份
- 2014年
- 报考院系
- 公共管理学院
- 帖子
- 19286
- 威望
- 12880
- 金钱
- 61262
- 注册时间
- 2007-3-21
- UID
- 1
- 性别
- 女
- 考研年份
- 2014年
- 报考院系
- 公共管理学院
- 帖子
- 19286
- 注册时间
- 2007-3-21
|
考完研的这段时间,呆在家里,每日翻翻心爱的数学书,当然也免不了等待成绩的复杂思绪。这一切依旧会成为往事和回忆,唯独不变的是我对数学的一往情深。
还记得高考完的那个夏天,我很失落,也很彷徨。高中时代,我对数学的兴趣和悟性就已显露出来,在那一切只为高考的大环境下,我的数学品味和数学情节显得那么格格不入。我清楚的记得曾经自己对数学老师的无视和对课堂内容的不屑。在同窗们认真听讲的时候,我却埋着头,自编所谓的不等式难题,目的仅仅是为了戏耍老师和同学。一些被老师夸赞的“数学尖子”,在我看来,似乎和小学生们并无两样。现在想来,那时的我还真是个孩子。
彷徨之中,我在父亲的书架上无意发现了一本陈旧而厚实的书,封面上赫然写着“数论导引”四个大字,作者竟是大名鼎鼎的数学家华罗庚先生。从此,我踏上了这条漫长的道路,并苦苦追求至今。
进入大学之后,我便一头扎进了数学的海洋,整日求索于书本之间,将一切阻力抛之脑后。还记得数学分析课上小胖老师那自负的微笑和行云流水般的推导,让我沉醉不已。还记得实数系完备性的7大等价定理,让我欲罢不能。课后,我在图书馆里第一次邂逅了复流形、示性类、Morse理论、Harnack不等式这些高深的词汇,向往之情油然而生。那时的我踌躇满志,决定此生定要饱览数学典籍,遨游于数学殿堂,并作出一两个有价值的发现。
两年下来,华东师范的分析课本已经被我看了数十遍,书后习题全数演练一遍,看着新书已成旧书,内心深处异常快慰。不过,很快便发现自己离目标还差得太多,一些有难度的分析问题还是经常会卡壳,有时来了思路,却碍于自己分析功底尚浅,仍是无法破解。我希望自己的分析基础更加坚实,技巧更加强大。经高人推荐,找来了谢惠民老师的《数学分析习题课讲义》,如获至宝。此书很有难度,是我见过的数学分析最好的参考书之一,当中的很多题目都要苦苦思索几个小时才能解决。一段时间下来,我不但学会了很多基本的分析技巧,而且对数学分析的主要内容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与感悟。惭愧的是,这套分析瑰宝,我至今还未完整地做完一遍。
在此期间,我也学习了一些代数知识,认识到抽象化方法的威力。群、环、域这些表面上抽象而枯燥的数学概念,其实有着广泛的背景和来源。线性代数中的Hamilton-Caylay定理让我感受到代数的美是存在的,那是一种简洁而深刻的力量。抽象代数中的群同态基本定理也是如此。我了解到代数的一个主要研究目标就是搞清处各种代数体系的结构,希望能够进行分类。当我看到循环群的结构是如此的简单(它要么同构于整数加群,要么同构于剩余类加群),我惊呆了。那一刻,我被代数打动了。
大三上半学期,我花了很多时间于实变函数论,窥得其中奥妙之一二。由此,感受到实分析技巧的细腻与强大。Egoroff定理、Lusin定理、Levy定理、Lebesgue控制收敛定理让我不能自拔。俗话说的好:实变函数学十遍,方能掌握。这门功夫极其难练,习题难度很大,有时一个人要想上好几个星期才得以解决。这门课虽然难,但也正是因为它的难给了我继续攀登数学的信心,我相信自己数学一定可以学得更好!
大四上学期,我来到学校数学系研究生的课堂上跟班旁听了实分析与泛函分析这门课程,受益匪浅。这段难忘的经历让我有了更加强大的信心和更加强烈的欲望去学习更加高深优美的数学理论。
2013年,我报考了**大学基础数学专业的研究生。期间刷了不少数学分析的习题,看了一本高代题解精粹,希望自己能取得理想的成绩,可惜的是,最终仅以四分的差距与复试无缘。
随后,我决定二战,为了自己的学术梦想和数学追求而继续奋斗。复习期间,针对专业课(高等代数)首战暴露出的一些薄弱环节进行了系统复习。报名时,我最终选择了华东地区某知名高校的数学系,希望自己的数学之路能从这里启航。
如果最终没有考取,我也无怨无悔。有一点不会变,那就是我对数学的向往和追求,因为这是一个值得用终生托付的事业。
2014年考研已经落下帷幕,而我并没有因此停下追逐的脚步,学习的目的本就不是应付考试。前些天,我偶然遇到了Hausdorff测度和Hausdorff维数这两个数学概念,初次体验到了分形数学的美妙,便从图书馆借来一本著作以近身欣赏这片美丽的风景。
如今,数学就像一条静静流淌的小河,我在河边嬉戏,久久不愿离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