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200
- 积分
- 12880
- 在线时间
- 32353 小时
- 精华
- 262
- UID
- 1
- 性别
- 女
- 考研年份
- 2014年
- 报考院系
- 公共管理学院
- 帖子
- 19286
- 威望
- 12880
- 金钱
- 61259
- 注册时间
- 2007-3-21
- UID
- 1
- 性别
- 女
- 考研年份
- 2014年
- 报考院系
- 公共管理学院
- 帖子
- 19286
- 注册时间
- 2007-3-21
|
团队定位
棉花病害防控团队隶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围绕国家棉花产业重大需求,面向本领域的科技前沿,重点解决棉花重大病害可持续控制中的关键理论和技术难题,从寄主,病原菌和土壤环境三个方面系统阐明棉花主要病害发生机制,解决棉花减肥减药增产技术难题,进行集成示范推广,为实现绿色环保、增产增效的现代农业提供科技支撑和决策服务。
团队构成
本团队现有固定人员8人,其中研究员1人,副研究员4人,助理研究员3人。
团队首席:朱荷琴 研究员
学术贡献与成果
1.率先创建了国际一流的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抗性评价技术体系和技术平台,成果在我国棉花科研和品种的审定推广中被广泛应用,使枯萎病和黄萎病从猖獗危害到有效控制。
2.首创了大规模的棉花枯、黄萎病菌资源库,研究明确了其分型和分布,查清了我国三大棉区棉花黄萎病菌的群体遗传差异,首次提出新疆棉区的黄萎病菌,在致病力水平和遗传上与内地有明显的差异;率先查明落叶型黄萎病产生的原因。
3.通过对大丽轮枝菌致病相关基因CYC8、VdPR1和VdPR3,棉花抗病相关基因PR5K等的功能分析,解析了大丽轮枝菌的致病机制、棉花的抗病机制及病原菌以寄主互作的分子机制。
4.国内外率先建立以土壤微菌核为依据的棉花黄萎病预测模型,明确了新疆棉区黄萎病重病田形成的重要原因,研制出多种环境友好且防效显著的微生物有机肥、微生物菌剂和植物源制剂,为棉花黄萎病的可持续控制提供了技术储备。
5.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基金、科技基础性工作、支撑计划、行业科研专项、863、转基因重大专项等课题18项。
6.发表科技论文120余篇,出版著作7部,获国家发明专利8项,获国家及省部级奖励5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