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200
- 积分
- 12880
- 在线时间
- 32353 小时
- 精华
- 262
- UID
- 1
- 性别
- 女
- 考研年份
- 2014年
- 报考院系
- 公共管理学院
- 帖子
- 19286
- 威望
- 12880
- 金钱
- 61259
- 注册时间
- 2007-3-21
- UID
- 1
- 性别
- 女
- 考研年份
- 2014年
- 报考院系
- 公共管理学院
- 帖子
- 19286
- 注册时间
- 2007-3-21
|
名校生源充足,没必要破格招生,而且标准难衡量,学校也不愿自找麻烦
研招新政破格复试:中看不中用
黑龙江大学大四学生李磊(化名)的考研成绩有些“可惜”:专业课总分排名第一,政治科过线,但英语却差了一分。
和李磊一样,每年考研都有不少专业成绩优秀的学生因公共课成绩“差几分”与复试擦肩而过。但今年,一项研招新政给这类考生带来了“一线生机”:对初试公共科目成绩略低于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但专业科目成绩特别优异或在科研创新方面具有突出表现的考生,可允许其破格参加第一志愿报考单位第一志愿专业复试。
“破格复试”这一新政出现在去年9月12日教育部印发的《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下称《规定》)当中。《规定》还提到,破格复试应优先考虑基础学科、艰苦专业以及国家急需但生源相对不足的学科、专业。此外,“对一志愿合格生源不足的专业,招生单位要积极做好调剂工作,不得单纯为完成招生计划或保护一志愿生源而降低标准进行破格复试”。
名校生源充足 根本没必要“破格复试”
得知自己的初试成绩后,李磊便开始着手了解“破格复试”的相关流程,想抓住最后一根稻草。李磊从黑龙江赶往他所报考的华中科技大学进行咨询,但学校却给出了“我校没有破格复试”的回复。
李磊遇到的状况并非特例,不少收到类似回复的考生都很疑惑:“究竟哪些高校才会实行破格复试?”中国青年报记者随机采访了10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的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负责人。其中,有6所学校明确表示学校没有“破格复试”政策,而这6所学校研招办负责人均表示招生生源充足。这与《规定》提到的“合格生源(含调剂生源)充足的招生专业一般不再进行破格复试”相符。
因此,一些考生对“破格复试”这一新政产生了质疑。比如,有人认为,研究生考试的报考热点集中在各大名校的热门专业,但“破格复试”资格集中于“基础学科”、“艰苦专业”、“生源不足专业”,“这更像是在协调高校招生,而非造福考生”。
对此,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理解。他说,“一般来说,假设这个学校生源很充足的话,那破格的机会就很少,比如说上线的学生很多,而这个学生没有其余的优势,上线的学生没进去,而破格的学生挤占了名额,这个学校是要被质疑的。”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李立国认为,一些211、985院校研究生招生有自主划线资格,这些高校生源是非常饱满的,没有必要进行“破格复试”。
“破格复试”标准难衡量 学校不愿自找麻烦
同样寄希望于“破格复试”,张欣(化名)比李磊幸运得多。就读于辽宁某高校的张欣报考了福建师范大学,她的总成绩是396分,超过国家线51分,但公共科目政治差国家线一分。在咨询了福建师范大学招生办关于申请“破格复试”的具体操作方法之后,她便开始准备需要提交的材料。可因为往年成功案例极少,张欣并不敢抱有太大希望。
考生之所以不敢对“破格复试”抱有太大希望,是因为对选拔标准有担忧:要求中,“略低于”的基准是什么?专业课要达到什么程度才可以算作“特别优异”?“科研创新成果”又该如何衡量?
在中国海洋大学教授林少华眼中,选拔标准可以这样衡量,“打个比方,比如我们要招10个人,10个人的专业平均分是80分,如果第11个人,专业成绩90分,但因为政治、英语差一分进不来,我想这样应该是优秀了。高出其他人平均分数10分”。而对于科研创新成果的要求,他认为比卷面分数重要得多,如果相关专业老师对其科研成果很认可,差几分甚至更多一点也应该录取。
“给中才定规矩,给天才留空间。”林少华认为,这是“破格复试”最大的益处。
林少华记得,自己当年参加研究生考试时,笔试是第1名,面试却排在最后1名。老师们都在纠结到底录不录取他,他后来的导师很坚定地说,“这个人,我要定了。”“当时我的导师可能看到我在文学上有些潜力。”
对于不少高校并未实行“破格复试”这一政策,林少华认为是“近几年自主招生问题较多,学校都‘心有余悸’,不愿自找麻烦”导致的。在他看来,“破格复试”的权力应该交给老师而不是学校的行政部门。“如果能够交给相关的、够水平的专业老师,成立个破格录取委员会,每个专业或是每个学院都有,逐一具体研究,应该没什么问题”。
他提到,早在七八年前,中国海洋大学日语专业就录取过这样一名“破格生”。他的专业成绩比较出色,但政治差国家线一分。林少华通过和学校的沟通,经过学校研究最终以破格的形式录取。之后这名学生也表现不错,毕业后考到日本继续攻读博士。“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当时做的是对的”。
可是,由于生源、学校、外界环境等诸多因素,申请“破格复试”成功的考生少之又少。如林少华所说,“少招一个天才,对于学校而言其实没什么损失,但如果因为这事,弄出什么莫名其妙的事情影响学校声誉,那不是影响更大?”
现在,李磊不得不放弃“破格复试”,开始进行调剂;而张欣正在焦虑地等待着“破格复试”结果,如果申请不成功,她也将走上调剂之路。对于他们来说,想要享受新政,“没那么容易”。
|
|